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追索,再現,召喚的劇作-推薦《范天寒和他的兄弟們》
《范天寒和他的兄弟們》是二○一八年,為紀念「客家還我母語運動30周年」,「差事劇團』團長鍾喬和幾位青年劇場工作者,共同協力編導製作的戲劇作品。差事劇團創辦至今已逾30年,觸及的題材包含各種面向,但關聯著現實,帶有明顯的批判意識卻是他一貫的精神。《范天寒和他的兄弟們》今年9月和10月分別要在台北和台南巡迴演出,我虔誠的祝禱演出順利成功也祈願更多有心人,有緣人能觀賞到這篇華章。
◎作者:范振國/人間學社成員
《范天寒和他的兄弟們》是二○一八年,為紀念「客家還我母語運動30周年」,「差事劇團』團長鍾喬和幾位青年劇場工作者,共同協力編導製作的戲劇作品。
這次以客語「轉身.行前」為主題的客家30 紀念活動,主要是依據《人間》雜誌創辦人陳映真先生從台灣移墾史以及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論證客家族群在台灣社會發展史上受到的欺凌、壓迫,反抗、挫折的結構性成因為指導思想,透過紀實攝影、裝置藝術、及劇場呈現,凸顯自50 年代迄80年代客家先輩及後裔子弟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鬥爭及被害的史實。
《范天寒和他的兄弟們》便是以劇場形式呈現這種精神樣貌十分成功的劇作。
戲劇的敘事以鍾喬發表於《人間》雜誌1989年1月1日出刊的第39期「台灣客家專輯」的文學報告,一則關於1950年代發生於桃園龍潭三洽水一客家農戶(本名梁雲漢)因同情庇護地下黨人而受牽連幾至滅門的酷慘為軸線,隨之從旁掀開白色恐怖斑斑血漬的一角,在進而串接80年代爆發於新竹縣近郊新埔鎮,以客家子弟為主體,也是台灣社會解嚴後首次合法進行勞工爭議權的遠東化纖罷工事件。在狹窄的舞台同時呈現幾部時空不同的,動盪的歷史場景。清晰的勾勒了一條反抗、壓殺、挫敗、奮起的戰鬥紅線。
稍稍接觸或翻閱過50年代白色恐怖史頁以及曾身經80年代台灣社會運動的朋友,會因為共同有過的經驗而隨著孰悉的人物事件在舞台上的遭遇,激動難抑,對史事、史實陌生的觀眾,也會被演員的專業、敬業,充滿情感的肢體和聲音,牽動的心潮起伏,潸然淚下…
差事劇團創辦至今已逾30年,演出的劇作也不下30場,雖然觸及的題材包含各種面向,但關聯著現實,帶有明顯的批判意識卻是他一貫的精神。差事的劇場表現另外的一個特質就是,他並非經典意義的現實主義,而總是有一種很顯著的實驗色彩,但是差事與台灣眾多反意義的「實驗劇場」的區別正是在批判意義(meaning)與意識的存在,陳映真說:
而正是鍾喬亟欲訴說其作品中的意義的劇場敘述,吸引著觀眾集中了所有的注意力觀賞從而感受到劇場奇妙的魅力和說服力。我自己則感覺到鍾喬充滿 熱情地想要向觀眾發言 而且雖然不若傳統現實主義那樣直截地被傳達劇作者的思想和意義,但即使吉光片羽,經過作者富於實驗意識的重組的重要的思想意象,還是強烈的撩撥了我的思維,…
〈陳映真:實踐文藝的創作方法問題-鍾喬《潮喑》觀後〉
是啊!也算是很大膽的實驗吧?當年看完戲走出劇場,我一直默默地想著那一幕顯然是以故去不久的林書揚前輩為原型的角色,坐在舞台中央,對著圍繞在身側席地而坐的青年侃侃談論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資本主義的社會分析…
很強烈的突兀感,很強烈的衝擊感。
真是大膽的實驗啊!那一刻我忽而覺得這不僅是一齣戲而已,它似乎還是一封使徒帶來的通知書,想要傳遞某一種信息,但是因為信息片段模糊,反而增加了戲的美學濃度,而這美學因著有了這模糊的信息卻也增強了某一種力度!
這是一齣關於追索、再現以及召喚的劇作,也是交織著戰鬥反抗、鎮壓敗退,時而低迴,時而昂揚的樂章。
《范天寒和他的兄弟們》今年9月和10月分別要在台北和台南巡迴演出,我虔誠的祝禱演出順利成功也祈願更多有心人,有緣人能觀賞到這篇華章。
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 場次與購票資訊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5期上線囉!
‧【犇報社評】不隨新冷戰起舞,「民主同盟」不過是美好昔日的故技重施
‧ 鍾喬|面對壓殺的歷史:從《范天寒》到《戲中壁》(上)
‧ 中國苦難的良心 抗戰勝利紀念日追思王曉波教授
‧ 30多年前,日本是如何輸掉晶片戰爭的?
‧【犇報專題】日本的過去與未來
‧ 溫鐵軍:新冷戰的前世今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