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中國民營火箭朱雀二號首飛失利,差點超越SpaceX成為液氧甲烷火箭全球首飛

2 年前 / 0

12月14日16時30分,中國民營藍箭航天公司的朱雀二號遙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由於二級火箭游機出現異常,未能正常運作,飛行速度達不到入軌的最低要求,朱雀二號遙一火箭未能進入預定軌道,藍箭航天公司宣布發射任務失利。

防洪、南水北調、生態治理 中國今年水利建設投資超過1兆人民幣

2 年前 / 0

據大陸水利部14日消息,今年1月至11月,中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0085億元(文中皆為人民幣)。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首次邁上1兆元台階,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水利建設完成投資最多的一年,較去年全年增長33%。

中國重磅發布《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

2 年前 / 0

中共中央、國務院12月14日重磅發布《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據央視報導指出,《綱要》是促進中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

來自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的攝影作品,請查收!

2 年前 / 0

12月13日,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分享一組來自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的攝影作品,精美照片皆是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拍攝。

中國防疫新形勢,鐘南山最新研判:明年上半年恢復疫情前生活

2 年前 / 0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與團隊兩名成員接受陸媒採訪,針對中國疫情防控新形勢,就個人防護、居家隔離、重複感染等各界關切的問題做出回應。鐘南山表示,樂觀估計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狀態。

國際首次!中國空間站種出水稻種子並帶回地球

2 年前 / 0

隨著圓滿完成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的3位航天員平安歸來,經歷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和擬南芥種子,也一起搭乘飛船返回艙從太空歸來。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完成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空間培養實驗。

大陸放寬防疫 宣布10條新措施:開放居家隔離、減少核酸頻率

2 年前 / 0

近來,中國大陸防疫是否放寬成為各界關注焦點,12月7日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發佈十條放寬防疫的新措施,糾正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等問題。

中國空間站建造期最後一棒!兩隊航天員實現首次「太空會師」

2 年前 / 0

11月29日夜,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將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精準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後一次飛行任務。中國將首次形成具有6個型號艙段的空間站組合體結構、實現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及在軌駐留。

中國航天: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於2025、2026、2028年前後發射

2 年前 / 0

11月2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了中國探月工程四期、深空探測任務後續規劃。火星採樣返回任務計劃在未來10年到15年實施。此外,中國已經開始實施小行星探測,為防止可能發生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中國已在制定發展規劃。

藥材上的神秘符號,引出一個古老的王朝……

2 年前 / 0

在甲骨文發現之前,西方只承認周朝是中國最早的朝代,以前的歷史全被視為神話。甲骨文的出現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實的商代時事和生活。甲骨文不僅在於其所具有的文化遺產價值,更在於甲骨文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世界性學術價值,即揭示中國早期國家特徵,進而思考世界上早期國家的形成與模式,抑或是人類早期文明史的研究等問題。

第 20 頁,共 1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