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中國大陸巨變下科學家的創新之路

6 年前 / 0

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複製;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利用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獲得世界上迄今最精確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 這些科學研究不僅有利於中國,也造福於世界;而這些科學成果背後的中國大陸科學家和中國科學院,既是中國大陸巨變的親歷者,也是中國大陸發展的推動者。

雲南啟別村打造藏區鄉村旅遊
走進雲南藏區(系列二)

6 年前 / 0

啟別村位於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的塔城鎮,當地52戶村民大多為納西族,此外也有藏族、傈僳族和彝族,是一個多民族多元共生的村落。啟別村所在地的塔城鎮自唐代開始設立神川都督府,由於啟別村位於交通要道上,自古便是重要交通節點,這使得村民不怕生也好客,有利於發展鄉村觀光。

老人與鱷的距離 長江邊「活化石」的守護者

6 年前 / 0

佘世珍一家住在安徽省宣城市周王鎮紅洋村的紅星水庫邊,這裡是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星保護點,有20多條野生揚子鱷。 從1982年就與揚子鱷結緣的佘世珍說道:「37年跟它打交道,已經養成一種習慣。只有我有一口氣,我都要好好照顧揚子鱷。」

「以人為本、核心是人」 上海智慧城市示範區長啥樣?

6 年前 / 0

上海身為中國大陸最先進發展的城市,一直扮演先行示範的角色,可說明日中國城市發展,可從今日的上海看出端倪。 臨汾社區以人為核心打造智能社區,在變革試行上,首先迎來的並非想像中的科技生活,反而是將智能社區打造為對弱勢友善、老有所養的社區。

中國大陸最大遊牧民族步入馬背新生活

6 年前 / 0

正值開學季,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民烏力吉德力格帶著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身著蒙古袍,騎著兩匹馬穿過城市的高樓大廈到學校報到。這段影像受到網友熱捧,一度登上著名社交平台微博熱搜榜榜首。 「雖然已經在城市定居,但是不想讓孩子忘記騎馬的傳統,這是蒙古族的一種儀式。」烏力吉德力格說。 在越來越現代化的內蒙古,牧區孩子們開學第一天,騎馬到校正成為一種時尚。蒙古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馬文化沉寂多年後,正以多姿多彩的全新形式回歸草原。

70年,中國大陸孩子身高呈現「上揚曲線」

6 年前 / 0

剛一開學,山東師範大學學生公寓服務中心主任武捷就遇到了「成長的煩惱」:高個子學生越來越多,今年又要改裝幾張床。 中國大陸70年來,從吃不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國民膳食營養結構更加均衡;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覆蓋城鄉,中國人的身體素質顯著提高。

70年,中國大陸農民占比少了五成

6 年前 / 0

「新市民」李國祥來自雲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金源村,他身上折射的是中國人口70年大變局——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 1949年中國大陸有5.4億人,其中農村人口占比89.36%;2018年,大陸人口已近14億,農村人口占比卻降至40.42%。這意味著,70年,中國大陸農民占比減少五成。

大陸淘寶村超過4300個 覆蓋25個省份

6 年前 / 0

日前在山東省惠民縣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上,會中表示2019年大陸有4310個淘寶村,覆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分佈廣度上都發生了質的飛躍。 阿里巴巴集團在會上發佈的報告顯示,從2009年第一次發現3個淘寶村到2019年,淘寶村的空間分佈呈現出明顯的以浙江為中心先向東部沿海省份擴散,進而向中西部地區擴散的特徵。

70年,中國大陸1小時「含金量」大不同

6 年前 / 0

53歲的趙順華是湖南邵東一位普通農民。「以前『雙搶』,天不亮就下地,大太陽曬得暴皮。一刻不歇,1小時也就收一分左右的田。」 今年夏天,趙順華開著收割機,一個人收完了承包的200畝地,最快1小時收了近3畝稻。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70年,60多萬個小時,前後選取1小時,就可以從對比中窺見飛速變化的中國大陸。

「健康中國行動」必須遏制心理疾病患病率上升
【專題】健康中國行動計畫

6 年前 / 0

近日,大陸提出《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等文件,計劃花10年的時間,在醫療上,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這項行動計畫還強調動員社會整體的力量,而不是只靠衛生健康系統的運作,希望通過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的一起行動,共擔健康責任,共用健康成果。

第 97 頁,共 11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