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專題】中東新局,還是亂局?
近日,美國、以色列和巴林發表聯合聲明,以色列與巴林已同意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巴林由此成為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後,近期同意與以色列建交的第二個阿拉伯國家。分析人士認為,巴林加入以色列的「朋友圈」有沙烏地阿拉伯因素,更離不開美國的撮合。為提振選情,川普政府近期頻頻遊說阿拉伯國家,促使其轉變對以色列態度。隨著阿拉伯國家接連同意與以色列建交,巴勒斯坦問題重要性讓位於伊朗問題這一中東格局的變化趨勢越發明顯。
輪到巴林: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的中東之變
近日,美國、以色列和巴林發表聯合聲明,以色列與巴林已同意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巴林由此成為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後,近期同意與以色列建交的第二個阿拉伯國家。
分析人士認為,巴林加入以色列的「朋友圈」有沙烏地阿拉伯因素,更離不開美國的撮合。為提振選情,川普政府近期頻頻遊說阿拉伯國家,促使其轉變對以色列態度。隨著阿拉伯國家接連同意與以色列建交,巴勒斯坦問題重要性讓位於伊朗問題這一中東格局的變化趨勢越發明顯。
巴林之意
據美國總統川普在社交媒體上公佈的聲明,他和以色列總理、巴林國王進行三方通話達成協議,同意以色列與巴林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巴林是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的第四個阿拉伯國家,未來更多和平協議有望達成。
有分析認為,上周巴林方面表示允許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間的航班使用其領空,其實就是向以色列釋放積極信號。而在巴林與以色列交好的背後,除了美國外,沙烏地起到了很大作用。專家表示,巴林在地區政策上一直緊跟沙烏地,如果沒有沙烏地默許,巴林不會同意與以色列建交。
中東之變
巴勒斯坦領導層發表聲明,「強烈拒絕和譴責」巴林在美國撮合下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聲明說,巴林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協議是「對巴勒斯坦事業的背叛」,這一步「極為危險」。巴勒斯坦外交部當日還宣佈召回該國駐巴林大使。
分析人士指出,儘管巴勒斯坦方面反應強烈,但恐怕難以改變部分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走近的大勢。面對美國施行的中東政策以及中東地區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巴勒斯坦問題正逐步被邊緣化。
專家表示,中東地區反伊朗陣營中的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有從外交上進一步孤立伊朗的考量。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巴勒斯坦問題在這些國家對外政策中的重要性已讓位於伊朗問題。對於伊朗而言,與沙烏地的地緣政治競爭將一些阿拉伯國家推向以色列一邊,使得伊朗周邊環境進一步惡化。
中東「變焦」:巴勒斯坦問題邊緣化
近一個月來,美國在中東地區外交動作頻頻。8月13日,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美國斡旋下達成協議,同意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美國國務卿8月下旬訪問中東五國,隨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美國總統高級顧問接連訪問中東。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近來在中東的一系列舉動,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川普政府對美國國內選舉政治的考量。巴解組織執行委員會認為,川普及其團隊迫切希望把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間的協議定義為「一項歷史性成就」,因此「正在瘋狂搞一場旨在提高他選舉獲勝機會的白宮秀」。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伊斯蘭及中東研究系教授毛茲認為,川普的所作所為主要是「為了鞏固基督教福音派的選票,這個群體可以只在乎以色列而不在乎巴勒斯坦」。
數據顯示,福音派教徒約占美國選民人數的四分之一。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有約八成白人福音派選民投票給川普,這對他勝選至關重要。美國輿論普遍認為,川普若想連任,需要繼續得到福音派的大力支持。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為迎合親以色列選民,打破美國長期以來在巴以問題上的立場,更加明顯地偏袒以色列,包括將美國駐以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制定十分有利於以色列的「中東和平新計畫」。隨著美國總統選舉臨近,川普急需外交政績,因此極力推動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緩和關係,而對其選舉利益影響不大的巴勒斯坦則被漠視。
除了美國的政策變化,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也是巴以問題邊緣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長期以來,阿拉伯國家將巴勒斯坦建國作為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前提,但近年來中東地區局勢的變化使這一立場出現鬆動。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近年來在中東地區整體上呈現戰略收縮態勢,一些地區大國的影響力因此得以擴大。其中,什葉派主導的伊朗在敘利亞、伊拉克、葉門等國的活動引起一些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警惕,它們因此逐漸和同樣敵視伊朗的以色列走近。
清華大學伊朗問題專家劉嵐雨表示,在沙烏地等海灣國家眼中,伊朗比以色列更具威脅。希伯來大學杜魯門和平研究所研究員沙凱德認為,今後一段時期,中東地區將分化為兩個陣營:伊朗及其支持者是一個陣營,反伊朗勢力是另一個陣營;而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矛盾將退居次要地位。
此外,埃及分析人士哈立德在《金字塔報》撰文指出,生活在社交媒體時代的中東年輕一代沒有上輩人的歷史負擔,他們更關心的是工作、改革和機會,對巴以問題的關注度明顯下降。
阿拉伯各國都面臨安全與發展等多方面挑戰,都在集中精力優先解決自身問題,因此巴以問題日漸邊緣化,恐已成為不可逆的事實。
美國「政治秀」能給中東送去和平嗎?
近期,美國推動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巴林兩國與以色列建交,很大程度上是川普政府出於總統大選考慮而上演的「政治秀」。但短短一個月內接連兩個阿拉伯國家宣佈與以色列建交,也折射出中東地區地緣政治格局之變。美國所謂的「和平協議」能否真的為動盪的中東打開和平之門,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促進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被川普政府描繪為「重大外交勝利」,如今把以色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巴林的代表拉進白宮簽署協議,意在顯示其外交「戰果」。
輿論普遍認為,隨著美國總統選舉臨近,川普政府急需外交政績轉移民眾對國內抗疫不力、經濟衰退、種族矛盾加劇等問題的關注,以提升支持率。美國此前在中東推出所謂「中東和平新計畫」,沒能得到阿拉伯國家官方回應,對伊朗極限施壓也沒有使其屈服;現在促成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才終於得到國內輿論認可,特別是獲得了美國國內親以色列的基督教福音派選民中大部分人的支持。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中東問題專家表示,白宮對此次外交「突破」的時機選擇明顯表明此舉是為了選舉。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執行委員會秘書長埃雷卡特直言,巴勒斯坦已成為美國選舉政治的受害者。
此前只有埃及和約旦兩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有外交關係。而近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巴林先後加入這一陣營,其背後除了美國大力斡旋外,也有中東地區地緣政治格局變化的現實需要。
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首先是為了聯手遏制伊朗,其次是希望以此來對付土耳其支持的穆斯林兄弟會。專家表示,近期海灣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態度明顯轉變,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它們對伊朗崛起心存恐懼,二是它們與以色列在應對遜尼派極端恐怖分子威脅方面有共同利益,三是它們希望進一步改善對美關係以尋求更多軍售和政治支持。
由於中東新的地緣政治格局正在形成,美國逐步撤出,傳統阿拉伯大國無法承擔地區領導作用,伊朗、土耳其等非阿拉伯國家影響力擴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巴林等國正與以色列公開合作制衡非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力。
阿拉伯國家開始重新確定國家利益,在阿拉伯民族整體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更關注自身安全和發展,重新定義地區盟友和敵手。所以有專家表示,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建交可能成為一個趨勢,這只是起點而非終點。
雖然,川普在白宮的簽字儀式上說:「經過數十年的不和與衝突後,我們見證了新中東的曙光。」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卻表示,如果美國和以色列不承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權利,中東地區不可能實現和平。
輿論認為,忽視巴勒斯坦的權利,並且有孤立和威懾伊朗的目的,或將加劇中東地區的動盪。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關係正常化削弱了阿拉伯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共同立場,不利於巴勒斯坦問題的解決。此外,阿拉伯國家正在美國推動下聯合以色列,建立地區同盟對抗伊朗,這會帶來許多不穩定因素,加劇地緣政治緊張。
專家表示,這些關係正常化協議代表著幾十年來阿拉伯世界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團結的崩塌。這是中東新時期的開始,但這個新時期並不一定會更和平,而且在短期內很可能會更動蕩。而阿拉伯世界的分裂,也會導致地區國家陣營化,中東或將形成一個美國主導的針對伊朗和土耳其的政治軍事聯盟。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7期上線囉!
‧【犇報社評】海峽無中線,戰場在台灣
‧《兩岸犇報》第237期:毒蘋果札記
‧ 以色列併吞巴勒斯坦領土計畫啟動
‧ 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秘密對話」
‧ 以色列與阿聯酋 一紙和平協議激起一片紛爭
‧ 送油又送糧 伊朗、委內瑞拉共抗美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