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宏|意識形態作祟下的國家人權博物館

摘要:

本文作者吳俊宏身為1970年代左翼政治犯,也是國家人權博物館委員會議的一員,投書媒體反映人權館是轉型正義的常設單位,若也在意識形態作祟下,不能秉持客觀中立的態度,則台灣真正的轉型正義,仍是遙遙無期。本文原刊於《風傳媒》,經作者授權全文轉載。

犇報編按


日前,國家人權博物館召開一場委員會議,欲將白色恐怖政治犯吳石從「人權紀念碑」名單中刪除,只因吳石等人雖反抗國民黨暴政為台灣人權而犧牲,卻因身為中共「間諜」且叛亂「確有實據」,70年前白色恐怖的罪刑,在70年後兩岸對立的今天仍然成立,反映台灣的白色恐怖轉型正義,長期深受反共反中意識形態束縛,進而難以「還原歷史真相」。本文作者吳俊宏身為1970年代左翼政治犯,曾因成大共產黨案被捕入獄十年,也是人權館委員會議的一員,投書媒體反映此問題,指出國家人權博物館是轉型正義的常設單位,若也在意識形態作祟下,不能秉持客觀中立的態度,則台灣真正的轉型正義,仍是遙遙無期。本文原刊於《風傳媒》,經作者授權全文轉載。

意識形態作祟下的國家人權博物館


◎作者|吳俊宏(1970年代左翼政治犯、「左翼聯盟」中央委員)

xxx本文作者吳俊宏(右一),於2019年年末出席抗議《反滲透法》修法。吳俊宏曾因成大共產黨案被捕入獄十年。圖源:兩岸犇報,陳迅 攝

人們總喜歡把當年的國共內戰,看是一場國共兩黨為爭奪政權的惡鬥,而事實上,這場內戰的深層本質是中國國內的階級對抗,是由代表工農大眾利益的共產黨(這可從革命成功後4億農民每位都分配到一塊小土地證明),對抗代表地主、官僚、買辦、土豪劣紳利益的國民黨,它本質上是一場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中國共產黨由於揭櫫社會主義的理想,力行社會主義的主張,因而深獲眾多知識菁英及工農大眾的認同,最終取得勝利。

至於台灣,早在1920年代,社會主義的信仰已是當時社會的主要思潮與運動,1931年日本軍國法西斯主義興起,這股思潮被鎮壓,社會主義菁英紛紛被抓入獄,1945年日本投降後,這些社會主義菁英也被釋放出獄,隨即又紛紛加入中國共產黨,投入反國民黨專制獨裁的內戰裡,此外廣大的台灣本土知識菁英與工農群眾,也於戰後認同社會主義的理念,而投入反國民黨的鬥爭中,這個鬥爭最終因美國帝國主義的介入而失敗,導致許許多多社會主義革命志士被殺被關,這就是台灣50年代白色恐怖的歷史背景,從這樣的背景上,可以了解這個時候的台灣是個親共親中的社會,那些被關被殺的志士,是台灣社會的人民英雄。

不過,當前的台灣是個反共反中的社會,對於50年代白色恐怖的這段歷史的詮釋,雖然《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2條明文規定「還原歷史真相」,但在反共反中的意識作祟下,往往出現轉彎、竄改,而對於這段時期的人物,也被蓄意地扭曲認知。

就以電影「流麻溝15號」來說,明明演的是當年一群心向中共,認同社會主義者被關在綠島的故事,卻完全聞不到社會主義的氣息,電影勉強透過嚴水霞角色擠出一點較有思想性的話,說:「犧牲會帶來力量」,卻不肯說出「為什麼犧牲」,「帶來什麼力量」?就是硬生生地,把信仰社會主義的政治犯的思想底蘊給架空了,以符合當前反共反中的政治正確。

xxx《流麻溝十五號》電影劇照。圖源:湠臺灣電影

同樣的意識形態作祟現象,最近也發生在「國家人權博物館」(簡稱人權館)裡。

人權館景美園區,2015年建有一個「人權紀念碑」,碑上錄刻8千多位白色恐怖受難者名字,現在因檔案調查新增不少受難者,擬新建紀念碑將新增受難者名字增補上去。為此人權館召開幾次的委員會議,討論增補名單事宜,原本名單大致敲定,但因中共「間諜」吳石、陳寶倉、聶曦、朱諶之等4名也錄名碑上,引起許多反共反中委員們耿耿於懷,必欲去之而後快。

吳石原是國民黨將官,1949年隨國民黨來到台灣,擔任國防部中將參謀次長,他同時也是中共潛伏在國民黨軍隊裡的隱蔽戰線人員,代號「密使1號」,來台期間他將台灣的軍事情報秘密轉送給共軍,1950年3月1日事發被捕,6月10日被處決。2013年中共在北京西山建了一座無名英雄館,館內的立牆上刻錄許多在台犧牲的革命烈士,吳石、陳寶倉、聶曦、朱諶之等4位則特別塑造巨大的個人雕像,矗立在館的正中央,供人憑弔。

xxx圖為北京西山無名英雄紀念碑前的吳石、陳寶倉、聶曦、朱諶之等巨大個人雕像。圖源:台灣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吳石等的所作所為,站在人民反抗蔣家暴政的角度看,他們是人民英雄,是台灣第一批犧牲的民主烈士,是為台灣的人權付出生命的,他們應該最有資格刻錄在「人權紀念碑」上的。但是站在反共反中者的觀感裡,他們的作為是非常礙眼的。

5月8日人權館特別為紀念碑上的錄名名單,召開一場奇襲式的委員會議,意欲將吳石等從名單中刪除。

說它是奇襲,是因人權館故意不將這次委員會要討論的內容資料,事先寄給我及另一位統派的委員,等到達開會現場時,才當場發給,時間上我們根本來不及詳細閱讀要討論的內容,也沒時間充分準備以應對討論,我到現場才知道要討論吳石案的錄名問題,當場令我很納悶,「人權紀念碑」的錄名原則,不是經過幾次委員會討論後已定案,即舉凡人權受迫害者及對人權有貢獻者皆可錄名其上,而吳石案等人都是因反抗國民黨暴政而犧牲的,是對人權有貢獻者,委員會已決議錄上,為何還要討論。

當日委員會上,由於委員大部分是反共反中的「專家學者」,因此我們雖極力反對將吳石案去除,但卻寡不敵眾,在多數暴力下,吳石案被從名單中刪除(註)。

不過,從此次的委員會議中,可以發覺意識形態如何深深作祟在這些反共反中人的邏輯思維裡:

一、人權館在給委員的討論資料中,關於是否排除吳石案的錄名一事,自作主張地向委員提出建議:

「吳君等人位居政府要職,利用職務之權勢,積極蒐集相關軍事情報,將有關台灣軍事國防上部署之重要軍事機密,送往軍事敵對之共方,顯然危害國家安全。」

人權館這樣的思維,就是意識形態作祟下的產物,依其建議邏輯,則當年吳石等人是不應反抗國民黨,不應想推翻國民黨,他們反抗國民黨是危害國家安全,這是何方邏輯?事實是他們反抗專制獨裁的國民黨,是危害國民黨的安全,不是危害國家安全,是對整體國家人民有利的。

二、人權館還引用1998年「補償基金會」不予吳石案補償的理由,是因這些人叛亂「確有實據」。以此建議吳石案應不予錄名,不過「補償基金會」是當年國民黨執政下成立的基金會,站在國民黨的立場,對於吳石等的作為,當然視為叛徒而不予補償,而吳石等人既然是想推翻國民黨,其作為當然是「確有實據」。問題是今日吾人標榜轉型正義,強調人權,對於這些反抗欺壓百姓的國民黨而「確有實據」的人,是否應正面看待才對。

三、委員會中許多委員的意見,也頗令人匪夷所思。

1. 有幾位委員提議錄名與否,應以「與政府政策一致性為考量」,意思是當前政府政策是反共反中,當年這些人也應反共反中,才能被錄名。這又是何方邏輯?現代人反共反中,竟要求70多年前的人也應反共反中,否則不可錄在「人權紀念碑」上,這樣的思維實在有點時空錯亂了。

2. 有委員說:「吳石確為中華民國高階將領,而目前我們仍處於中華民國政府的體制下,建議擱置吳石的錄名」。意思是說,吳石70年前所犯的罪刑,70年後的今天,仍然成立,因70年前70年後我們國家都稱為「中華民國」。這樣的思維還真叫人難以苟同,因現在的中華民國政府,與70多年前的中華民國政府,除名字一樣外,在內涵上是大大不同的。

台灣針對白色恐怖的轉型正義,一直以來都很難掙脫意識形態的束縛,許多專家學者及政府單位,或出於政治表態,或出於主觀認知,都很難真誠地面對當年的歷史,不願展開胸懷,承認當年的共產黨是深受人民愛戴的,是深得民心的,總是以現在對共產黨的敵意,去刻意抹黑當年的共產黨,以致於常常出現匪夷所思的各種論證邏輯。

國家人權博物館是轉型正義的常設單位,肩負人權教育的重責大任,若館方人員也在意識形態作祟下,不能秉持客觀中立的態度,真誠地理解那段白色恐怖的歷史,認知那些為台灣的歷史寫下可歌可泣篇章的烈士們,則台灣真正的轉型正義,仍是遙遙無期。

註:會後館方承辦人員,卻私下告訴我,他們只要把吳石拿下而已,其他3人仍然錄名碑上。看來人權館早就有備而來,策劃要把吳石單獨排除。

xxx圖為2019年白色恐怖秋祭上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的大合影。圖源:台灣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作者|吳俊宏(1970年代左翼政治犯、「左翼聯盟」中央委員)
◎本文原刊於《風傳媒》,經作者授權全文轉載

【您可能有興趣】
《流麻溝十五號》:發生在平行時空的「白色恐怖」
吳俊宏|談談台灣第三期左翼運動與林書揚的貢獻
吳俊宏|全球劇變下的台灣遭遇:從美國金融資本主義談起
《返校》缺乏的歷史視野:白色恐怖鎮壓的只有自由嗎?
台灣政治受難人互助會赴北京西山無名英雄紀念碑悼念白恐犧牲烈士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