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地區 發現新的喜馬拉雅魚龍化石
近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的科考人員,在珠穆朗瑪峰地區發現新的喜馬拉雅魚龍化石。喜馬拉雅魚龍是青藏高原迄今已知的最龐大的史前動物,該發現將有助加深對這一史前海洋頂端捕食者的了解,推進對喜馬拉雅地區中生代海洋生態體系的研究。
近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的科考人員,在珠穆朗瑪峰地區發現新的喜馬拉雅魚龍化石。
喜馬拉雅魚龍是青藏高原迄今已知的最龐大的史前動物,該發現將有助加深對這一史前海洋頂端捕食者的了解,推進對喜馬拉雅地區中生代海洋生態體系的研究。
近年來,特別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啟動以來,古生物學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學發現。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青藏高原科考隊,在西藏的新生代地層中發現大量保存較為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結合以往發現化石,在古生物綜合研究上產出了許多成果。
這些脊椎動物化石的發現,重建了青藏高原生物群從始新世至上新世逐漸演替的過程,魚類、爬行類等化石的證據,從生物地理學的角度展示了高原生物從西藏走到世界各地,遠達非洲、歐洲和美洲的多樣性演變外溢效應。而魚龍化石的發現,則揭示世界屋脊「滄海變雪山」的環境巨變。
「青藏高原是一個巨大的『生命演化實驗室』,青藏高原古生物的一系列新發現,都在幫助古生物學家全面審視青藏高原,在影響新生代生物多樣性演變進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鄧濤說。
珠峰地區數億年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發育著從古生代到新生代早期,反映特提斯洋海洋環境特徵的海相沉積地層,為了解特提斯洋的海洋生態和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提供了寶貴的窗口。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飛翔說,「三疊紀時期的喜馬拉雅山所在位置曾淹沒在特提斯洋裡,我們正在以大型魚龍這樣的頂端捕食者為線索,重建當時喜馬拉雅山地區的海洋生態體系及其變化」
從溫暖變為嚴寒,從海洋變為高峰,在青藏高原滄海桑田般變化的歲月長河中,古生物們借助化石的載體穿越時光之門,從數億年前的特提斯洋躍出,在雪域高原之上浮現。
一代又一代的古生物研究者,登上高原,孜孜以求,在這裡尋找答案。青藏高原跨越億年的「時光面紗」,古生物更多的「獨特密碼」,正在被研究者們一步步揭開。
◎來源|新華社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 中國龍家族再添新成員!兩恐龍種被證實為中國龍屬
‧ 連泥帶海整艘包裹 長江口二號清同治古商船成功打撈出水
‧ 震撼!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有這些新成果
‧「九九乘法表」 1800年前東漢就已刻在磚上
‧「中國」兩字,原來最早出自這件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