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家園 > 台灣人在大陸
內蒙古幼兒園:盛夏的「冬日暖陽」
7月20日下午,上海富邦華一銀行外灘支行裡舉行了一次小小的義賣活動。臨時擺起的書攤吸引了不少客戶和員工前來挑選自己心儀的二手書籍。 基金會聯手人氣台灣人社群平台募集了數百本愛心書籍。作為富邦華一精心打造的「書房銀行」,外灘支行也捐出了行內現有書籍參與義賣。售書所得將悉數捐贈給土牧爾台幼兒園,用於改善其供暖條件。
張澄生:一個台灣原住民的解放軍歲月
【編按】1949年國共內戰讓海峽兩岸斷絕往來,當時有一群台灣人留在了大陸,時至今日,他們被人們稱為「老台胞」。生活在大陸的老台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與台灣有著濃濃的血緣親緣關係。本報將陸續刊登這些老台胞的故事,讓我們一同追尋老一代台灣人的個人素養、道德水準、高風亮節和敬業精神,從不同側面折射出老一代台灣人的祖國情懷。
兩岸歷史的縮影 《寶島一村》大陸巡演獲熱烈反響
《寶島一村》由台灣著名話劇導演賴聲川和節目製作人王偉忠聯合編導,故事從「老趙家」「小朱家」「周寧家」三個1949年赴台落戶的眷村家庭講起,呈現長達半個多世紀縈繞海峽兩岸的鄉愁。 《寶島一村》每年定期赴大陸巡演。劇中演員宋少卿說,1949年遷台的群體遍佈大江南北,他希望把這部劇推廣到全大陸。
反抗強權鬥士:陳峰龍的東瀛歲月
【編按】1949年國共內戰讓海峽兩岸斷絕往來,當時有一群台灣人留在了大陸,時至今日,他們被人們稱為「老台胞」。生活在大陸的老台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與台灣有著濃濃的血緣親緣關係。本報將陸續刊登這些老台胞的故事,讓我們一同追尋老一代台灣人的個人素養、道德水準、高風亮節和敬業精神,從不同側面折射出老一代台灣人的祖國情懷。
台灣「小丸子」的大陸紮根記
一粒粒圓滾滾的黑白肉丸在滾沸的高湯中翻騰,黃世凱一邊守著攤位前的煮鍋,一邊熱情招呼著往來的參觀者。 黃世凱出生於1977年,是台灣海瑞貢丸的第三代傳人。在2010年的天津首屆「台博會」上,參展首天,他光丸子湯就賣出了3000多碗。今年是他第十次參加天津•台灣商品博覽會。
參加大陸革命的台灣人 追風(謝南光)之女憶追風
【編按】1949年國共內戰讓海峽兩岸斷絕往來,當時有一群台灣人留在了大陸,時至今日,他們被人們稱為「老台胞」。生活在大陸的老台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與台灣有著濃濃的血緣親緣關係。本報將陸續刊登這些老台胞的故事,讓我們一同追尋老一代台灣人的個人素養、道德水準、高風亮節和敬業精神,從不同側面折射出老一代台灣人的祖國情懷。
「台商二代」廈門分享心得:轉型升級,把握大陸發展機會
「比起父輩來時,現在大陸的條件好了太多。更好的條件會吸引來更多的創業者,我們必須學習父輩的拼搏精神,努力追夢。」1980年出生的楊政諭說。 楊政諭2002年來到武漢,開始參與母親在大陸的生意。起初,母親希望他能繼承商業地產事業,但楊政諭堅持自己的興趣,開了一家咖啡簡餐的店鋪。
台灣建築師的大陸之旅
出於「對擁有眾多古跡的北京的一種嚮往」,8年前,50多歲的鍾永男來到北京,在清華大學建築系修讀碩士學位。 「中華大地上有太多值得向全世界推廣的。」鍾永男說,很多古建築「格局很大」,但是要想在當代做好保護和推廣,還要花時間「把裡面的內容填滿」,這需要兩岸業界的共同努力。
女歌手孟慶而:山東「尋根」記
孟慶而,孟子第73世孫,不僅從小熟讀《孟子》,還將其中的一些篇章譜了曲,製作成流行音樂。2019年5月,孟慶而跟隨台灣文化界代表團在山東參加「兩岸文化和旅遊聯誼行」活動。看看祖先的家鄉,是這位在台灣出身長大的孟子後代參加活動的原因:「想到我的祖先住在這裡,還是會有一種故鄉情懷。」孟慶而也在想,要如何才能讓自己創作的流行歌曲和孟子的思想更為契合,從而能被更多年輕人認可。比起上一輩人,孔繁錦和孟慶而如今有更多機會來到孔孟故里。孟慶而計畫和大陸的一家媒體合作,推出一檔節目,將台灣的美麗風光介紹給大陸的觀眾。
尋「聰明頭腦」創「品質生活」——台灣業界在魯談兩岸文創合作
一件小巧精美的山東錫器,器身柔白泛光,雕紋凹凸錯落,這吸引了台北紅館創辦人黃寤(音同悟)蘭的注意:「台灣茶文化盛行,我很想把這樣的錫制飲具介紹回台灣。」 近年來,華山園區還成了兩岸文創行業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在這裡舉辦的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展、海峽工藝精品獎台灣巡展、蘇州手工藝精品展等諸多活動中,都不乏大陸文創工作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