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當成間諜怎能不絕望?」 華裔科學家被逼得「逃離美國」
這幾年,針對華裔科學家,美國搞出不少冤假錯案,熟悉美國現代史的人,都能從中嗅到「麥卡錫主義」的味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陳剛曾說:「你被當成一個間諜,怎能不讓你絕望?」
◎來源|俠客島
清晨6點半,一位科學家在家裡泡咖啡。突然,一陣敲門聲響起,打開門一看,外面站著十幾個FBI特工,科學家隨即在妻女目睹下被銬走。
這不是好萊塢電影,是發生在美國的真實一幕。
一
2021年1月14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陳剛在家中被捕。時任波士頓聯邦檢察官萊林宣稱:「此案不僅關乎貪婪,還關乎對中國的忠誠。」
美檢方隨即以「電信詐騙罪」對陳剛發起指控,後又表態只要陳剛承認「和中國有某些聯繫」,檢方將放棄指控。
這幾年,針對華裔科學家,美國搞出了不少冤假錯案,套路也都差不多——打著國家安全旗號,戴著種族主義有色眼鏡,三句話不離「與中國關聯」,對正常學術活動搞額外審查,再捏造一些罪名,讓華裔科學家被迫中止工作、經受牢獄之苦。一番折騰後,雖然往往是「無罪」和「撤訴」,但實驗室關閉了,科學家也無法繼續任教。
比如2020年,FBI對田納西大學華裔教授胡安明跟蹤監視,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美司法部以「隱瞞與中國關係」為由對胡提起訴訟;2021年9月,法院裁定,相關罪名均不成立。
最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1304名受訪華裔科學家中,72%的人感到「不安全」,42%的受訪者「害怕繼續從事研究」,61%的受訪者表示「考慮過離開美國」。
報告的結論是,在美進行常規研究和學術工作的華裔科學家,正「普遍感到恐慌」。這種恐慌也影響了現實選擇:2010-2021年,離開美國回到中國或前往其他地區的華裔科學家從900人增至2621人;2018-2021年,科學家離開美國的速度明顯加快。
陳剛曾說:「你努力工作,成果不俗,建立了個人聲譽,美國政府得到了他們想要的一切。但到頭來,你被當成一個間諜,怎能不讓你絕望?」
二
美國為啥盯上華裔科學家?
這就不能不提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了。
2018年,川普政府掀起中美貿易戰,並以「打擊經濟間諜」和「打擊竊取知識產權」為由,對在美華裔科學家、與中國有合作關係的科研人員開展了系統性調查。該計劃要求美境內94個地區司法部門「每年至少提出一至兩起針對中國的訴訟」,以防中國「從美竊取信息」。
竟然還給上指標了!完不成「績效」咋辦?執法部門就硬編。FBI憑空捏造許多「中國學術間諜」案,大量華裔科學家、大學教授、企業高管等被當作嫌犯調查。
這其中,一向自詡「獨立學術機構」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也淪為FBI「打手」,聯繫數百家美國高校硬湊「調查目標」。遭到指控的200多名學者中,有2/3被剝奪該研究院資助,逾1/5被禁止4年內申請新的資助。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在國會作證時披露,「中國行動計劃」執行期間,平均每10個小時,FBI就啟動一起「涉華反間諜案件」,前後累計立案2000起。
一時間,美國科學界風聲鶴唳。就連哈佛大學教授查爾斯·利伯等美國學者,也因「隱瞞與中國的合作關係」被判有罪。
歪曲事實、誣陷誹謗、人身攻擊、政治迫害——熟悉美國現代史的人,都能從中嗅到「麥卡錫主義」的味兒。儘管「中國行動計劃」2022年就在學界一片批評聲中終止,但美司法部宣稱,將繼續就中國構成的「國家安全威脅」展開調查。
《外交政策》雜誌說,「只要寒蟬效應仍在,陰影就會始終籠罩美華裔科學家」。
這些離開美國的華裔科學家,有的選擇回到中國。對此,《科學》雜誌感嘆:華裔科學家被美國大學驅逐出實驗室,最終回到中國,他們在中國建立了新的實驗室,甚至擁有更多資源——「這種離開是永遠的。」
與此同時,中國留美學生簽證被拒和積壓量也達到近20年來峰值。高壓之下,留學生們開始將視線轉向加、英、澳、日等「開綠燈」的國家。
科學家及學術人才抬腳遠去,背後根源正是美國泛政治歪風狂嘯不止——他們將科學當成一場「你死我活」的競爭,甚至認為中國等「競爭對手」不該也不能在科學事業上取得領先地位。
既然如此,科學家們「用腳投票」就是必然的選擇。
【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兩岸從過去的隔絕對峙,逐漸走向和平往來,然而兩岸資訊因傳播媒介、傳播文化等差異,讓兩岸社會的資訊並不如想像中流通。犇報「微信公眾號搬運工」將微信上新奇有趣的公眾號資訊,以轉載的方式分享給台灣民眾,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相關公眾號,持續追蹤最新資訊。
◎轉載|【解局】华裔科学家为何“逃离美利坚”?
◎來源|俠客島
【您可能有興趣】
‧ 窮兵黷武將死於劍下,美國外交政策的軍事化
‧ 金刻羽:在西方舌戰各國權威,解釋中國經濟如何邁向新典範
‧ 美國說謊成性 禍害世界造成自身信譽下滑
‧ 這也是發達國家的自由嗎?美國毒品氾濫造成的「僵屍」街景
‧ 華春瑩為何用「鴉片戰爭」給美國上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