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醫療改革重點:增保障降負擔
【專題】大陸「醫改2.0」,打通就醫「最後一哩路」
【編按】2009年,中國大陸啟動醫改至今已滿十年。從看病「自掏腰包」到政府「拿大頭」,醫改十年來,公共財政支持力度持續攀升。2009年至2018年,政府衛生總費用年均增長14.2%;個人衛生支出從十年前的37.5%降至28.7%;超過84%的城鄉居民15分鐘內可到達距離最近的醫院或衛生室;2009年至2017年,每千人口病床數從3.3張增加到5.7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從1.8人增加到2.4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從1.4人增加到2.7人;基本實現每個縣建好1-2所公立醫院,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 大陸醫改的路上,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抗癌藥物降價、好藥進醫保等一直是大陸民眾最關注,也是醫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本期當代中國為台灣讀者介紹,大陸「醫改2.0」,如何打通就醫「最後一里路」。
過去的一年,中國大陸在抗癌藥降價、罕見病藥品加快審批等方面成效顯著,2019年是落實年,病患將感受到藥價降低,感受到看病更容易,花錢越來越少。
根據《經濟參考報》的報導,2018年,大陸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和廣州、深圳、西安、大連、成都、廈門等7個城市進行帶量採購,涉及31個指定規格的採購品種。在帶量採購的影響下,藥品價格下降幅度明顯。
另外,大陸受癌症困擾的家庭以千萬計,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癌症嚴重威脅民眾生命健康。雖然近年來大陸癌症防治已有明顯進步,但癌症防治總體上仍不平衡、不充分。據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表示,未來將在縣以上醫療機構建立癌症登記報告制度,並推廣癌症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降低癌症死亡率。同時,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癌症防治體系,保證藥品供應。
看病難也是大陸民眾普遍關心的問題,為了解決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優質資源匱乏,分佈也不夠合理的客觀限制,大陸醫改推動分級診療制度,調整資源結構,合理分流病人。分級診療就要分級定價、分級收費。比如說一個患者在城市三級甲等醫院做骨科手術,診斷明確、手術成功後立即出院,去恢復期、康復期醫院治療,他在三級甲等醫院住院的時間就比較短,按病種收費,到恢復期、康復期按床位收費,這樣費用就比較低,緩解了大醫院的壓力,節省了醫保資金,也降低了病人個人的醫療負擔。
◎本文同步刊載《兩岸犇報》第205期
【專題】大陸「醫改2.0」,打通就醫「最後一哩路」
2019醫療改革重點:增保障降負擔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2.0版
讓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進醫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