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家園

尋「聰明頭腦」創「品質生活」——台灣業界在魯談兩岸文創合作

5 年前 / 0

一件小巧精美的山東錫器,器身柔白泛光,雕紋凹凸錯落,這吸引了台北紅館創辦人黃寤(音同悟)蘭的注意:「台灣茶文化盛行,我很想把這樣的錫制飲具介紹回台灣。」 近年來,華山園區還成了兩岸文創行業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在這裡舉辦的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展、海峽工藝精品獎台灣巡展、蘇州手工藝精品展等諸多活動中,都不乏大陸文創工作者的身影。

港澳台居民申辦居住證 在重慶可享4項公共服務

5 年前 / 0

港澳台居住證持有人可以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依法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等各項權利,以及義務教育公共就業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各項公共服務。此外,若在重慶還可享有重慶市規定的4項公共服務。

【1895乙未台灣抗日戰爭】第五集:平鎮之戰

5 年前 / 0

1895乙未戰爭是台灣史上最激烈的抗日戰爭,素有硬頸傳統的客家族群,是當時作戰力最為強勁的隊伍。桃園地區曾發生四場戰役(平鎮之役、大湳尾之役、龍潭陂之役、大嵙崁之役),平鎮之戰是其中之一。 1895年6月桃仔園、中壢、大湖口一帶約200多名客家鄉親組織義民軍,在胡嘉猷率領下利用地利優勢,對上千名的日軍步兵、工兵和砲兵部隊進行伏擊;7 月中旬,胡嘉猷率義民軍又在龍潭陂和日軍決戰。在胡嘉猷率殘軍撤退後,有 73 名義士遭日軍屠殺。至今,龍潭鄉民於每年舉行春秋兩祭,祭拜「七三公忠義廟」。1943年11月,日方根據安平鎮庄兩次戰役共14名日軍當場死亡、20名負傷的損失,在胡家夥房的庭園中豎起「忠魂碑」;可以證明當時戰況激烈。 《兩岸犇報》與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合作,分享【1895 乙未台灣抗日戰爭】系列影片於「台灣人與台灣史」專欄,希望讓更多朋友看到這系列影片。

浙江惠台政策持續助力 台企投身「雙創」

5 年前 / 0

「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洞頭,一半在台灣。」利用與台灣地緣相近、語言相同、人文相親的優勢,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的海峽兩岸同心小鎮將吸引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到「石頭厝」裡創業。

正港「血濃於水」 在廈台灣人推動無償捐血公益

5 年前 / 0

幾天前,有則新聞報導上海各方積極救治台灣人黃彥豪的故事,今天則要講述廈門台灣人熱心參與無償捐血的事蹟。來自台北的林姵蓁對捐血有一份執著和擔當,這源於父親捐血幾十次的身教。她的Rh陰性血因為太過稀有被稱為「熊貓血」,她志願成為無償為他人捐獻「熊貓血」的「熊貓俠」,在台灣每次接到求助電話都會第一時間趕來廈門捐血。令林姵蓁感動的是,在廈門與她抱有同樣情懷的台灣人很多。

難分難捨上海「小台北」──台灣人的古北情結

5 年前 / 0

「真正的融入是不再分彼此。」 汪美華等不少早期到上海打拚的台商回憶稱,選擇落腳在古北社區等上海西郊方向的樓盤居住,主要因為那時心裡還不夠踏實,隨時準備提著行李回台灣。 地理位置靠近機場,加上獨特的外銷房供給,構成早期上海「小台北」的雛形。而今古北社區也經歷了新陳代謝,一些台灣家庭來了又搬走,還有一些走了又想念這裡而回遷。古北就好像一塊磁石,始終吸引著台灣人。

台灣人黃彥豪 上海求醫救回一命

5 年前 / 0

來自台灣38歲的黃彥豪23日再度造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一個月前,他以危重病患的身份入院治療。這一次,處於康復中的黃彥豪特意來向醫務人員表達謝意。 「這場大病,讓我見識了大陸過硬的醫療水準和醫護人員的高超醫術。」黃彥豪說,這也讓他對上海這座城市更有感情,對在大陸的發展更有信心。

桃園抗日史話(上)不能忘記的一段悲壯歷史

5 年前 / 0

1895年甲午和乙未戰爭期間,原駐守桃園的軍隊,除了保衛整個大桃園地方的安全,也曾投入台灣北部和中部戰場,成為抗日軍重要的主力之一。為了探查他們的足跡,在今年二月乍暖還涼的氣候中,我們規劃了桃園行。以下是我們在桃園所考察到的抗日史蹟。首先介紹板橋林家。

江蘇構築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強磁場」

5 年前 / 0

今年26歲的趙苡甯來自台灣花蓮,去年到南京市江寧區的青創種子村工作。青創種子村2018年5月掛牌成立,是初來大陸的台青實習就業創業的綜合實踐平台。目前,青創種子村為創業青年提供了11個圓夢小店空間及10個共創工位,吸引了包括台灣薰衣草森林在內的多家文旅企業加入。「在種子村工作,我們可以深度體驗鄉村生活,加強與大陸青年交流互動,同時將好創意落實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去。」

「情繫」山東齊魯文化 兩岸開啟「文旅融合」交流新方向

5 年前 / 0

「情繫中華」系列兩岸交流活動於2001年創辦,邀請台灣地區具有較高藝術造詣和社會影響的文化人士及大陸文化人士參加,至2018年已舉辦16屆。「海峽兩岸旅行商交流大會」也已舉辦多年,是兩岸旅遊業對話交流的視窗和業務合作的平台。

第 34 頁,共 3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