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編輯部
我們的節日:春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春節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春節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底蘊,也記錄著古代人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中國承建的非洲納米比亞鐵路修復專案全線貫通
沃爾維斯灣至阿蘭迪斯鐵路修復升級專案位於西南非洲納米比亞西海岸,總長近110公里。修復專案啟動前,這條鐵路已使用近百年,火車運行時速不超過40公里。貫通後列車能以80公里的時速通行。
台灣罕見病女童赴大陸求醫續命 罕病藥一針差價逾200多萬
2022年10月29日,李女士和丈夫鼓足勇氣,帶著患有脊髓性肌萎縮(SMA)的女兒從台灣飛到廈門,再從廈門到東莞。他們如此大費周折只有一個目的,讓女兒打上SMA靶向治療進口藥物。
千年長城新發現!專家花4年找到供探子進出的神秘暗門
長城修建前後持續了兩千多年,長城暗門大多根據地勢、軍事等需求開設在隱蔽段落,矮小的門洞朝向關外,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一些暗門供偵察兵通行,但還有一些暗門是長城兩側交流的通道。明代官方記載,政府允許游牧部落通過暗門往返於青海和河套地區放牧,一些較大的可容兩匹馬雙向對過的暗門證明了這一點。
火星「天問一號」失聯一個月,幹了件大事!
在火星日凌期間,「天問一號」環繞器和歐空局「火星快車」軌道器任務團隊,通過兩個探測器定期向地球發射無線電信號,多國科學家利用國內外十多個射電望遠鏡,對兩個探測器的信號受太陽影響情況進行了觀測,獲取大量數據。
日本將排放福島核污染水 菲學者:「對人類和所有物種的威脅」
日本政府近日稱,「今年春夏之際」開始向海洋排放經處理過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這一決定引發日本國內和韓國、菲律賓等諸多國家的反對和質疑,各方表示希望日方以負責任態度尋找核污染水的妥善處置辦法,而不是一味強推排海方案。
大陸公佈2022年國民經濟報告,GDP超121兆元,人口減少85萬人
1月17日,大陸國家統計局發佈報告指出,2022年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發展品質穩步提高。但報告也指出,國際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