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應對中國的最好方式就是建設新社會主義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作者湯瑪斯·皮凱提認為,西方國家應對中國崛起的最好方式就是以中國為參照,改掉自己的「毛病」,建設「新社會主義」。在對華交往的過程中,停止傲慢的行為,並為全球範圍內的人民帶來解放與平等的美好願景。
法國經濟學家、《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作者湯瑪斯·皮凱提(Thomas Piketty)20日在日媒發文,討論西方國家應該如何面對中國崛起。他認為,應對中國的最好方式就是以中國為參照,改掉自己的「毛病」,建設「新社會主義」。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然而西方仍不確定應該對中國採取什麼立場。」
皮凱提在文中直截了當地說道,在對華交往的過程中,西方國家的上策是:停止傲慢的行為,並為全球範圍內的人民帶來解放與平等的美好願景。
「如果西方繼續宣揚並堅持其早已過時的『超級資本主義』(Hypercapitalism)模式,那麼就有可能遭遇更多『白眼』。」作者稱,在此情況下,「西方國家需要一種『民主的、具有參與性的』新型社會主義。」
湯瑪斯·皮凱提是法國著名左翼經濟學家,2014年,他的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問世便引發輿論和學界關注。他認為,財富不平等現象一直存在,並在歷史上造成了不少危機。皮凱提還試圖通過資料構建歷史進程,解釋在比較長的歷史階段內收入和財產分配的演變過程。
而在日本知名出版社「講談社」創辦的網路雜誌「COURRiER Japon」20日發表的連載文章中,皮凱提認為,中國共產黨的九千多萬名黨員是代表中國社會的「先鋒」——理由是,中國共產黨深知要為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著想,而西方社會中的普通選民只是「善變且易受影響」的群體。
儘管作者誇讚「中國有著如磐石般的強韌」,但他在文中也對中國內部譬如貧富差距、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提出了批評,還對港台問題指手畫腳。
在氣候問題上,「美國、加拿大、歐洲、俄羅斯和日本等國家加起來只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然而自工業革命以來,這些國家排放了全球約80%的二氧化碳。」他邊舉例邊從側面描繪著中國的「不易」。
而在歷史問題上,「中國始終站在受害者一邊」。皮凱提認為,在該問題上,「中國可以從西方手中奪取更多分數」——與中國相對的是,西方國家仍然被認為「傲慢且不思悔改」。
此外,在經濟和金融方面,作者認為,與部分「負債」的西方國家不同,中國的國有資產體量巨大,以至於遠遠超過了負債。憑藉此優勢,「中國才能夠在國內外具體實施雄心勃勃的政策,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轉型等領域。」他認為,這種模式與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帶期間,西方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輝煌30年」時的經濟結構相似。
作者強調,西方國家應以中國為參照,改掉自己的「毛病」,建設「新型社會主義」。
「令人震驚的是,在2020年初,西方各國的由國家持有的資產幾乎為零。在一些情況下,甚至是『負的』。」 皮凱提稱,由於西方各國沒有提高最富有階層的納稅額,因此並未平衡其公共財政的收支,導致了債務逐漸累積,只好出售越來越多的國有資產。
「不妨把話說得更清楚些:富裕國家之所以被稱為富裕,是因為其民間的私人資產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然而即便在富裕國家,也只有國家是窮的。」
作者稱,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各國公共部門所持有的資產將繼續「負增長」,公共債務持有者將不僅坐擁公共部門的所有資產(如學校、醫院和其他基礎設施等),而且還將「有權抽取納稅人上交的部分稅收」。
「當然,西方各國可以選擇另一種方式——像二戰後那樣,快速減少公共債務的同時,縮減最富有階層的資產。」
然而,更重要的是,「西方各國需要一個新的模式」。作者認為,無論是私營部門還是國際組織,在新模式下,知識和權力都能夠充分共用。
「無論是哪國,新自由主義都增強了最富有階層的權力,卻削弱了公共權力。」皮凱提在文章的最後寫道:對西方各國而言,現在到了向著「新自由主義的下一站」繼續前進的時候了。
◎來源|觀察者網,作者:馮智源
【您可能有興趣】
‧ 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美國想孤立中國,只會自己被孤立
‧ 想不到!大富翁原本是設計來揭露資本主義壟斷的黑暗面
‧ 劫富濟貧?平均主義?如何理解中國大陸「共同富裕」?
‧ 喬姆斯基:在自我隔離中提問,我們想要生活在怎樣的世界中?
‧ 英國學者羅思義:人類將見證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