歐洲

賴清德紀念歐戰隻字不提抗日,歷史虛無的自我矮化|犇報快評

1 周前 / 0 comments

台灣並非不能紀念歐戰勝利,但賴清德的致詞卻偷換概念,一字不提中國對日抗戰對歐洲戰場的巨大貢獻,展現出無知與歷史虛無。作為有歷史主體性的台灣人,絕不允許先人前仆後繼的犧牲被抹滅,我們要捍衛歷史正義,反對民進黨與美西方強權的歷史虛無主義。

美歐矛盾難解,歐洲迎來噩夢,中歐合作成為新出路!|海外通訊

1 周前 / 0 comments

美國川普上台後,歐洲迎來了「鐵幕」倒塌以來最可怕的噩夢。今年是中國與歐盟建交50周年,對於歐盟而言,如今正是擺脫美國控制、自行規劃未來的絕佳機遇。美歐裂痕持續擴大,中歐深化合作正當其時!美歐矛盾難解,中歐合作成為新的出路!

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美歐分裂公開化與全球多極化(下)|海外通訊

1 月前 / 0 comments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在本文指出,跨大西洋關係正在經歷冷戰後最嚴重的調整,全球多極化已超越理論爭議進入實踐深化階段,但多極化世界下的新國際秩序仍遠未形成。全文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下篇。

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美歐分裂公開化與全球多極化(上)|海外通訊

1 月前 / 0 comments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在本文指出,跨大西洋關係正在經歷冷戰後最嚴重的調整,全球多極化已超越理論爭議進入實踐深化階段,但多極化世界下的新國際秩序仍遠未形成。全文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上篇。

普京、川普通話90分鐘 就俄烏停戰條件達成初步共識

3 月前 / 0 comments

當地時間2月12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長達90分鐘的通話,雙方「立即啟動和談」,就結束俄烏衝突展開合作與磋商。

成吉鹿|德國政治經濟一蹶不振

3 月前 / 0 comments

如今德國國內生產條件惡化,2024年之内,德國三大汽車總共在華投資70億美元,表明德國汽車要在中國發展的决心。一葉知秋,未來德國的汽車工業將依附於中國,不再獨占鰲頭。德國的政治經濟交互拖沓使德國一蹶不振。

華爾街日報爆猛料:「北溪」是烏克蘭炸的 美西方都知道

9 月前 / 0 comments

《華爾街日報》8月14日發表最新報導,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稱「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是烏克蘭所為。近來烏克蘭反攻佔領俄羅斯領土,而《華爾街日報》的立場向來偏向共和黨,此時爆猛料稱「北溪」是烏克蘭炸的,顯然戰場之外的資訊戰也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不自量力的北約冀圖東擴亞洲|對話空間

9 月前 / 0 comments

紀念北約成立75週年的北約峰會,大會主要以抗中為主題,污衊中國是俄烏戰爭的幕後推手,威嚇要制裁中國。另一個主題是鼓動北約各國援助烏克蘭,繼續拱火添柴。川普11月會大概率選上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對北約必有一番折騰,讓各國憂心忡忡,北約的分崩離析可以預料。

歐盟屈從美國導致雙輸,東盟伙同中國造就共贏|海外通訊

11 月前 / 0 comments

《2024年慕尼黑安全報告:「雙輸」?》總體呈現悲觀基調,看到問題卻沒有給出令人滿意的解決路徑。比歐洲大很多的「中國—東盟」不僅在過去幾年,而且在過去數十年都實現了「雙贏、共贏」,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可以作為這方面的典範,為應對全球性挑戰貢獻了思路和方案。

中法關於中東局勢的聯合聲明 法國邁開「戰略自主」的一大步

1 年前 / 0 comments

美國在烏克蘭危機的應對和對俄制裁上,一直罔顧歐洲的利益,未充分尊重法德兩國此前的辛苦斡旋,最終導致衝突升級,而一切惡果都由歐洲承擔。法國就曾經表態歐洲應從烏克蘭危機中汲取教訓,此次中法共同發布關於中東局勢的聯合聲明,是否體現法國邁開「戰略自主」的第一步?

第 1 頁,共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