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中國疫苗研發為何那麼慢?鍾南山:沒有病人做試驗
日前鍾南山在上海科技大學畢業典禮演講時說道:「為什麼我國的疫苗研發看起來比較慢?因為在中國由於防控有效,我們沒有辦法在中國做第三期臨床試驗,因為沒有病人了,所以三期臨床試驗只能在國外做。」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晨昏軌道氣象衛星 天氣預報精確度將提升
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氣象衛星發射成功,將補上全球天氣預報觀測資料的「最後一塊拼圖」,使南北半球預報精度提高2%至3%,洲際尺度的區域預報精度提高2%至10%。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首次出艙!身穿自主研發「飛天」航天服
「哇!這外面太漂亮了!」2021年7月4日8時11分,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從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中國航天員相隔13年後再次執行出艙任務,且此次航天員身著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
幫助全球抗疫!中國已向國際提供超過3.5億劑新冠疫苗
中國一直努力為提高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貢獻,迄今已向國際社會提供了超過3.5億劑新冠疫苗,為緩解全球疫苗分配不公和助力全球抗疫貢獻了中國力量。
世界第二大!讓中國實現「西電東送」的白鶴灘水電站
6月28日,全球在建規模最大、單機容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首批2台機組投產發電。2022年7月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後,白鶴灘水電站將成為僅次於三峽水電站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
廣東連續九天本土零新增!鍾南山宣佈:休艙!
從5月30日起,僅22小時完成氣膜艙搭建及設備調試,並投入使用。到6月30日淩晨完成最後一批檢測任務,「獵鷹號」氣膜實驗室整整戰鬥了一個月,累計完成核酸檢測近150萬管,超1200萬人次的篩查。在鍾南山一聲令下,廣州體育館內的六組氣膜艙全部關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