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防控如何做?三大央媒齊發聲

By 犇報編輯部 / 2022-11-18 20:19:02 /
新冠疫情
摘要:

11月18日,針對疫情防控,三大央媒齊發聲。央媒頻繁、連續發聲,有幾點值得關注。第一,密集發聲背後有兩個背景。第二,央媒文章都強調因時因勢調整優化疫情防控。第三,疫情防控如何做?

xxx2022年5月8日,在上海市黃浦區一處辦公樓附近設置的易檢小站,醫務人員為附近居民做核酸採樣。圖源:新華社

11月18日,針對疫情防控,三大央媒齊發聲。

《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人民日報仲音:抓落實,增信心》,《經濟日報》刊登《切實糾正「層層加碼」「一刀切」——論貫徹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決策部署》一文,新華社則發表評論文章《「一封了之」「一放了之」都要不得》。

此外,近一周來,《人民日報》已連續刊發6篇仲音署名文章,其餘5篇分別為:

《算大賬 看優勢》(11月17日)

《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11月15日)

《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11月14日)

《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1月13日)

《堅決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11月12日)

央媒頻繁、連續發聲,有幾點值得關注。

第一,密集發聲背後有兩個背景。

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彙報。次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二十條優化疫情防控措施。

在這三篇文章中,開篇都提到優化調整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發布以來,各地迅速出台一系列措施,在隔離轉運、核酸檢測等方面採取更為精準的措施。其中新華社文章指出,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落實疫情防控『九不准』公眾留言板」數據,11日到16日群眾投訴量下降39%。

其次,近段時間,國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特點,每日新增陽性感染者數量波動上升,形勢嚴峻復雜。

記者梳理發現,自11月10日以來,全國每日新增感染者數量已經連續8天突破萬例。11月16日,全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0804例,17日達22853例。

xxx2022年7月13日,在北京市朝陽區奧運村街道一處新冠疫苗接種點,醫護人員為一名86歲的市民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圖源:新華社

第二,央媒文章都強調因時因勢調整優化疫情防控。

新華社指出,面對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如何做好防控工作,沒有現成的答案。不斷優化調整防控措施,就要充分認識抗疫鬥爭的復雜性、艱巨性、反復性,從我國國情實際出發,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底線思維,切實增強工作的針對性。

三篇文章均認為,基於第九版防控方案的二十條優化措施,有助於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

《人民日報》在文中提到,近3年來,我國緊盯全球疫情態勢和病毒變異特徵,不斷根據形勢變化對疫情防控措施進行優化和調整,先後出台了9版防控方案。這些版本防控措施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完善,越來越精準,每一版方案都經受住了時間檢驗,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之所以出現「層層加碼」「一刀切」的現象,《經濟日報》文章認為是因為「有些地方把『動態』背後科學精準的要求與『清零』目標割裂開來,層層傳導之下,實際執行就沒有了因時因勢操作的空間」。而因時因勢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實際上對各地疫情處置工作提出了更高標準。

xxx2022年5月4日,在鄭州市金水區花園路一社區內,工作人員對核酸檢測居民進行資訊登記。圖源:新華社

第三,疫情防控如何做?

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人民日報》、新華社和《經濟日報》都提到,要堅持動態清零,把二十條優化措施落實到位,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人民日報》提到,實踐充分證明,黨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是正確的、科學的、有效的。我們必須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做到「三個堅定不移」,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疫情的底線,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

在具體落實方面,必須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要強化責任擔當,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落實「四方責任」,做到細之又細、實之又實。

而新華社和《經濟日報》則在時評文章中強調要警惕過度防疫。

新華社寫道,保持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要在落實各項防疫舉措的同時加強分析研判,既持續整治「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做法,防止「一封了之」,又反對不負責任的態度,防止「一放了之」。

文章指出,「一封了之」是庸政懶政,「一放了之」是甩手掌櫃,要嚴防兩種過度傾向,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管住,該落實的防控措施落到實處,該取消的堅決取消,把有限的防控資源用在最重要的防控工作上。

《經濟日報》認為,看似「嚴格落實」的「一刀切」,實則罔顧實際;看似「主動作為」的「層層加碼」,實則怕擔責任。這些問題之所以屢禁不止、屢教難改,原因「無非是缺乏責任意識、擔當精神,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也有待提升」。

這些懶政、怠政的套路,都是既沒有把中央的政策吃透吃好,也沒有把群眾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耽誤的是疫情防控大局,消耗的是民眾信任,損害的是政府公信力。

也正因此,在落實屬地責任、依法依規嚴肅追責時也要明確,過度防疫造成不必要社會代價與疏於防控造成疫情蔓延同等問責。

◎來源|正觀新聞黃河評論欄目
◎編輯|王觀生

【您可能有興趣】
李玲:從全球抗疫看中國現代化道路
盧荻:抗疫政治的輕與重
金燦榮: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推進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劉慈欣:新冠疫情與外星人
從中國新冠疫苗研發過程,窺探中國國運還能持續多久?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