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意志報》呼籲:西方應放下對華傲慢心態
德國《新德意志報》刊登一篇德國政治學家撰寫的《西方優越感的傲慢》,該文認為雖然當前中國的整體經濟效率優於西方,但傲慢的西方仍用經濟戰和宣傳戰等帝國主義手段來遏制中國,並將所謂「西方民主」當作反華工具,卻不提「西方民主」的種種弊端。
根據大陸「參考消息網」報導,德國《新德意志報》刊登一篇德國政治學家撰寫的《西方優越感的傲慢》,該文認為雖然當前中國的整體經濟效率優於西方,但傲慢的西方仍用經濟戰和宣傳戰等帝國主義手段來遏制中國,並將所謂「西方民主」當作反華工具,卻不提「西方民主」的種種弊端。以下為該文摘要:
人們有時聽說中德建交已有48年歷史。也有人認為應該說中德建交大約70年了。在這個問題上我是吹毛求疵的,而且我也一直對我的中國夥伴說這樣的話:我們真的說中德建交已經70多年,因為民主德國(東德)在1949年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這當然不是一個邊緣問題,而是20世紀下半葉的歷史事實之一。如果我們今天想談一談未來的德中乃至歐中關係應該是什麽樣子,那麽必須先弄清楚這個話題的根源。這個根源就是:中國迅速崛起為世界強國並非異常,而是正常現象。憑借當前的發展,中國正再次成長為受全球矚目的角色。從人類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口約占人類五分之一的國家,其影響力當然要比像德國這樣人口只占人類約百分之一的國家更大。
在過去200年中,西方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中心卻一直不這麽認為。普遍的看法是,由於生產力的發展讓西方領先,因此它有權把當時規模更大、人口更多的中國變成無限剝削的對象。
這種觀點的正當性不是源於民主的社會觀念,而是源於種族主義、沙文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社會觀念,這些觀念共同造成了巨大的優越感的傲慢。17世紀的時候還沒有這種傲慢,那個時代的萊布尼茨很清楚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的規模和重要性。但是現在我們正在處理這種傲慢的可怕遺產。這種遺產的不可或缺的成分是,從根本上阻礙西方統治者認識到優勢不是永恒的,阻礙他們認識到在優勢時期應該認真對待弱者並考慮和它一起建構面向未來的平衡。這才能體現出真正的優勢。
但實際上,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帝國主義把任何這樣的平衡思想扼殺於萌芽之中。上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和平共處思想時,西方有誰認真對待它?
現在,困境變得顯而易見。鑒於中國經濟的巨大規模,它當然一定會超過西方。特別是由於它還與政府形式和治理制度結合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而在整體經濟效率方面被證明是優越的。
然而,西方現在仍然囿於自我優越感的傲慢之中。因此,它認為可以用帝國主義的經典競爭方法和手段來應對中國的崛起:經濟戰、宣傳戰和加強軍備。此外還有無孔不入的網絡戰。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談一談西方民主。它從未被出口過,也從未成為全球化經濟活動的條件。沒人能夠掩蓋一點:西方民主即便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也越來越少地表現為經濟民主。
為什麽要強調這一點?因為它揭示了在對華衝突中試圖使這種民主成為戰鬥工具的政策的可疑性。對華衝突中也存在著優越感的傲慢。這種傲慢也同樣存在於一種想象中:中國人不了解所有這些缺陷,他們也不知道所有這些民主問題。
多年來,我一直呼籲把中國的不斷崛起作為國際關係複雜改造的契機,即人道地考慮地球並相應人道地組織世界社會。世界不同地區之間繼續展開備戰競爭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災難。即使這種競爭不會導致大戰,也將意味著毫無意義地浪費明顯在快速變得稀缺的資源,從而造成前所未有的衝突新根源。
中國為此提出的建議反映在和諧與和平世界的理念之中,西方卻以長期熟悉的、傲慢的方式忽視中國的建議。這些建議既沒有被徹底公開,也沒有得到充分討論。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0期上線囉!
‧ 美國法案暴露「以疆遏華」的險惡企圖
‧ 不要把你們政府抗疫失敗的責任推給中國
‧ 拒斥反中國,捍衛國際團結
‧ CGTN再推新疆反恐紀錄片 網友質疑Youtube限制流量
‧「第三世界」勞動主體的試探——《無主之子》觀後
‧【犇報專題】「海南自由貿易港」劍指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