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編輯部
中國國藥新冠疫苗獲世衛列入「緊急使用清單」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7日宣布,由中國醫藥集團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疫苗,正式通過世衛組織緊急使用認証,列入「緊急使用清單」,使其成為第6種獲得世衛組織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驗証的新冠疫苗。
日本導演十年後重回舊地 見證大涼山脫貧的變化
定居中國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十年前因日本NHK的節目拍攝,曾經到訪中國最貧窮落後的川西秘境大涼山,十年後竹內亮從南京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重回大涼山,見證大涼山歷經大陸脫貧攻堅政策的轉變。竹內亮現年42歲,是位資深紀錄片導演,因愛上一位中國女孩,在8年前從日本遷居中國,如今是位「中文10級」的南京女婿。他曾在2020年3月拍攝生活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讓無數外國人看到中國抗疫的真實紀錄,並於2020年7月推出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向全世界證明武漢從新冠疫情中恢復安全。
《大國糧倉》紀錄片 讓14億中國人都吃飽的故事
您知道14億中國人一天消費多少米麵、多少蔬菜水果、多少肉類和蛋奶嗎?中國人是怎樣從吃不飽到吃得飽,再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大陸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專題推出10集大型紀錄片《大國糧倉》,首度全景式介紹「大國糧倉」背後的故事,講述中國是如何用僅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資源,養活占世界20% 的人口。
阿根廷網紅奔波中國400公里,只為吃正宗黃山臭鱖魚
來自阿根廷在大陸發展的網紅夏波波,立下目標要在40歲前吃遍中國美食,受新冠疫情影響將目標延到41歲。日前,夏波波上傳分享一部影片,他從上海坐高鐵一路奔波400公里到安徽黃山市,挑戰他不喜歡的中國菜:臭鱖魚。影片結尾他還表示黃山只是第一站,接著他要去江西、之後是海南。到各地尋找美食的背後,無形中體現大陸交通的發達與便利,而這樣的交通建設發展,如今已不再是網紅們拍攝影片會驚嘆的事了。
新疆採棉機械化 採棉工人數從60萬降到25萬
過去,新疆棉花採摘長期依靠人工,產生大量的季節性用工需求。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新疆本地勞動力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種植大戶們只好各顯神通,以更高的成本,從內地請工。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來自河南、四川、雲南、甘肅等中西部農村的勞動力,每年通過鐵路、公路,齊赴新疆拾花「淘金」,一度曾達60餘萬人。
大陸網紅棉花哥 經商失敗回新疆種200畝棉花
2013年生意失敗,張宏遠回到新疆。生活並沒給他鬆懈的時間,自家的地已經承包給別人,他就承包別人家的200畝棉田自己種。「現在種田跟以往不同了,機械化播種、滴灌覆蓋、無人機植保,農資店上門服務,效率又高產量還不低,農閒時候多了,我就能上網拍段子、玩音樂。」張宏遠說。
見證新疆棉花產業變化的維族老人熱合曼
幾十年來,熱合曼年年種棉,親歷了新疆棉花產業的種種新變化。從培育出抗蟲害高產量的品種,到推廣滴灌技術,再到機械化採棉,棉花產量和品質不斷提升。同時,大陸政府給予棉農價格補貼,降低了市場風險,保證了棉農收益。在熱合曼看來,政策的好處就是「家家戶戶抓飯裡的肉多了,拉麵裡的菜多了。」
中國為啥要在沙漠建世界最長的高速公路?
100年前,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有一個宏大的設想,「建設一條東起北平、經阿拉善、西至迪化的進疆大通道」。如今中國大陸投資300多億元在沙漠裡,建造了世界上最長的沙漠公路:G7京新高速。這條高速公路是北京到烏魯木齊的高速公路。途經中國7個省市直轄區,全長約2540公里,是中國交通大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沿線地區做出巨大的貢獻。
中國疫苗為拉美多國解燃眉之急
隨著接種工作推進,在拉美多國,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民眾,從醫務工作者到亞馬遜雨林的原住民,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疫苗表示信任。秘魯總統薩加斯蒂在首都利馬接種了國藥集團生產的疫苗。他在全國電視講話中說,接種疫苗是免遭病毒感染的最佳保護屏障,是秘魯戰勝新冠疫情邁出的第一步,政府的目標是在2021年為所有秘魯人接種疫苗。
這個國家把中國疫苗印在了郵票上
印尼郵政公司近日發行一套新冠疫苗主題紀念郵票,印尼總統佐科和中國新冠疫苗是郵票上的主角。這套郵票定格了佐科接種中國科興公司克爾來福新冠疫苗的瞬間——他身穿白色襯衣,佩戴白口罩,捲起左臂衣袖接受注射。佐科是印尼國內接種新冠疫苗第一人,印尼由此拉開大規模接種疫苗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