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編輯部
兩岸專家相聚福州討論「學前教育」
第六屆海峽兩岸學前教育論壇在福州開幕,本次論壇主題為「學前教育品質提升與評價」。包括30多名台灣代表在內的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幼兒園園長等約300人薈萃一堂,討論學前教育。另有3000多名來自寧夏固原、福建龍岩等地的專家、教師通過互聯網線上平台參與論壇活動。
第二屆創意塗鴉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廈門舉辦
12月22日,創意塗鴉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廈門舉辦。本次塗鴉巡迴賽以「關帝文化」為主題,在兩岸徵集到40餘幅作品。擔任本屆大賽藝術總指導集美大學教授王新倫說:「塗鴉比賽很適合兩岸年輕人,以這種形式促進兩岸交流,更能增強年輕人的認同感,尤其是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走進下一代人的心中。」
台灣媽媽黃瓊瑤上海打拼記
「小孩子擦過鼻涕的餐巾紙是幹垃圾還是濕垃圾?吃完小龍蝦剩下的殘殼是哪種垃圾?投入藍色桶中的可回收物到哪兒去了?經過資源再生又會變成什麼?」上海通過立法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後,台商黃瓊瑤的生活忙碌又充實。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垃圾分類公益宣講員、社區「環保達人」。
中國大陸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正式開放運行
「星辰大海,是他的征途,也是它的征途。」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經過三年調試後,終於正式對外開放運行。此射電望遠鏡也正式進入全球大射電望遠鏡行列中,並將逐步向全球科學界開放。這將有助於人類在揭開宇宙起源和演化秘密上邁出新的重要一步。
河南淮陽發現中國最早車轍 中國用車歷史提前500年
車轍是指車輪碾過的痕跡,在當代是衡量路面周期性及路面養護中的一個重要指標。然而在考古專業中,則是考究歷史車輛沿革的重要指標。河南淮陽平糧台遺址發現的車轍痕跡,距今至少4200年,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車轍痕跡,對研究中國車輪的發明、車的起源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胖五長征記:大陸長征五號發射成功
2019年12月27日晚上20時45分,大陸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搭載實踐二十號運載衛星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約2223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今年截至長征5號發射之前,大陸已經進行了33次航天發射,超過俄羅斯的22次和美國的21次,連續第二年成為世界航天發射數量的冠軍。
【犇報專題】中日韓高峰會:東亞政治的轉折點?
冷戰時期的「亞洲四小龍」,如今格局已升級成「一帶一路」、RCEP、東亞區域一體化等新的戰略格局。「中國」成為不可缺席的重要角色。過去四小龍中的新加坡、香港與南韓也紛紛在亞洲新一波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整合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位置。唯有台灣,仍然依戀「亞洲四小龍」,像是忘了升級的電腦作業系統,計較於或編造著自己的排名,並沾沾自喜。
一個月開通10餘條鐵路 中國高鐵綿延3.5萬公里
從自主設計修建、從無到有,到世界最先進的智慧高鐵,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中國高鐵呈現東方古國的歷史發展,2019年底,中國大陸高鐵里程總數達到3.5萬公里。2019年12月,中國大陸就有10餘條鐵路密集開通。目前中國高鐵以3.5萬公里的運營里程居世界第一。高速鐵路「八縱八橫」不斷延伸,讓中國大陸的廣闊土地上,遍布流動往來的流動軌跡,也體現人類克服地理距離的發展過程。
美伊危機暫緩 中東動盪持續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表示,伊朗對駐有美軍的伊拉克軍事基地的襲擊並未造成美方人員傷亡,美國將對伊朗實施新的經濟制裁,但同時表示願與伊朗就共同利益展開合作。對此,分析人士認為川普表態未提及對伊朗進行軍事報復,美伊之間的危機暫時緩解。不過,雙方的敵對關係在本質上並沒有改變,兩國在中東地區的博弈仍將繼續,未來中東局勢將持續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