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美歐分裂公開化與全球多極化(下)|海外通訊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在本文指出,跨大西洋關係正在經歷冷戰後最嚴重的調整,全球多極化已超越理論爭議進入實踐深化階段,但多極化世界下的新國際秩序仍遠未形成。全文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下篇。
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美歐分裂公開化與全球多極化(上)|海外通訊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在本文指出,跨大西洋關係正在經歷冷戰後最嚴重的調整,全球多極化已超越理論爭議進入實踐深化階段,但多極化世界下的新國際秩序仍遠未形成。全文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上篇。
成吉鹿|德國政治經濟一蹶不振
如今德國國內生產條件惡化,2024年之内,德國三大汽車總共在華投資70億美元,表明德國汽車要在中國發展的决心。一葉知秋,未來德國的汽車工業將依附於中國,不再獨占鰲頭。德國的政治經濟交互拖沓使德國一蹶不振。
華爾街日報爆猛料:「北溪」是烏克蘭炸的 美西方都知道
《華爾街日報》8月14日發表最新報導,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稱「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是烏克蘭所為。近來烏克蘭反攻佔領俄羅斯領土,而《華爾街日報》的立場向來偏向共和黨,此時爆猛料稱「北溪」是烏克蘭炸的,顯然戰場之外的資訊戰也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不自量力的北約冀圖東擴亞洲|對話空間
紀念北約成立75週年的北約峰會,大會主要以抗中為主題,污衊中國是俄烏戰爭的幕後推手,威嚇要制裁中國。另一個主題是鼓動北約各國援助烏克蘭,繼續拱火添柴。川普11月會大概率選上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對北約必有一番折騰,讓各國憂心忡忡,北約的分崩離析可以預料。
歐盟屈從美國導致雙輸,東盟伙同中國造就共贏|海外通訊
《2024年慕尼黑安全報告:「雙輸」?》總體呈現悲觀基調,看到問題卻沒有給出令人滿意的解決路徑。比歐洲大很多的「中國—東盟」不僅在過去幾年,而且在過去數十年都實現了「雙贏、共贏」,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可以作為這方面的典範,為應對全球性挑戰貢獻了思路和方案。
中法關於中東局勢的聯合聲明 法國邁開「戰略自主」的一大步
美國在烏克蘭危機的應對和對俄制裁上,一直罔顧歐洲的利益,未充分尊重法德兩國此前的辛苦斡旋,最終導致衝突升級,而一切惡果都由歐洲承擔。法國就曾經表態歐洲應從烏克蘭危機中汲取教訓,此次中法共同發布關於中東局勢的聯合聲明,是否體現法國邁開「戰略自主」的第一步?
川普可能重返白宮?歐洲已開始感到焦慮|海外通訊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主辦2024年北約峰會,但前總統川普可能再次當選引起歐洲焦慮。川普在任期間曾多次威脅退出北約,提出對北約重新評估的主張。面對川普的威脅,歐洲仍然存在困境,尚未找到解決之道。
歐洲「變窮」背後的美國因素
歐洲經濟陷入困境,部分原因是長期以來歐盟經濟結構改革乏力、內生增長動力不足及疫情衝擊。同時,來自美國的多重打擊不容忽視。因跟隨美國而付出沉重代價的現實,讓很多歐洲人意識到堅持戰略自主和多邊外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