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大峽谷裡的露天電影院 輪胎店老闆想用電影的光照亮更多人
今年45歲的楊明金是一家輪胎店店主,也是一名公益電影放映員。24年間,他帶著放映機,走進大峽谷的村村寨寨,為雲南怒江州瀘水市50多萬人次放映4500多場免費電影,在大峽谷裡點亮電影之光。
「嗒嗒嗒……」夜幕降臨,中國西南邊陲,怒江大峽谷一家輪胎店裡,膠片電影放映機齒輪轉動,銀幕上畫面閃動起來。
今年45歲的楊明金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一家輪胎店店主,也是一名公益電影放映員。「我大概是最不務正業的輪胎店老闆了,輪胎可以不賣,電影不放不行。」
24年間,他帶著放映機,走進大峽谷的村村寨寨,為雲南怒江州瀘水市50多萬人次放映4500多場免費電影,在大峽谷裡點亮電影之光。
幾天前,他又進村放電影了,這次放的是電影《中國機長》。萬米高空,飛機玻璃突然爆裂;客艙失壓,上百乘客命懸一線;臨危不懼,英雄機組力挽狂瀾……觀眾們盯著銀幕,心情隨著劇情跌宕起伏。
散場後,幾個小孩湊到放映機前,左看右看。有人好奇地問:「叔叔,光是從這裡來的嗎?」
楊明金看著這些孩子,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那時放電影是賣票的,楊明金沒錢買票。他找到角落裡的洞,趴在地上,鑽進去看。
鑽洞看電影,他和小夥伴成功過幾次,但更多是被「活捉」。後來,他拿雞蛋換門票,第一次完整地看了場《雷鋒》。
那天晚上,楊明金躺在床上,腦海中全是電影畫面。他因此有了個夢想:「以後一定要讓大家看免費電影!」
1998年,他從汽修學校畢業,在修車之餘,買了台放映機,走上放電影的路。後來,中國實施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楊明金成了公益電影放映員。
讓聽不懂普通話的傈僳族老人也能看懂電影
有一年,在瀘水市六庫鎮賴茂村,楊明金剛放完電影,一位老人走過來說:「電影是傈僳話的就好了。」他突然意識到,老人沒能聽懂對白。
他打電話給電影廠,得知塗磁錄音技術可以把電影配音轉換成傈僳語,對著圖紙鼓搗了三個多月,終於搞定了。
「傈僳話」版電影放映那天,村裡男女老少都來了,場地上坐不下,有人爬到屋頂上看,還有些人爬到樹上看。
散場後,一位老人拉住楊明金的手,用傈僳語對他說:「這是我看得最明白的一場電影。」
他走村入寨根據村民喜好,播放不同類型的影片,為山村居民帶去知識和歡樂。
我想用電影的光照亮更多人
24年間,楊明金放的電影從畫面斑駁的老膠片,變成色彩繽紛的數位電影,放映的影片類型也越來越豐富。電影的發展,伴隨了他的整個青春。2020年,他在社會各界幫助下成立了怒江首個膠片電影展覽館,收藏了100多套可以正常放映的電影器材,讓參觀者直觀了解中國電影事業的變遷。
楊明金說,在人生至暗時刻,是電影給了他精神力量。2018年7月8日,在放完電影回家的路上,他接到小舅子電話:家裡液化氣爆炸,妻子和小女兒受傷,已經送到醫院。
楊明金猛踩油門,以最快速度趕到醫院。沖進病房,看到全身包紮的妻子和奄奄一息的小女兒,他頓時癱倒在地。
經過搶救,妻子活了下來,全身85%的皮膚燒傷;一歲零6天的小女兒,永遠停止了呼吸……
此後兩年,楊明金陪妻子到昆明治病,醫藥費前後花了200多萬元。除了醫保,政府也對他的家庭予以救助,不少愛心人士為他家發起了募捐。
幸運的是妻子逐漸康復了,面對人生坎坷,楊明金說是許多電影作品中主人翁的堅韌品質在心中不斷勉勵著他,「電影裡的人能百折不撓,我為什麼不能?」
楊明金希望有更多時間陪陪家人,但同樣割捨不下放電影的情懷。「電影讓我的生活有了光,我想用電影的光照亮更多人。」
◎來源|新華社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 大陸這位鞋匠爺爺一年收入萬餘元,十四年卻捐了8萬塊!
‧ 寒冬中騎行60公里,橫跨北京城,他為老人送藥上門
‧ 震撼!重慶空拍「防火長城」,竟是山城兒女自發組成
‧ 全球最窮建築師一夜爆紅!在非洲用黏土蓋房,他唯一關注的是人
‧ 一生行善,103歲的她在生命最後,做了一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