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科學家公佈十項新生代化石研究世界之最
早先臨夏盆地擁有六項新生代化石研究世界之最,其中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因最新發現於西藏的古化石將這一年代向前推移而被剔除。此次又新增了包括世界上保存最久遠的蛋白質等五項世界之最。
 圖源:央視新聞
圖源:央視新聞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公佈了十項新生代化石研究世界之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鄧濤介紹,臨夏盆地發現的十項新生代化石研究世界之最分別是:
世界上最大陸生哺乳動物巨犀的聚集地;
 臨夏盆地晚漸新世巨犀動物群。圖源:每日甘肅網,陳瑜 繪
臨夏盆地晚漸新世巨犀動物群。圖源:每日甘肅網,陳瑜 繪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
 鏟齒象骨架及頭骨發育係列。圖源:新華社,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鏟齒象骨架及頭骨發育係列。圖源:新華社,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
 三趾馬動物群。圖源:每日甘肅網
三趾馬動物群。圖源:每日甘肅網最早的稀樹草原群落;
。圖源:每日甘肅網.d627711e96143a66.jpg) 臨夏盆地稀樹草原上的甘肅黑犀(AI繪)。圖源:每日甘肅網
臨夏盆地稀樹草原上的甘肅黑犀(AI繪)。圖源:每日甘肅網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巨鬣狗。圖源: 搜狗百科
巨鬣狗。圖源: 搜狗百科獨一無二的和政羊;
 和政羊復原圖。圖源:新華社,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和政羊復原圖。圖源:新華社,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熊類的最近祖先——戴氏祖熊;
 戴氏祖熊頭骨化石、頭部復原及產出地層。圖源:每日甘肅網,史勤勤繪
戴氏祖熊頭骨化石、頭部復原及產出地層。圖源:每日甘肅網,史勤勤繪最早的擬聲鳥類——和政盤繞雉;
 和政盤繞雉復原圖。圖源:新華社,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和政盤繞雉復原圖。圖源:新華社,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保存最久遠的蛋白質;
 甘肅臨夏盆地早於650萬年前的鴕鳥蛋化石中檢測出的蛋白質序列成為世界上最早的記錄。圖源:每日甘肅網
甘肅臨夏盆地早於650萬年前的鴕鳥蛋化石中檢測出的蛋白質序列成為世界上最早的記錄。圖源:每日甘肅網最大的馬——埃氏馬。
 埃氏馬頭骨。圖源:新華社,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埃氏馬頭骨。圖源:新華社,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其中,保存最久遠的蛋白質是指在臨夏盆地發現早於650萬年前的鴕鳥蛋化石中檢測出的蛋白質序列,這早於非洲坦桑尼亞380萬年前的鴕鳥蛋化石中保存的蛋白質。
臨夏盆地位於青藏高原東北緣,該地區擁有發育自青藏高原隆升以來不晚於3000萬年的連續的沉積地層,記錄了多尺度、多維度的重要科學證據,是重建環境變遷和生物演化的一個天然實驗室。
學術界將臨夏盆地內以和政縣、廣河縣和東鄉縣為主的富含新生代化石的區域稱為和政地區,在此發現的脊椎動物化石包括爬行綱、鳥綱、哺乳綱,超過250個屬種,其中含有80多個新屬種。
這些化石分屬晚漸新世巨犀動物群、中中新世鏟齒象動物群、晚中新世三趾馬動物群和早更新世真馬動物群。
鄧濤介紹,早先臨夏盆地擁有六項新生代化石研究世界之最,其中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因最新發現於西藏的古化石將這一年代向前推移而被剔除。此次又新增了包括世界上保存最久遠的蛋白質等五項世界之最。「科學研究永無止境,和政地區擁有大量古動物化石遺存,我們也期待新的發現和突破。」鄧濤說。
◎來源|新華社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 珠穆朗瑪峰地區 發現新的喜馬拉雅魚龍化石
‧ 中國龍家族再添新成員!兩恐龍種被證實為中國龍屬
‧ 震撼!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有這些新成果
‧「九九乘法表」 1800年前東漢就已刻在磚上
‧「中國」兩字,原來最早出自這件國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