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專題】大陸洪水防災進行式
6月以來,大陸南北方全面進入主汛期,各地呈現降雨總量多,局部強度大的特點。截至6月30日,大陸各地平均降水量293.9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十多。據統計,截至7月3日,洪澇災害造成貴州、四川、湖南、廣西、廣東、湖北等26省(區、市)1938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416.4億元人民幣。
2020大陸汛情迎來歷史高點
6月以來,大陸南北方全面進入主汛期,各地呈現降雨總量多,局部強度大的特點。截至6月30日,大陸各地平均降水量293.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7.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十多。
據陸媒報導,目前共有277條河流發生超過警界線以上的洪水,長江一級支流綦江發生1951年有資料以來歷史最大洪水。超大洪水造成多地山洪地質災害,並導致較大人員傷亡。據統計,截至7月3日,洪澇災害造成貴州、四川、湖南、廣西、廣東、湖北等26省(區、市)1938萬人次受災,87.5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35.5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1.7萬間房屋倒塌,21.8萬間不同程度損壞;直接經濟損失416.4億元人民幣。
大陸氣象單位預計,7月至8月降水總體「北多南少」,澇重於旱。東北地區大部、華北大部、黃淮、內蒙古西部和西北地方大部降水偏多,上述地區可能出現較重的洪澇災害,黃河上中游、海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可能有較重汛情;湖南大部、廣西北部、貴州降水偏多,長江中游可能出現洪澇災害。
在疫情和汛情疊加的情況下,大陸官方提出防汛工作的關鍵點。包括全力防範山洪與中小河流洪水;嚴防大江大河大湖洪水災害,注意淮河流域、太湖流域、黃河、海河、松遼流域的洪水發展,例如應對淮河流域中游緩降坡洪水出路不暢等問題;加強氣象、水利等部門聯合會商分析研判能力。
特寫:長江堤岸「第19號哨所」歸來
◎文/梁建強(新華社記者)
雨驟風疾。沿著長江堤岸,幾名身穿「黨員服務隊」服裝的工作人員,正在往來巡查。「你們又來了啊!」江堤上,一名正在哨所中值守的防汛人員和他們笑著打起招呼。
受近期強降雨影響,長江上游來水增多,長江湖北赤壁段水位持續上漲。7月2日8時,長江赤壁站水位達29.21米,超過設防水位0.21米。當日,赤壁市啟動防汛四級應急措施,長江堤岸值守工作全面恢復。
「應急響應啟動後,我們也立即上堤,為所有哨所接通線路。」作為湖北咸寧「跑山電工黨員服務隊」的一名隊員,宋林海說,這是他連續第六年參與長江防汛保障工作。
長江過境赤壁江段全長12.54公里,當地共設置固定哨所18個。每當汛期來臨,防汛哨所啟用後,用電保障就成為重要任務之一。
從2014年起,為了強化防汛用電保障工作,當地在長江堤岸上專門新設了一個「供電哨所」,安排黨員服務隊隊員值班,隨時提供電力保障服務,確保防汛安全。這個以巡查、檢修為主要職能的流動哨所,也被江堤值守人員親切地稱作「第19號哨所」。
汛期到來,「第19號哨所」歸來。為另外18個哨所恢復供電,確保各類防汛設施正常運行,成為首要工作。
年年防汛,為何年年還要「恢復供電」?原來,各防汛哨所都是建在長江堤岸之上,離主供電線路有一定距離。哨所用電,都是由臨近供電線路牽線而來,如果線路長時間閒置,容易存在安全隱患。「因此,每年防汛值守結束後,我們都會對臨時用電線路進行回收。每到汛期,再重新接電。」隊員沈威說。
保電力供應,就是保障防汛安全。頂風冒雨,今年,15名隊員分成3個小組,同步展開恢復供電工作。
通往第13號哨所的必經之路上,低窪處,因為雨水匯積一時無法通行。為了儘快接通線路,宋林海從附近農戶家借來小船。他和同事一個人負責牽引線路,一個人負責划船,最終安全恢復供電。
「全部正常。」在第7號哨所,隊員劉世生在線路接好之後,將哨所中的所有電器設備逐一開啟測試。之後,他又匆匆趕往下一個哨所。
風雨中,一盞盞燈,在長江堤岸上點亮。目前,18個哨所已全部通電。「我們還在不間斷巡查,全力確保線路安全。」沈威說。
「『第19號哨所』,也是長江堤岸上的一座『堡壘』,我們一起在為防汛戰鬥。」在第9號哨所,赤壁市林業局值守人員謝軍建說。
長風浩蕩。江水平穩過境,向東奔流。
「追」雨記
入夏以來,山城重慶多暴雨,防汛壓力不小。重慶山川多、溝谷多,暴雨持續,造成滑坡、塌方等次生災害隱患。在降雨多的永川區,60名基層地災監測員,每人都有一個值守點。7月1日,大雨瓢潑,永川區永鋼村「古家坳不穩定斜坡」的監測員侯芳,蹚過河溝,翻上地災點上的斜坡。侯芳小心翼翼地用皮尺貼著地皮,一遍遍地測量裂縫,用來判斷有沒有加寬。「監測資料沒有變化,心就安穩一些。」侯芳說。
當了3年多地災監測員,細心的侯芳總結出不少地災監測小竅門。她說:「在有些粗的裂縫裡,我會塞進一顆小石子,每次過來都要檢查石子位置有沒有變化。如果往下掉了,就表明裂縫又寬了,那得趕緊報告。」
每年的主汛期,一面鑼、一支口哨都會被侯芳放在床頭邊上。「遇到下雨,總睡不踏實。心裡老想著萬一有啥險情,一翻身就能摸到鑼、哨,敲鑼吹哨,衝出去就能給大家報信。」侯芳說。
「基層監測員和地災點駐守地質隊員、片區負責人等,都是防汛防災的『哨兵』,為群眾的安全負起責任。」永川區地質地震監測站站長劉代健說。
暴雨易成洪災。6月下旬以來,重慶江津區廣興鎮已經歷多輪洪水。有的臨河居民房屋,水淹到了二樓,掛在屋裡的吊扇扇葉被水攪成了「麻花」……「我家一樓陽台被衝垮了,廚房裡的鍋碗瓢盆被捲走了。」廣興鎮時化街居民李品芳對洪水還心有餘悸。
「因為得到預警比較及時,通過鎮裡、社區幹部挨家挨戶敲門,提前組織居民撤離了,減輕了災害損失。」時化街社區書記蘇顯揚說,被轉移的10多戶社區群眾也得到妥善安置,有地方住,有飯吃。
山區洪水,來得猛去得也快。洪水一退,廣興鎮政府就開始組織清淤、消毒。來不及歇息喘口氣,蘇顯揚和其他10多名社區幹部、志願者一起,又頭頂著雨,腳踩著水,帶上鐵鏟、消防水帶,沖走洪水留下的淤泥和垃圾。
綦江、烏江等河流來水猛增,長江幹流防汛也趨於緊張。7月2日,「長江2020年第一號洪水」形成。3日凌晨兩點,洪水過境三峽重慶庫區涪陵江段。重慶涪陵區長江清溪場水文站的監測船駛向江心,裝有流速測量儀器的鉛魚被吊入長江裡,相關資訊被即時統計、上傳……
「水文站工作人員在汛期都繃緊了弦,晚上也要加密觀察雨情、水位、流量等變化情況。」清溪場水文站站長朱輝說,通過長江沿線各站點水文監測,織密了洪水預警資訊網。
7月初,重慶一些地方的暴雨仍然沒有停止,局部地方日最大降雨量有120多毫米,重慶各地一線防災仍在進行。
湖北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速寫
道路被毀,農田被淹,群眾被困……連日來,湖北遭遇持續強降雨襲擊。湖北各地全力組織搶險救災,轉移並安置受災群眾,排查化解險情隱患。
大雨持續
「他們是雨中的最美『擺渡人』!」7月7日一天,暴雨下的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十里湖村和黃岡師範學院家屬樓等地,消防隊的水陸兩棲車和橡皮艇往來穿梭,或在直道上開足馬力,或在村裡迂回前行,先後將40餘名被洪水和內澇「圍困」的群眾轉移至安全地帶。
6月8日入梅以來,湖北出現7輪區域性強降雨過程,全省平均雨日達22天。暴雨幾乎覆蓋全省,特別是鄂西南、鄂東北等地反覆遭受暴雨襲擊。據湖北省氣象局介紹,位於湖北的國家氣象觀測站共出現203個暴雨站次,暴雨站次比常年同期偏多67個站次。受此影響,全省江河湖庫水位上漲,多地出現內澇、滑坡,情況危急。
截至7日9時,洪澇災害造成湖北607.5萬人次受災,緊急轉移安置6.79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2.81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653.64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49.68千公頃;因災倒塌房屋2096間,嚴重損壞3777間,一般損壞1.18萬間。
轉移安置
「這裡包吃包住,不操心!」面對不斷上漲的長江水位,家住江心小島天興洲的方姓阿嬤被緊急轉移至武昌區街道口小學東方雅園分校的集中安置點。她說,安置點免費發放水桶、碗筷、衣架、床單、被子、牙膏等生活用品,伙食也由學校食堂免費提供,大家只用安心等水退後回家。
據介紹,洪山區天興鄉已轉移安置400多人,目前共有84人居住在街道口小學東方雅園分校安置點。為滿足大家的生活學習需要,鄉裡抽調專職醫生在安置點為村民提供醫療服務,還闢出專門場所供學生線上學習。
抗洪救災,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通了!通了!」7月7日清晨5時,經過500多人晝夜奮戰,黃岡市浠水縣白洋河水庫第二溢洪道順利挖通,並開始洩洪,水庫大壩脫坡區域逐步趨於穩定。前一天,6日12時左右,白洋河水庫大壩突發大面積散浸和左壩肩脫坡險情,涉險面積約1000平方米,嚴重威脅大壩安全。
一場上下動員、各方協力的搶險迅速拉開。當地在組織500多名幹部群眾和近20台施工車輛排除險情同時,也連夜轉移安置群眾。到7日5時,納入轉移範圍的3個鄉鎮、22個村、28858名群眾已全部轉移,所有安置點均做到了有安全居住地點、有熱飯吃、有乾淨水喝。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2期上線囉!
‧【犇報社評】美國退群!全球多極化趨勢下的霸權衰微
‧ 住在江邊的武漢人:想寫洪災,但真的沒洪災可寫
‧ 安徽省明代古橋遭洪水沖毀
‧ 大陸今年會不會來大洪水,接下來一個月非常關鍵
‧ 三峽電站「零非停」超三年 已經進入「青壯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