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新冷戰的前世今生(下)
【編按】近年美國對中國發動各種對抗,尤其美國在防疫不力下,加上恰逢2020年總統大選,中美關係成為美國當局操作的議題,召喚冷戰對抗的氣氛正在國際蔓延,台灣位處反共第一島鏈,政府主導反共親美的社會氛圍更是捲土重來。今年7月23日,中國大陸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在第七屆南南論壇延伸活動上講述了「新冷戰的前世今生」,以超越既有論述框架的角度,提出對新舊冷戰不一樣的解讀與思考,藉以因應當前世界的風雲變幻,並避免陷入大動盪中。台灣身處中美交手最前線,任何擦槍走火都可能使台灣變成戰場,身處台灣如何看待新冷戰尤其重要,因此犇報特轉載微信公眾號「國仁鄉建」此場溫鐵軍講座的直播影片與文字實錄,並分為上下篇,供犇友們參考。
◎文章來源:國仁鄉建
◎上篇:溫鐵軍:新冷戰的前世今生(上)
五、中國當前階段面臨的局面和形勢
今天當中國再度面臨相當於是一次新冷戰的挑戰的時候,那我們是不是有可能繼續借鑒毛澤東當年創立的三個世界理論體系呢?我一開始講這個新冷戰的意識形態非理性,其實對他們來說很多選項和策略是很理性的,很有針對性的。打個比方,當初香港爆發衝突的時候,暴力衝突是在什麼地方呢?既然你反中為什麼不到羅湖口岸去反,或者到中國駐港聯絡中心去反啊。不,這些暴力活動往往發生在金融中心。它所針對的是香港作為中國大陸的融資中介,大家也都知道中國大陸約70%的外資是經過香港融資的。香港的暴力活動看似沒有規律,其實是有規律的,背後有很明顯的目的,就是打掉中國大陸從海外融資的融資中心。當中國大陸在香港政治動亂稍有平息的時候,開始推出國家安全法。那首當其衝遭遇到的制裁是什麼呢?仍然是一個非常具有戰略理性的措施,那就是割斷港幣和美元之間的聯繫匯率制,不允許港幣再兌換美元。這個情況,我們當年在香港爆發動亂的時候就已經預見到了。
美國以新冷戰這個意識形態劃線,要求整個歐盟反對國安法。儘管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安全法,這個似乎司空見慣,但是中國要想做就不行。這充分說明在新冷戰階段,占據主導地位的仍然是金融資本之間的矛盾。香港恰恰是跨國公司,大的金融資本集團最集中的地方。當大家以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西方制裁香港的時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大家仍然從經濟理性出發,認為他們不會這麼做,很少有人是從新冷戰國際政治策略,它的策略往往不是你想像的那個理性,是政治理性。
從政治角度來說,如果這些措施伴隨著局部的軍事衝突,比如南海的衝突,或者台海的衝突,或者是某個其它的衝突,一旦這種衝突同時發生的時候,那會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整個西方連同政治制裁、經濟制裁以及金融制裁一起上。在那種情況下,對中國來說直接的損失是什麼呢?一旦進入政治經濟軍事的全面制裁,中國在西方所有的投資,包括在美國國債市場的投資,就都會被扣下。那就意味著,美國可以以這種手段直接占有大量的中國在海外的資產,同時賴掉對中國的欠債。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人,我們在美國至少有一萬億美元的國債市場投資。這就像我們說打垮了蘇東體系之後,美國和歐洲的各種金融資本,都大大的收割了一波蘇東國家實體資產的韭菜。
如果這個時候中國被迫不得不繼續對外開放,你們可以制裁我們,我們仍然歡迎你們作為資本力量繼續進入中國,這其實就是雙方不對等。在不對等的條件下,那就意味著,你這些年所形成的實物資產會被別人的金融資本貨幣化。因為這個世界上主要工業化大國中現在只有中國還存在著資產的正收益,西方因為它的債務過高,它的資產收益接近零甚至大量資產是負收益的。所以大量的西方資本迫切湧入中國,結合對中國的這種制裁,導致中國國內的實體資產價格的迅速下跌,那正好就是人家來抄底割韭菜的機會。
或許也會有很多人說,這樣的金融制裁會導致美國現在的結算體系受到巨大的衝擊和影響,它的信用會下降。但如果是西方各國統一制裁,它在整個西方世界並不會失去它的信用,因為他們一致認為,比如南海的衝突是因為你中國的擴張,等等。甚至中國國內很多人都分析,因為中國有東風21導彈,所以不用擔心。這是純粹只看軍事實力,如果人家打代理人戰爭,人家不直接打你,策動某個南海的相關國家來發動戰爭,然後人家提供大量的軍火、情報和先進技術,甚至配合著搞一些對你國內基礎設施的攻擊,比如電力等等。結果你還不能打他,因為對方挑起的是代理戰爭啊。
各種推演都是很清楚的,並不是什麼陰謀論。所以我們客觀的看,中國現在所面臨的挑戰局面是非常嚴重的。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所採取的這些措施,儘管整個上半年經濟下降的幅度並不大,特別是第二季度還有增長,形勢似乎是有利的,是好的。但請大家注意,我們第二季度的復工復產,在什麼模式下做的呢?基本上仍然是按照原來的全球化路徑繼續推行,仍然是按照過去粗放的數量增長。因為急於要復工復產,如果不復工復產,那就要大量失業,還有很多企業要倒閉。
就算是用這種速度去復工復產,仍然還有40多萬家企業已經註銷和歇業了。我們記得2009年當華爾街金融海嘯爆發,外需下降的時候,當時中國只有六萬多家企業倒閉,就有2500萬打工者失業。現在如果40多萬家企業歇業關廠、倒閉,那該有多少人失業。當然,現在有關統計數據顯得不高,也就是幾千萬。但話又說回來,大量的打工者是不被登記的,因此你要統計是有一定難度的。但總之,幾十萬家企業進入歇業狀態,或者是註銷狀態,那就有點像中國1990年代。當時是40萬家國有中小企業關廠,當時也不能完全叫做破產吧,基本上是歇業了,約四千五百萬國企職工,不叫失業叫下崗。今天又是四十多萬,當然這個四十多萬很可能不是國有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了。但是按現在的說法,民營企業占了中國就業的百分之七八十,那可以算算實際上發生的失業應該是多少,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得不去盡一切可能復工復產。
也因此在發展路徑上,仍然按照傳統的方式去復工復產,它所帶來的一個潛在的風險,就是大量依賴進出口,依賴海外的能源、原材料。這種情況,一旦海外制裁導致金融體系的去中國化,那你拿什麼貨幣去結算你的海外貿易呢,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西方在國安法出台後對香港的金融制裁,還只是一個試探。接著,雙方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談判。但是,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以現在的這樣一種發展方式,能否持續走下去?
老冷戰時代,兩大對立陣營各自是不同體系,很多人說新冷戰不可能走回去,當然不可能,因為我們早就不是蘇聯東歐體系了。我們從很早就開始改了,到1980年代的時候已經主動對西方開放了,所以我們現在是納入了西方全球化體系,應該說這是一個世界一個體系,但是仍然存在著對抗性矛盾衝突。我前面講過,老冷戰時期中國不是主要矛盾,後冷戰時期是「中國崩潰論」為主,進不了主要矛盾。那到新冷戰呢,中國是被動的成為了主要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六、中國被納入新冷戰的原因
在根本利益上,應該說現在中美雙方的矛盾是清楚的。中國到底為什麼會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被當成新冷戰的主要矛盾?原因還得從金融資本說起,我們都知道,當金融資本集團崛起,他們內部開始鬥爭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其實有一個爭奪誰更多占有貨幣結算和儲備份額的過程。中國原來可以說忽略不計,近些年開始上升,最高也不到百分之三。於是,西方開始接納中國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中國在裡面的地位也只有百分之二點幾。
所謂美元主導的這個國際貨幣金融制度,美元占據絕對的結算和儲備貨幣地位,意味著中國犧牲資源環境、壓低勞動力價格、導致內部社會矛盾非常復雜,出口換回來的貨幣主要就是美元,但你自己並不能用。雖然人家口頭上說中美互惠,但對不起,你想買人家的技術、新裝備等等,凡屬於能夠有助於中國進一步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你都買不到。美國允許你買什麼呢,只允許你買收益回報率最低的美國國債。然而海外的跨國公司,特別是美國的大型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因為中國要素價格低,所以他們能賺到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收益。中國拿到大量出口換回來的美元投資到美國國債市場,相比只有人家十分之一的回報率,當然不合算。又因為中國的金融管理制度和強制結彙,我們對衝增發貨幣越來越多,也導致中國金融相對的過剩。我們的儲蓄率很高,現在各地銀行的貸存比很低,貸款占存款的比重很低,大量的資金用不出去。所以中央才強調金融供給側改革。
中國的國有金融體系是按照以防範風險為第一目標的要求來制定所謂金融運行的規則法律,不可能短期內就增加更多的信貸,這當然就出現了金融的相對過剩。同時,我們的美元儲備又不能用於去買發展所需要的設備或者技術,那怎麼辦呢?中國開始提出「一帶一路」,在推動的同時開始簽訂雙邊貨幣互換協定,尤其是在2008年華爾街金融海嘯之後,美元在世界上的信用程度明顯下降的時候,出現了東盟+1(中國),我們各自用本幣結算;後來又擴展到東盟+2,把韓國帶上;再後來是東盟+3,把日本也加上。於是,整個東北亞到東南亞這個體系,亞元就呼之欲出了。世界金融格局很可能出現三足鼎立,美元集團,歐元集團,亞元集團。這實際上對世界金融資本應該是一個穩定的框架結構,但是它意味著美元的份額將大幅下降。
美元的結算份額下降,當然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也會下降。這就造成了對美元在後冷戰時期所形成的金融霸權的巨大挑戰。美國如何應對這種挑戰呢?我們都知道一個最簡單的道理,美元的背後是美軍,有美軍撐著的美元才是美金。美軍對美金的支撐需要一套制度來維護和鞏固,這就是所謂的美制,美國的制度體系要求大家都接受,你接受之後美國的金融資本才能方便的占有你的收益。制度轉軌這個概念就成了各個發展中國家最常見的說法,往往包裝成各種普世價值,要求你必須接受。比如原來說讓中國融入,就是讓中國按照美國的制度設計來進行改革,你沒按照這一套改,你就屬於被美國排斥的目標。
除了美制這套軟實力,第四個就是美言,美國的話語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軟實力。因為在整個教育領域、文化領域等,幾乎都是美式話語主導世界。從1990年代中國的高等教育、科研體系等紛紛向美國轉制,於是乎我們現在大部分高校基本上充斥著美國學者的著作,以他們的教科書為藍本來形成我們的教材體系和教育體系。在市場上,很多人都是欣賞美國的文藝作品,欣賞美國好萊塢大片,這一套軟實力基本把我們覆蓋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美軍支持的美金,美金需要的美制,美制需要配套的美言,這「四美」,其實等於美國對所有拒不認同、拒不屈從的國家有降維打擊的能力。原來在中國人民幣沒有形成一籃子貨幣的匯率體系之前,我們是咬住美元的,整個1990年代一直到新世紀前十年,我們是緊盯美元匯率。美國的金融當局成為世界的中央銀行,凡屬於緊盯美元匯率的,都得跟著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來做調整。我們也都知道,美軍制定的作戰方案,幾乎是世界上都必須要跟從學習的。因為它代表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美軍支持美金,美金要求美制,世界各國都得按照美國的制度體系來改變自己,當然世界都接受美國的話語體系,這個過程實際上對個所有想要不跟從,想要維持自己一點獨立利益的國家來說,都會意味著重大的危機。
當中國要搞「10+3」,「一帶一路」,沿路國家都建立雙邊貨幣互換協定,甚至開始大規模投資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等。中國開始將外匯儲備過剩的美金用於投資發展中國家,而不是去買美債,就不會得到美軍的支撐,美軍支撐的是人家的投資。而中國自己又沒有軍事實力去支撐保護投資。你以為你按照美國的制度和自由市場經濟規律去做投資,但被人家說成是修正主義,說成是新殖民主義,新帝國主義,各種各樣的帽子都扣在中國頭上,百口莫辯。這些事情,給了中國一個很沉重的教訓。
接著,由於中國生產規模越來越大,變成了世界第一大能源進口國,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等等。那我們有沒有可能因大量進口而具有這些產品的定價權呢?中國提出用人民幣來建立石油期貨結算,建立鐵礦石期貨結算,這是中國試圖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為了讓世界各國放心,中國甚至提出人民幣結算可以黃金作為基礎保證。這樣一來,對那個過度虛擬化的美元體系來說,就無異於切了人家的奶酪。原本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當中國大量向美國出口廉價商品,並且把獲得的貿易盈餘回投到美國資本市場的時候,美國提出的叫中美國,甚至提出這個世界應該是中美共治,叫做G2。這是美國當年的國務卿說的,中美之間的戰略關係是最好的關係。可到第二個十年就改變了,就是因為美國發生了華爾街金融海嘯,美元信用下降,中國資本擴張和人民幣金融的國際化動了它的奶酪。
但美國表面上並不這麼說,明明是資本利益衝突,它非要制造很多意識形態的說法,諸如文明衝突論啊、自由世界對抗獨裁專制啊,各種莫須有的罪名強加到中國的頭上。中國對此有任何應對嗎?沒有。因為美制、美言在我們這裡大行其道,以致中國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制度準備和話語準備來應對現在這樣一種非理性的新冷戰挑戰。甚至,比如說當我們把這些問題提出來的時候,還有些人說你們怎麼敢提新冷戰。那意思好像就是說,你這樣提就會導致友邦驚詫了。
我們當然不希望美國把我們作為新冷戰的主要敵人,我們一直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是個不想打仗的國家。尤其是1990年代以來,中國大量的工業集中在沿海一帶,那是很容易受到戰爭破壞的。不僅如此,所謂的電子網路戰爭也是一直在打著。很多這些事情,其實它就在發生著,無論你承認還是不承認,它不以哪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如果完全不做思想準備,且不說做物質上的準備,那後果一定是很糟糕的。
七、中國如何應對新冷戰
當這一系列的衝突和挑戰正在發生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冷戰的非理性的挑戰一個接一個不斷發生的時候,那中國將以什麼樣的方式來應對呢?首先,大家應該注意到最近中央會議上領導人明確講的,中國未來將推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戰略,也就是說並不放棄國際循環,只要現在這個全球化不解體,只要對方沒有真正實現徹底的去中國化,中國還是會盡最大的努力來維護住利用國際市場的這個外部條件,特別是像能源、原材料各方面的進口依賴,恐怕以中國目前的生產能力,國內的資源根本不可能滿足。
但同時,我們必須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必須練好內功、夯實基礎,這包括什麼呢?主要是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鄉融合戰略。鄉村振興、城鄉融合能夠有效的練好內功、夯實基礎,因為鄉村振興無外乎就是穩定大量低收入人群以生態為生存依據的基礎。過去中國在2004年就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是讓行政村一級基本上實現「五通」,下一步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讓自然村這一級也實現「五通」。
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鄉融合戰略,其實就是在城市發生各種各樣危機的時候,要讓城鄉之間的交流,特別是要素的自由流動,乃至於人的自由流動,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城裡人可以大量的下鄉,甚至可以在鄉下有謀生的條件。因為當大的危機爆發的時候,往往是「大亂避鄉,小亂避城」,城市幾乎要靠大量的外部輸入能源、原材料才能維系,當外部的能源、原材料中斷的時候,這種城市化的生存方式就會受到巨大的挑戰,城鄉融合就是我們應對這種非理性的新冷戰挑戰的重要戰略。
那麼在這兩大穩定戰略之後是什麼呢?第三個是新基建。以新基建的低消耗來形成穩定增長的條件,包括大家都知道的5G、大數據體系、人工智能體系等的建設。這些能夠在原有產業內部形成挖潛的條件,比如,食品產業,如果有大數據進來支持,它就會很大程度上節約成本,提升效率。這套所謂新基建還包括綠色生態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應該屬於我們應對新冷戰所帶來的非理性挑戰的根本舉措。鄉村振興、城鄉融合、新基建等等這些,都是來支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戰略」的新發展方針。
在這樣一個新的三大戰略支撐之下,中國將有可能化危機為轉機,危機挑戰確實是客觀的,想躲是躲不開的,只能通過戰略調整來應對。那這個應對總得有個導向,那就是從2007年已經提出的生態文明這個導向。當年提出的是生態文明發展理念,但如果中國能夠順利的推行這三大「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戰略,那將會出現向生態文明的轉型。我們面對這樣一種嚴峻挑戰,這個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挑戰,需要靠我們每個人提升認識,自我反思,調整行為,才有可能應對危機並且化危為機,才能走出一條以生態文明為導向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當然,我們也得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中央早就提出了要準備過三年緊日子。如果這個挑戰,我們既沒有思想上的反思,也沒有行動上的安排,更無戰略調整,那恐怕三年緊日子打不住,也許十年八年,甚至更長。別忘了,1950年被美國人封鎖的時候,1960年被蘇聯硬脫鉤封鎖的時候,中國曾經有過10年緊日子。那個時候,可以說是全民貧困,都是被動的實現了對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硬脫鉤,並不是說中國人一定自己要想去承受這些困難,而是你再怎麼想跟,人家把你開除了。所以去中國化,這些事我們不是今天才遇到,上一代人,像我這個年齡的人,1960年代都經歷過了,直到1970年代以後才逐漸好點。其實這一代人,你們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經歷過,像70後你們應該經歷過1989年的美國制裁。
1989年美國制裁也是外資全撤,那個時候蘇聯解體了,唯一的依靠西方資本全撤了。當時中國正在工業化高漲時期,外資撤走是很突然發生的,所以中國全無準備,於是進入了4年的衰退期,直到1993年才再度進入高漲。我們很清楚的記得,當時農民收入增長速度下降,農產品賣難,城市企業一片蕭條衰退。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人當時有一套應對辦法,最終走出了危機。只是這個過程是磕磕絆絆的,中國當時以國內的財政金融為主要調控手段,雖然出現了經濟增長,但經濟增長很快就導致1994年的嚴重通漲,從一個危機到另外一個危機。然後逐漸轉向外需拉動為主,逐漸又恢復對西方的各個方面的依賴關係,一直進入到新世紀加入WTO。
所以中國整個1990年代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的把危機度過了,當年並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也沒有其他的政策儲備等等,但1990年代這個過程應該是我們的一個重要的經驗教訓來源。從這個角度來看,1960年代我們經歷過一次,1990年代又經歷過一次,差不多30年一次,現在到了2020年也是30年。我們已經經歷過不止一次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制裁,當然1960年那次是蘇聯。但大部分對中國的制裁,都是以美國為首的霸權國家發起的。現在2020年再度遭遇,所以我們應該及時的總結,大家至少應該回顧一下,當年我們遭遇到這種硬脫鉤的時候,遭遇到這種制裁的時候,我們當時的經驗教訓是什麼,把這些經驗教訓歸納起來,應對我們今天再度遭遇的制裁或者封鎖。
今天這個講座,用一個半小時時間給大家做了一個歸納,把老冷戰到新冷戰,從過去到現在,做了一個大致的解讀,難免掛一漏萬。因為這個解讀,資料尚且不夠,我們為了應對現在這個新的挑戰局面,就先拿出一個很不成熟的解釋體系,希望大家多多批評,謝謝!
溫鐵軍:新冷戰的前世今生(上)
溫鐵軍:新冷戰的前世今生(下)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兩岸從過去的隔絕對峙,逐漸走向和平往來,然而兩岸資訊因傳播媒介、傳播文化等差異,讓兩岸社會的資訊並不如想像中流通。犇報「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將微信上新奇有趣的公眾號資訊,以轉載的方式分享給台灣民眾,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相關公眾號,持續追蹤最新資訊。
◎文章轉載:直播回顧 | 溫鐵軍:新冷戰的前世今生(完整版文字實錄)
◎文章來源:國仁鄉建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4期上線囉!
‧【犇報社評】中美和平共處,美國準備好了嗎?
‧ 溫鐵軍:要是城市化率真的超過50%,中國危矣
‧ 大陸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中國當年為什麼要搞「上山下鄉」?
‧ 德媒:西方應和中國比賽誰讓百姓過更好
‧ 去浪漫化的《八佰》 現實遠比幻想更能打動人心
‧「寫在人間」的呂正惠和台灣統一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