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宏|談談台灣第三期左翼運動與林書揚的貢獻

摘要:

林書揚(1926-2012)是台灣坐牢最久的政治犯,因1950年代白色恐怖入獄服刑長達34年7個月。林書揚在綠島服刑時,便以深刻的理論認識教導許多政治犯左翼思想,吳俊宏便是在獄中向林書揚學習社會主義理論。吳俊宏也出席「第三屆林書揚文論與實踐研討會」,分享台灣第三期左翼運動與林書揚的貢獻。

xxx「第三屆林書揚文論與實踐研討會」上海活動現場。圖源:上海台聯

12月19日,「第三屆林書揚文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兩岸的百餘位專家學者、青年學子,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與會議,從社會科學理論、歷史、文學等角度,深入探討林書揚的生平與思想,闡發林書揚的精神、理論、寫作的重要意義。

林書揚(1926-2012)是台灣坐牢最久的政治犯,因1950年代白色恐怖入獄服刑長達34年7個月。林書揚在綠島服刑時,便以深刻的理論認識教導許多政治犯左翼思想,出獄後回歸社會更積極投身實踐,先後發起成立「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參與創建工黨、1989年參與創建勞動黨。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吳俊宏1972年因「成大共產黨案」坐牢十年,在獄中向林書揚學習社會主義理論,出獄後在籌組「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過程中,陪同林書揚在全台奔走串聯各地政治受難人。吳俊宏此次出席「第三屆林書揚文論與實踐研討會」,分享台灣第三期左翼運動與林書揚的貢獻,以下為吳俊宏提供全文:

xxx圖為吳俊宏(右一),於2019年年末出席抗議反滲透法修法。吳俊宏曾因成大共產黨案被捕入獄十年。圖源:兩岸犇報

談談台灣第三期左翼運動與林書揚的貢獻
吳俊宏(「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監察委員會召集人、「左翼聯盟」中央委員


台灣左翼運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期:1921~1932
從1921年起社會主義思潮,就透過台灣的留學東京、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學生傳入台灣,很快地在台灣傳播開來,此時正值日本的大正民主時代,各種社會主義的運動紛紛展開,各種大型的左翼政治團體也紛紛建立,如「農民組合」、「台灣工友總聯盟」、「台灣共產黨」、以及轉向左傾的「文化協會」及「民眾黨」等,1930年日本遭遇世界性經濟恐慌的影響,百業蕭條,失業大增,促成日本右翼軍國主義興起,對外積極擴張侵略,對內壓制各種反對運動,台灣的各種左翼運動因而被禁,同時1931~1932年間台灣共產黨被破獲,領導階層被逮捕殆盡,這一期的左翼運動遂告結束。

第二期:1945~1954
日本投降後,當年被關押的台灣共產黨領導階層,被釋放出獄,這批左翼運動者隨即又投入反國民黨的革命運動裡,1946年中國共產黨派遣張志忠、蔡孝乾來台發展地下組織,大批的台灣菁英,由於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紛紛加入中國共產黨,投入這一期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運動。1948年底地下黨組織被國民黨破獲,其後參與這場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的台灣菁英紛紛被逮捕,直至1954年(註)被肅清殆盡,結束這一期的台灣左翼運動。此時期由於運動的工作重心,主要在配合中共對台的解放,因此黨員迅速大量擴展,也因此這時期犧牲最為慘重。估計有一千多人被處決,一萬多人被關押。
(註:1950年張志忠被捕不屈,國民黨當局未立刻處決他,留著他來核對所破獲的各個案件,一直等到1954年才處決,原因是這年島內的地下黨已幾乎全數肅清,因此1954年可視為台灣第二期左翼運動的結束年。

第三期:1965至今
第二期左翼運動結束後,經歷十多年的沉寂,1960年代中起,台灣又出現一波左翼運動,這波左翼運動和中共沒有關係,完全是台灣本土自發性的左翼運動。

發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戰後在國民黨教育下的新一代知識青年已成長起來,這些知識青年已能善用中文閱讀書報,吸收各方面的訊息與知識,從而自覺肩負起反抗國民黨專制獨裁政權的重責,另一方面,中國大陸轟轟烈烈的文革運動,也影響台灣這些急於反抗國民黨的進步青年,紛紛投入社會主義思想的探索與實踐。

這個時期的發展大概可略述以下四個階段:

一、 萌芽階段。


這波運動從1960年代中開始萌芽,由於此時期正處於國民黨白色恐怖的戒嚴時期,且左翼思想是國民黨最忌諱的,因而在這階段冒出來的左翼青年,也面臨國民黨的重刑嚴厲制裁,這階段發生幾件因接觸到左翼書刊而思想左傾,進而組織革命團體,意欲推翻國民黨,最終被捕的左翼政治案件:

1.1967年「大眾幸福黨」案。
此案20人被逮捕,大都為剛大學畢業擔任教師的知識青年,「大眾幸福黨」黨名是因閱讀到艾思奇所著的「大眾哲學」一書而命名。

2.1968年「民主台灣聯盟」案。
此案逮捕36人,也大都是大學剛畢業的知識青年,知名作家陳映真即為此案核心人物。

xxx在台東泰源監獄的陳映真。圖片來源:藍博洲翻攝

3.1972年「成大共產黨」案。
此案逮捕19人,除兩位剛大學畢業外,其餘全是大學在學學生。

4.1977年「台灣人民解放陣線」案。
此案逮捕6人,也是在學學生及剛畢業的大學生。以上案件的左翼青年,日後都成為台灣左翼的中間力量。

此外1970年的「保釣事件」及1973年的「台大哲學系事件」也激發了許多青年轉向左傾,成為日後台灣本土的左翼力量。

xxx2017年,三位曾遭遇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者獲成大補發畢業證書。其中圖右為吳榮元、左二為吳俊宏,兩人因「成大共產黨案」被捕;左一為陳欽生,就讀成大三年級時因白恐冤案,飽受12年的牢獄災難。圖源:翻攝成大官網

二、啟蒙發展階段。


這階段主要由幾份左翼人士創辦的雜誌發揮對知識青年的思想啟蒙:

1.《夏潮雜誌》。
此雜誌由當時剛出獄不久的陳映真等左翼人士於1976年創辦,蘇慶黎任主編,標榜「鄉土的、社會的、文藝的」評論性刊物,訴求鄉土認同與社會意識,主張現實主義文學,對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及現代主義展開批判,開啟左翼論述運動,在國民黨思想禁錮的年代,對當時的知識青年產生很大的啟蒙作用,從1976年至1979年被禁的三年間,此雜誌聚集一批左翼生力軍。

xxx夏潮雜誌第五卷第六期,1978年12月1日發刊。

2.《夏潮論壇》。
此雜誌是復刊被禁的《夏潮雜誌》而來,1983年2月創辦,蘇慶黎仍擔任主編,11月因刊登江南案事件被禁。這期間此雜誌承擔起日益突顯的「左右」、「統獨」的路線之爭,對「台灣意識論」展開批判。1986年1月《夏潮論壇》再次復刊,這次由林華洲主編,林華洲將雜誌的左翼立場逐漸突顯出來,並通過雜誌對台灣社會各個層面的深刻報導,結合各地的進步人士,開展左翼的社會空間,同時也吸納了一批在學的左翼青年。

3.《人間》雜誌。
1985年由陳映真創辦,此雜誌透過豐富的攝影圖片及深刻的文學描述,報導底層弱勢者的生活情境及勞動樣貌,並進而提出對資本主義的反思與批判,深深地影響台灣1980年代的學生運動及社會運動。雜誌也因此集結了一批左翼社會青年,這批青年日後都成為台灣左翼運動骨幹。

xxx人間雜誌

4.《前方》雜誌、《海峽》雜誌。
由於台灣左翼對中國的改革開放的看法產生分歧,因而對島內左翼運動的策略也產生分歧。在此分歧下,1986年8月《夏潮論壇》因而停刊,接續的是分歧的兩派各自創辦自己的雜誌,因此產生《前方》及《海峽》兩份雜誌。此兩份雜誌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影響著當代青年。

三、組織集結階段。


經歷以上兩個階段後,台灣新一代青年的左翼陣營的發展達到高峰,並且在1985年,第二期左翼運動被關出獄的老同學也再度集結,另一方面80年代末正值台灣工人運動風起雲湧之時,正是左翼結合工人運動的良機,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左翼人士遂利用這樣的情境,進行組織集結。

1987年陸續成立「夏潮聯誼會」、「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工黨」,1988年成立「中國統一聯盟」,1989年成立「勞動黨」。此時是台灣第三期左翼運動的高峰。

xxx2015年勞動黨上凱道參與五一勞動遊行。圖源:勞動黨

四、衰落階段。


從1960年代中,台灣第三期左翼運動開始萌芽,到1980年代末正值發展的高峰時,很不幸的,1989年中國大陸爆發六四事件,接著蘇聯東歐解體,國際左翼運動出現重大挫折,社會主義失去魅力,共產黨的形象一落千丈,這深深影響正在蓬勃發展中的台灣第三期左翼運動,主張社會主義,主張兩岸統一的統左陣營,不受台灣人民的認同。

此外,統左派內部也因對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看法不同而出現分裂,一部分老同學因對他們曾經心儀的共產黨失望,而轉向主張台灣獨立,投入台獨的陣營裡。年輕一輩的也因強烈批判中國走資而脫離組織,各奔前程。從此第三期左翼運動走向衰落,直至今日,統左派都很難獲得台灣人民的支持,歷次的選舉得票率都很低。

以上是台灣第三期左翼運動的大略概述,在其四個階段中,林書揚都承擔重要的角色,做出很多的貢獻,以下僅就其三件較具重大意義者介紹之。

xxx林書揚,台灣省台南麻豆人,1926年生。2012年10月11日晚間23時50分在北京逝世。圖片來源:林書揚同志紀念專頁

一、啟蒙年輕的左翼政治犯。


在綠島監獄期間,林書揚不畏風險,勤於書寫許多社會主義的理論文章如:「辯證法」、「唯物論」、「唯物史觀」、「宗教本質與發展」、「何謂世界觀」、「何謂意識型態」、「何謂自由主義」、「台灣社會的新殖民地性質」……等等。每篇文章都以幾千字的長文系統地論述,閱後總有豁然開朗的興奮。他的這些文章深深折服那些自命不凡而敢於挑戰國民黨的年輕左翼政治犯,也因此這些政治犯在他的啟蒙與調教下,出獄後得以繼續堅持理想,投入台灣的第三期左翼革命運動。

關於林書揚在綠島監獄所寫文章的性質,我在我的一篇悼念他的文章〈吾兄吾師〉裡曾有這樣的描述:「看了他的文章後,我才驚覺,過去我雖也曾廣泛的閱讀一些書籍,但所學到的知識,竟然是如此虛無飄渺無根的,我只學到知識的表象,沒有進一步看到這些表象知識背後的本質。『原來是這樣』這是我看了他的文章後最大的感受。」

他是眾多左翼政治犯的思想導師,在他的引導下,剛萌芽的左翼政治犯找到一條堅定前行的道路。

xxx收錄吳俊宏所寫文章的《綠島歸來文集》。圖源:人間出版社

二、集結老同學。


1984年底林書揚出獄後,利用他獄中結交的豐沛人脈,開始推動老同學(50年代左翼政治犯)的集結,在此之前曾經被關押後出獄的老同學,散落全省各地,林書揚遂利用參加各地老同學的婚喪喜慶,進行串連,並逐步地在各主要地方建立聯絡據點,最終於1987年成立「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林書揚擔任首任創會會長。

老同學的集結串聯,至關重要,因為這些老同學都是積極性相當高,且出獄後已相當一段時間,具備一定的經濟能力,因此得以向他們籌募活動經費,有了經費,正在發展中的第三期左翼運動就可順利推動。同時老同學人數眾多,常成為各個團體成立的主力。在這些老同學經費及人力支持的基礎上,左翼運動得以順利的進行前述的啟蒙發展及組織集結階段的工作。

xxx2019年的秋祭典禮上,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在舞台上合影。圖源:勞動黨

三、提出「統左路線」的運動方針。


這是林書揚在兩岸關係上的主張,他認為在台灣作為一個新殖民地的屬性下,台灣勞動人民的解放,唯有先透過國家的統一才能實現,不可能存在一島社會主義的現實,也就是說只有在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之內,台灣勤勞大眾才能免於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的雙重剝奪與壓迫,獲得階級與民族的雙重解放。為此他於1986年,批判當時由美國左派針對當時台灣的政經形勢所草擬的「反壟斷聯盟綱領」。

「反壟斷聯盟綱領」認為中共已走資了,中共的對台政策,也從強力支持台灣人民革命起義推翻國民黨,轉為與國民黨當局協商和談了,台灣的左翼運動不能依賴中國大陸了,只能靠自己獨力來完成。

「反壟斷聯盟綱領」針對當時台灣的政情分析,認為剛成立的民進黨屬台灣民間壟斷資本的結合體,而美國、國民黨以及民進黨,三者正透過美國推動的「三化」(國際化、自由化、制度化)國際新秩序,在台灣結合成國際壟斷資本、官僚壟斷資本與民間私人壟斷資本的新壟斷體制,形成島內的新統治集團。島內的反對運動必須超越統獨、超越左右,聯合工、農、中小企業,建立「反壟斷聯盟」。

此〈綱領〉所設計的行動方案看不到大陸對於台灣的影響,將台灣社會做為脫離中國的獨立存在體,加以論述,〈綱領〉說:「中共對台政策是大家長年以來所悲憤交加的」,並對中共主張與國民黨和談,表示極度不滿。

林書揚針對這樣的綱領提出批判認為:

「民進黨的成立與其說和民間壟斷資本有關,實不如說是非壟斷的本土資本對國民黨新壟斷體制的先抗拒後奪權的自主運動」。

「〈綱領〉沒有正面把握中國八十年代的整體動態走向及中國統一運動對台灣社會的決定性影響。」

「在今日台灣,若故意審略中國統一的歷史性課題在台灣現實情勢中的客觀作用,把統一問題懸空,只管埋頭在台灣社會的階級分析並進而定出運動的目標與性格,乃屬於孤立意識的單幹主義,似無現實性可言。」

林書揚的這種統左路線主張,有一個前提是他始終認為中國是個社會主義國家,但衡諸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種種「走資」現象,他的看法遭受質疑、批判,甚至認為他只是個「官府派」而已,為此林書揚也相當懊惱、鬱悶。但時至今日,我們再來回憶林書揚的這種主張,似乎感覺林書揚當年就有先見之明。

xxx林書揚與時任勞動黨秘書長的唐曙在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的合影。圖源:林書揚同志紀念專頁,關立衡攝

首先,以今日中國大陸對兩岸統一的決定性影響來看,擬定台灣運動綱領,還真不能「審略中國統一的歷史性課題在台灣現實情勢中的客觀作用」。

其次,中國大陸經歷曲曲折折的辛苦旅程,完成國家工業化後,當前國家推動的「扶貧」、「共同富裕」、「鄉村振興」,乃至於「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制」,以及「節制資本的無序發展」等等政策的落實看來,中國還真是個社會主義國家。正如毛主席1950年政協會議時指出的:「中國共產黨必須在完成工業化,形成社會化大生產後,才能跟全國人民商量,並在得到同意的條件下進入社會主義階段。」

結語──如何化解台灣第三期左翼運動的困境。


1949年兩岸分離後,各自走上不同的工業化道路。

台灣這邊把主權賣給美國,在美國的保護下,台灣不需發展重工業,只需發展輕工業,而且發展輕工業所需的資本、技術、市場,都可從美國日本取得,台灣就在這樣的冷戰紅利的環境下,經濟逐漸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升,成為亞洲四小龍。當然台灣也付出代價,今日「台積電」被迫移往美國,即是出賣主權的代價。

中國大陸自建國後,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先後與世界強權的美國、蘇聯鬧翻,不但發展工業所需的資本,得不到外界的挹注,同時中國還被迫需發展重工業,因為有了重工業才能發展武器,才能防衛國家,而發展重工業所需投入的資本大,創造就業少,不像台灣發展的輕工業,投入資金少,創造就業多。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因沒有外部資金的挹注,發展重工業所需的資金只能從國內工農大眾的勞動價值提取,此即所謂「工農剪刀差」下的「內生性自我剝削」,這種「內生性自我剝削」,導致廣大人民長期處於極低的生活水平。同時重工業所需資本大、創造就業少的性質,導致中國大陸頻頻出現財政赤字,經濟恐慌,也因此爆發了中國經濟應何去何從的路線鬥爭,文革即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

改革開放前中國在這種極端困難的環境下,勉力完成重工業化初期的「原始資本積累」階段,初步建立社會化大生產的能力,改革開放的目的,即在於導引中國進入工業化中期的「產業資本階段」,在於讓建立起來的社會化大生產能力,生產出大量的產品,以提升人民的物質生活,並投入國際市場,發展產業。不過由於中國缺乏資金,在這個階段不得不引進外國資本,允許私人資本的存在,而一旦允許私人資本的存在,則「權」與「錢」的結合,貪腐亂象就必然叢生,「六四事件」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

於是兩岸開放交流接觸後,貧窮、貪腐、鬥爭乃至專制獨裁等等印象,深深映入台灣人的內心裡,台灣人對社會主義不認同,對中共沒好印象,反中反共意識因而滋長,台獨意識逐漸高漲,台獨勢力逐漸壯大,這時候台灣第三期左翼運動所秉持的各種論述,如中華民族主義論、冷戰內戰的雙戰結構論、美日帝國主義論、50年代革命先烈事蹟論等等,一一失語,說服不了台灣人民。

其實新中國建國後所出現的諸多問題與亂象,如前述的,是工業化經濟規律所必然要經歷的路程,不能全歸於社會主義不好或共產黨壞,相反地,時至今日共產黨已領導全國人民克服了這些必然要經歷的問題與亂象,目前正一片欣欣向榮。

只是這些曾經出現的問題與亂象,台灣同胞看在眼裡,卻難理解,其直覺的反應是,社會主義不好,共產黨壞,再加上島內的反共教育、台獨份子的加油添醋,以及國際帝國主義勢力對中國的抹黑,使得台灣持續瀰漫著反共反中意識。如此意識,歷經三十多年,雖中國大陸已經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國,但台灣同胞至今仍未改變,因而台灣統左派至今仍未被台灣人民認同,仍然處於低迷困頓狀態,就以今年剛剛選過的台灣的九合一選舉來說,統左派的得票率仍非常低。

因此,如何才能化解台灣第三期左翼運動的困境,可能得從說好中國著手,客觀地說好中國為什麼過去會出現那些問題與亂象,為什麼現在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讓台灣人民理解、諒解,乃至於認同一路極為艱辛崛起的中國,如此或可改變台灣人民對社會主義、對中國共產黨的不良印象,也可以讓台灣第三期左翼運動出現新機。

以上簡述,追憶書楊兄。

xxx圖為吳俊宏(右二)在景美人權園區抗議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圖源:兩岸和平發展論壇

吳俊宏簡介


1948年生,台灣雲林縣北港鎮人。1972年就讀於成功大學四年級時,因參與「成大共產黨案」的學生革命事件被捕,坐牢十年。獄中在50年代左翼政治犯林書揚、陳明忠的指導下,學得社會主義理論,建立左翼的世界觀、社會觀、人生觀。1982年出獄後,繼續投入台灣社會的左翼民主運動,參與組建「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夏潮聯合會」、「勞動黨」、「左翼聯盟」等左翼團體。目前為「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監察委員會召集人、「左翼聯盟」中央委員。

【您可能有興趣】
《綠島歸來》文集自序
台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林書揚思想與台灣統左派
兩岸專家學者共話和平統一 第三屆林書揚文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回首海天懷林桑──紀念林書揚先生逝世十周年
如何閱讀林書揚?|林書揚逝世十周年紀念之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