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岸政治基礎不再模糊 賴清德要倚美謀獨還是回歸中華民族?|犇報快評

摘要:

「馬習二會」給即將上任的賴清德一則清晰的訊息,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賴清德領導的民進黨政府,是要繼續靠向美國還是回歸中華民族?有待未來檢驗。但說到底,真正要做出選擇的是台灣人民,我們永遠能拒絕戰爭與仇恨,選擇充滿和平與希望的兩岸關係。


◎作者|陳東爾(犇報政治評論員)

xxx4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馬英九一行。圖源:新華社,謝環馳 攝

時隔9年,習近平以中共中央總書記身分於4月10日在北京會見馬英九一行,接待規格之高反映陸方對馬英九的尊重,以及對這場會面的重視。在全球一片劍拔弩張之中,「馬習二會」釋放出難得可貴的和平訊號,給即將上任的「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一則清晰的訊息,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美國國務院在隔天的記者會中,以發言人回應記者提問的方式,公開對「馬習二會」給予正面評價,認為可以降低兩岸緊張和促進兩岸關係,並支持兩岸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持續對話。同時間,美日峰會、美日菲峰會先後在華盛頓舉行,一系列聯合聲明劍指中國大陸,圍繞東海、南海和台灣問題,強調台海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回看美國這些年與民進黨一搭一唱,不斷挑戰「一個中國」底線,讓台灣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眼前的兩手策略看似衝突,卻凸顯「台海和平穩定」對目前的美國有多重要。美國深陷巴以衝突和俄烏衝突的泥沼,經不起再捲入另一場局部衝突。但也體現美國就算被中東、歐洲事務搞得左支右絀,也仍能騰出手來經營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

美國因自身利益動態調整戰略早已行之有年。自1970年代尼克森訪華改善中美關係後,美國對海峽兩岸採取「戰略模糊」,既要中美建交實現「聯中制蘇」,又為維持「對華遏制政策」頒布《台灣關係法》,保留「以台制華」的戰術手段。「戰略模糊」具體而言,就是美國對於台海若爆發戰爭的模糊立場,美國稱當台灣人民的安全或社會經濟制度遭受威脅而影響美國利益時,會採取「適當的行動」,但何謂「適當行動」卻沒有明確定義,從武力干涉到口頭譴責都有可能。

xxx1972年2月,走下舷梯的美國總統尼克森與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握手寒暄。這張照片其後成為冷戰的標誌性畫面之一。圖源:維基百科

當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兩岸用對話取代對抗,以「九二共識」作為合作基礎,迎來共融發展的春天時,台獨勢力積極推動「去中國化」,然而台獨經過扁政府時期的實踐,發現美國的「戰略模糊」不允許真的台獨,便開始借「中華民國」的殼上市台獨,導致既想維持「中華民國」體制,又想避掉兩岸同屬一中的歷史,造成台灣社會的國族認同混亂,失去了歷史,也看不到未來,在國族認同混亂下,任由美國把台灣作為對華遏制戰略的棋子。

xxx1993年「辜汪會談」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下,為兩岸關係邁出歷史性的一步,對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建立制度化對話機制發揮重要作用。圖源:維基百科

這些年,美國明顯從「戰略模糊」轉為「戰略清晰」,一系列涉台法案挑戰「一個中國」底線,逐步提高訪台官員層級,加強對台軍售,美軍顧問長駐台灣協助訓練兩棲特戰部隊,讓台海瀕臨軍事衝突爆發的臨界點。眼前美國是否又要轉回「戰略模糊」?不得而知。但不論美國是要「戰略清晰」還是「戰略模糊」,不論民進黨要如何玩弄模稜兩可、曖昧不明的「主權」文字遊戲,那都是美國和台獨勢力的事,兩岸中國人有自己的政治議程與發展藍圖。

馬英九返台後在社群平台上誠摯建議賴清德,在520宣誓就職時遵循「一中」憲法架構,讓兩岸回到共同政治基礎「九二共識」。賴清德領導的民進黨政府,是要繼續靠向美國還是回歸中華民族?是要懸崖勒馬還是繼續把台灣帶向無情戰火?有待未來檢驗。但說到底,真正要做出選擇的也不是賴清德或民進黨,而是台灣人民,我們永遠能拒絕戰爭與仇恨,選擇充滿和平與希望的兩岸關係。隨著美國霸權衰退崩解,相信道路雖然曲折,但兩岸的前途是光明的。

◎作者|陳東爾(犇報政治評論員)
◎編輯|海綿君

【您可能有興趣】
「習馬二會」強調兩岸政治基礎 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
回首太陽花運動十年 「親美反中」讓台灣失去對未來的想像
老祖宗求同存異的智慧 從辜汪會談到中國勸和俄烏促談
「和平、奮鬥、救中國」 孫中山百年呼籲敦促台灣直面統一問題
沒有「中國何時侵台」的問題,只有「美國何時需要戰爭」的問題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