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拜謁南京中山陵 題寫「和平奮鬥 振興中華」
28日上午,前總統馬英九一行拜謁了南京中山陵。祭文宣讀後,馬英九一行集體默哀一分鐘。隨後,馬英九與隨行主要成員進入墓室,憑弔孫中山先生棺槨。在祭堂耳房,馬英九題寫「和平奮鬥 振興中華」,以志紀念。
28日上午,前總統馬英九一行拜謁了南京中山陵。
青山巍巍,松柏蒼翠,位於南京東郊紫金山麓的中山陵莊嚴肅穆。1925年,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1929年葬於南京中山陵。
上午9時許,馬英九一行抵達中山陵博愛廣場,一路拾級而上,進入祭堂。面對孫中山先生石刻坐像,馬英九一行靜默肅立。司儀宣佈祭祀典禮開始,馬英九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身分向坐像敬獻花環。
隨後,司儀宣讀祭文。祭文歌頌了孫中山先生豐功偉績和高風亮節,並寫道:「兩岸人民,同屬中華,炎黃子孫,振興民族,共創未來,薪傳綿延。九二共識,和平基礎。蒼生為念,百姓謀福,共同發展,永繼無疆。」
祭文宣讀後,馬英九一行集體默哀一分鐘。隨後,馬英九與隨行主要成員進入墓室,憑弔孫中山先生棺槨。
在祭堂耳房,馬英九題寫「和平奮鬥 振興中華」,以志紀念。
參觀孫中山紀念館後,馬英九接受媒體聯訪。他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深盼兩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致力振興中華,這是兩岸中國人不可回避的責任,我們一定要努力實現。希望台灣青年深入瞭解中山先生生平和兩岸關係,認清兩岸一定要和平奮鬥才能振興中華。這次來大陸,看到大陸朋友非常熱情,民眾非常歡迎,我們回去後會把這份好意轉達給台灣民眾。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受到全體中華兒女景仰。他立志救國救民,第一個響亮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他強調「『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始終堅定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反對分裂國家、分裂民族的言行。
馬英九謁南京中山陵致詞全文
各位同仁、各位同學,國父孫中山先生畢生領導國民革命,推翻滿清,創建民國,到今天已經112年了。
回想當時的中國,滿清政府貪污腐敗,積弱不振、飽受列強侵略。從1842年(清道光22年)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以來,被迫跟50多國簽訂100多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而當時中國社會貧富懸殊,文盲處處、法治不彰、社會發展落後,人民無力反抗,國勢危如壘卵,國家看不到希望。
幸賴國父1894年(清光緒20年)在美國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登高一呼,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建國理想,號召海內外志士仁人共襄大業,歷經革命先烈十次流血革命行動,終於在18年後的1911年(清宣統3年),推翻滿清,終結中國四千多年的君主專政,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國父對中國史無前例的偉大貢獻,就是改變中國的命運,讓中國走向富強康樂的開始。
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今天,當年國父念茲在茲的多項建國主張,都已陸續分別在台灣與大陸實現,這對於兩岸人民與後代子孫的生活與福祉,至關重要。
民國14年(1925年)3月12日國父逝世。在遺言中要求國人要「和平、奮鬥、救中國」。98年後的今天,我們馬英九基金會的數十位同仁與同學,從台灣來到南京中山陵國父靈前致祭,提出「和平奮鬥、振興中華」的目標,深盼兩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致力振興中華。這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我們一定要努力實現。
謝謝大家。
◎來源|新華社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 兩岸的最大公約數:孫中山和辛亥革命
‧ 浪漫的革命家 - 孫中山|犇報看影音
‧ 孫中山去世,舉國悲慟,為何不是國葬?
‧ 上海、廣東、台灣三地專家學者在上海研討孫中山與中國現代化
‧ 數十個統派政團赴總統府 抗議蔡英文赴美賣台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