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問題系列二】粵港澳大灣區的誕生:香港的老路走到盡頭後

By 花俊雄 / 2019-07-17 11:23:45 /
摘要:

在正確把握香港騰飛歷程基礎上,再審視香港回歸前後的歷史,就不難發現香港在過去三十多年、特別是回歸以來,經歷了類似美國和歐洲所發生的產業空心化和政治、社會分裂化等歷程,客觀上亟待準確把握其所面臨的資本主義社會普遍性矛盾。 隨著香港優勢地位不再,港人自身經濟社會地位跟著下降,香港的老路已經走到盡頭,必須另辟蹊徑。香港因只重「兩制」而輕「一國」,因此讓自己遊離在外,香港的出路在於回歸「一國」,將自己納入「一國」總體發展規劃當中。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將是香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xxx圖/Youtube影片截圖

香港歷史上數次跨越式發展都和中國內地的重大變遷緊密聯系在一起。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是以整個中國內地的巨大資源和龐大市場作為支撐的。沒有內地這個龐大腹地對香港的「輸血」與「需求」,沒有香港在20世紀充分把握了中國內地賦予它的歷史機遇,香港不可能從曾經只有三千人的小島,發展為躋身全球城市GDP排名前二十位、人口超過七百萬、中產階級占人口主體的全球性城市。英國學者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認為將香港奇跡歸功於英國的殖民統治,是對歷史的一種嚴重誤解。

在正確把握香港騰飛歷程基礎上,再審視香港回歸前後的歷史,就不難發現香港在過去三十多年、特別是回歸以來,經歷了類似美國和歐洲所發生的產業空心化和政治、社會分裂化等歷程,客觀上亟待準確把握其所面臨的資本主義社會普遍性矛盾。美國和西歐國家的製造業大量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轉移,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而香港則體現為大量港資企業「北上」到內地發展。

隨著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不斷萎縮,生產環節不再占重要位置,香港的房地產和金融業等成為其經濟核心部門。製造業在回歸前就已基本消失,而香港又不重視發展高科技和各種創新產業、不給中小企業發展空間,吸收八成以上香港就業人口的旅遊業及因旅遊業衍生出的各類服務型企業整體實際工資水平降低,導致香港產業結構未能適時升級、財富迅速向少部分人集聚、中產階級趨於萎縮而草根階層日益赤貧化,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香港社會結構受到嚴重衝擊,事實上破壞了香港的社會穩定性基礎。受困於當前資本主義普遍性矛盾的香港市民難以從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變化的角度來看待香港日益惡化的貧富懸殊,而是從回歸前後的香港優勢地位和自身經濟社會地位等變化來看待香港的發展,這就給香港泛民力量乃至「港獨」勢力提供了社會土壤,這是大陸與特區政府必須積極應對和妥善改進的方面。

隨著香港優勢地位不再,港人自身經濟社會地位跟著下降,香港的老路已經走到盡頭,必須另辟蹊徑。香港因只重「兩制」而輕「一國」,因此讓自己遊離在外,香港的出路在於回歸「一國」,將自己納入「一國」總體發展規劃當中。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將是香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對香港的拓展。一方面,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香港正融入大陸交通網絡,實現與珠三角西岸投資貿易、生活、工作等全方位的直接對接。香港人的生活環境、居住條件、工作機會都能因此實現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香港具備創科基礎和條件,但產業升級缺乏腹地,大灣區的廣大腹地資源可以為香港科技成果孵化、規模化量產提供條件。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有利於香港更加鞏固國際航運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地位,專門服務內地的製造業等實體經濟。

青年是大灣區的未來力量,可以創建更多吸引粵港澳三地青年的創業園區,為三地及國際青年提供更多展示理想和抱負的平台,為他們提供更多國家發展大局的機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香港交流合作,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以及香港人到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會,有利於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是大陸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相比面積最大達56,094平方公里,人口最多達7,112萬,GDP排名第三達16,418億美元與排名第一的東京灣區(17,742億)和排名第二的紐約灣區(16,753億)相去不遠,超越它們指日可待。中國能夠在30餘年內將一個小鄉村的深圳發展成一個人口達1,252.8萬,GDP達3,310.96億美元位居全國第三,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全大陸第一,根據目前深圳年均增長趨勢推算,在今後5至10年深圳將成為中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這樣的奇跡。我們有信心假以時日,粵港澳大灣區將超越其他三個灣區,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灣區,全世界最繁榮富庶的城市群。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推動港澳融入大陸發展大局的重要抓手,各項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效推進為大灣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大灣區內各城市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將成為港澳與內地合作體制機制創新示範區。通過整個大灣區的整合,為香港創造更多產業空間腹地和生活空間腹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平台中,通過城市互聯互通,港澳地區的年輕人可以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Youtube上分享的粵港澳大灣區介紹影片

【香港問題系列】
系列一、香港的話語權誰說了算?
系列二、粵港澳大灣區的誕生:香港的老路走到盡頭後

【延伸閱讀】
犇報社評:去殖民才是防止香港問題糜爛化的根本
犇報社評:解決香港問題,要從治理體系和歷史清理入手
在布拉格看香港:當下的眼淚只能留在當下
台灣撐香港,我們守台灣 「反送中」的新冷戰序曲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