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健康中國行動」向四類慢性病發起「攻堅戰」
大陸的健康中國行動將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這四類重大慢性病展開防治行動。 資料顯示,目前大陸以這四類疾病為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8%,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
減鹽正當時:中國人食鹽攝入量偏高
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新發佈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成年人過去40年間平均每天食鹽攝入量在10克以上,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的兩倍。此前,大陸政府已鼓勵全社會參與減鹽。
健康中國的15個專項行動
大陸將在未來10年實施十年全民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行動,提出將展開控菸、癌症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心理健康促進等15個重大專項行動。 到2022年,基本建立健康促進政策體系,建立國家級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制度,重大慢性病發病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重點傳染病、嚴重精神障礙等有效防控;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水準大幅提升,因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明顯降低,健康公平基本實現。
滿城漢墓:點一盞長信宮燈,看不盡金縷玉衣
這裡有首次發現的兩套完整的「情侶款」金縷玉衣;這裡有體現古人智慧和超前環保意識的長信宮燈,這裡還有漢代成套的行酒具…………這些都出自於2100多年前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和妻子竇綰的墓葬。 作為漢諸侯王、後一級的大型崖洞墓,滿城漢墓的發掘創造了數項考古學之最,充分反映出西漢盛世時期的壯麗風貌。自五十多年前考古發掘以來,專家學者對滿城漢墓及其出土文物的研究從未間斷。
中國大陸「老年網紅」正青春
林瑋真正享受生活是在年過半百後。退休前,她打了10年籃球,當了近30年護士;退休後,她開始走秀,2個月前玩起了抖音,她和三個朋友走秀的場景在抖音短視頻平台意外走紅。 15秒的視頻裡,伴隨著古風歌曲,4個身材高挑的女士,身穿蠟染旗袍,戴著藍、紅、綠、黃流蘇耳墜,從街頭緩緩走來。此視頻當天的點擊量超過5000萬次,目前已獲270餘萬次點贊。
走過三百年的雲南傈僳族
在中國大陸,藏區不僅僅是指大家耳熟能詳的西藏,還包括四川、雲南、青海各省的部分地方。兩岸犇報記者陳崇真與「雲南藏區採訪團」一行,前往「香格里拉」,考察採訪當地喇嘛廟、佛學院、企業與少數民族村寨,為台灣讀者帶來第一手藏區各族人民的生活采風。 雲南省迪慶維西「傈僳族」(ㄌㄧˋㄙㄨˋ)自治縣葉枝鎮同樂村是目前中國大陸境內規模最大的傈僳族山寨,2012年被雲南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從中國走向世界的秦陵兵馬俑
雄偉軍陣中的一個個八尺男兒,魅力穿越時空,曆久彌新,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1974年,秦陵兵馬俑重見天日,震撼世界的同時,也陸續解開諸多歷史密碼。 這個秦始皇地下軍陣自發現以來,承載與見證了中華古代文明與現代科技進步,成為文明交流的重要參與者。
蒙古族馬文化「絕地重生」引領草原旅遊新時尚
蒙古馬伴隨蒙古民族走過了漫長歲月。然而,到20世紀末,在遊牧文化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蒙古馬,逐漸淡出越來越現代化的蒙古族人生活,摩托車、汽車徹底代替馬匹。 近兩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強有力的扶持下,瀕危的蒙古馬文化和蒙古馬產業逐漸恢復。目前,內蒙古馬匹數量已達93.5萬匹,居大陸第一。
在黃河源頭生存的野生動物
從鄂陵湖水位站前往黃河最上游的紮陵湖水位站,道路兩旁,各種野生動物不時闖入視線。 隨著三江源保護工程的實施和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推進,生態日漸恢復,野生動物種類不斷增多,黃河源頭成了它們自由活動的天堂。
二里頭遺址:打開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碼
歷經兩年多建設,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在即。中國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最早的青銅禮器群、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3800年前的絢麗生活圖景將在世人面前展現。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一個聽起來平平無奇卻在中國考古史上極為耀眼的名字。發掘60年來,它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國之最」,把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史不斷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