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中國究竟從何而來?一個地理視角的解答|犇報看影音
566萬平方公里的山地和高原、長度超過150萬公里的江河、48,571條冰川和24,880個湖泊。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高山峽谷區,世界上最大最連續的黃土覆蓋,這就是祖祖輩輩中國人的家園。但中國究竟從何而來?此部影片以一個行星尺度的視角,用地理學家的答案來回答這個問題,並向所有為中國科學事業奮鬥的人們致敬。
創紀錄!經3年準備,中國成功在珠峰6200公尺採到植物種子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3日受訪時表示,該所種子採集隊近日在珠峰6200公尺左右成功採集到須彌扇葉芥、鼠麴雪兔子等植物的種子,刷新了中國植物種子採集的最高海拔紀錄。
中國多地限電的背後:「燃煤之急」何解?
當前中國煤價處於歷史高位,每發一度電都在虧錢,儘管動力煤中國基本實現自給自足,進口煤占比很小,但供需平衡緊張時,價格還是會受影響。中國主要的煤礦企業是國企,因此釋放產能比較容易,除鼓勵增加產能外,也會對高耗能產業提出一定限制,減少需求壓力,確保民眾用電需求。
是高鐵還是動車?一起來認識大陸國產復興號動車組家族
為因應各種地形,大陸國產復興號動車組五花八門,從時速160公里到350公里,從「超級長」到「超抗凍」,從「自動駕駛」到「全列供氧」,且全部都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本文以圖文方式介紹復興號家族譜系共19款車型。
在沙漠建鐵路!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完成鋪軌,正式「閉環」!
9月27日上午,隨著最後兩條鋼軌在道床上鋪設完成,作為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最後一公里」的和若鐵路全線鋪軌貫通,預計2022年6月底開通運營。屆時,且末等南疆多縣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多團鎮將結束不通火車歷史,對促進南疆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中國大陸在生產旺季搞拉閘限電,到底怎麼回事?
運動式「減碳」已被大陸政治局會議點名批評,如不糾正,後患無窮。平時不作為,臨近考核搞層層加碼、玩命突擊;平時高喊「綠色發展」口號,實際工作中卻一再追逐短期效益,這暴露出一些地方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偏差,對綠色低碳轉型的謀劃不積極。
重大突破!中國科學家實現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
人工合成澱粉是科技領域一個重大課題。此前,多國科學家積極探索,但一直未取得實質性重要突破。此次,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人工合成澱粉的效率約為傳統農業生產澱粉的8.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