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海天懷林桑──紀念林書揚先生逝世十周年
2022年10月11日,是林桑逝世十周年的紀念日。已經走進了歷史的林桑,在解放的曙光穿透烏雲,遍臨大地的心志未竟之前,他的英魂一定會在各種進步變革運動的途程上,持續發揮他深刻的影響,起著巨大的指導、鼓舞作用。懷著這樣的心情,在他逝世十周年的前夕,寫了一首七言律詩。句粗字陋,學思皆淺,固不足呈露先生全幅的神貌,唯望能藉此略顯其巍峨身姿的半衫片襟。
◎作者|范振國(人間學社);校對|范綱塏
緣起
2022年八月,某日。幾位曾經同在新冠疫情肆虐,一起舉辦悼祭染疫病故八百四十餘亡靈的「大眾葬‧文化行動祭」朋友,鑒於近來國際法西斯勢力的日益猖狂,以及台島反動知識圈對進步歷史全面扭曲改寫的憂憤,提議「重新閱讀、認識林書揚」,從中汲取反帝、反資的思想資源,重拾左翼的進步史觀,作為與反動勢力鬥爭的武器。為此,我取下懸置書架多年的《林書揚全集》(五卷精裝紀念版)。每日或晨或晚,細讀數篇,經過月餘的批覽,除在左翼思想的理論認識上獲得更深廣的啟迪,對林桑戰鬥的一生,他剛勁嚴肅的容顏背底,所蘊藏的溫婉敦厚,柔細縝密,也有新一層的體會。
2022年10月11日,是,林桑逝世十周年的紀念日。對這位台灣戰後「人民左翼運動」的理論指導及實踐典範,除了少數人,有各自不同層次深淺的認識,就如同眾多畢生獻身於人類解放事業的左翼先輩,無論其襟懷人格多麼嶔崎磊落,其心志行跡如何巍峨高潔,在生活上日益庸俗化、淺陋化、逸樂化,政治上快速右傾化、附庸化、去中國化的新殖民地台灣社會,林桑一生戰鬥,不屈不移的嶙峋風骨,在被蓄意掩蓋或無心正視的境況下,鮮為人知是必然的。
然而,儘管歷史出現這樣的倒錯:
「……但在個人生命史的具體內容上,和一個特定歷史時代的特質之間有緊密的同步關係;換句話說,時代的脈搏直接表現在個人一生的事業行為中;個人一生的興衰消長,悲歡哀樂,都直接代表著一個時代的人民痛苦,人民的希望,和人民的吶喊;這樣的人物就不多見了。這樣一位人物,不論史籍上有沒有他的記載,是不是已經功成名就,事業輝煌;或者遭遇坎坷,埋名市井,甚至落魄以終;他都是所謂『歷史人物』。因為他的生命與歷史同步,他的言行事業都帶有濃重的時代意義……」
(《林書揚文集》第一卷,頁65~66)
以上這段引文是1992年12月,林桑在慶祝周合源老先生90歲生日會上的講話。但移用在他與時代共沉浮,與勤苦人民共命運、同呼吸的一生,相信也是洽當貼切的。
已經走進了歷史的林桑,在解放的曙光穿透烏雲,遍臨大地的心志未竟之前,他的英魂一定會在各種進步變革運動的途程上,持續發揮他深刻的影響,起著巨大的指導、鼓舞作用。
懷著這樣的心情,在他逝世十周年的前夕,寫了一首七言律詩。句粗字陋,學思皆淺,固不足呈露先生全幅的神貌,唯望能藉此略顯其巍峨身姿的半衫片襟。
詩句出處如下,並隨句簡釋意蘊旨趣。
詩文
星落十年寒降霜,夜闌欹枕讀華章。
雄文五卷立人極,囚獄卅冬直脊樑。
蟹工船濺烈士血,曾文溪畔鬥魂揚。
莫嗤敗北勝無為,勿任霖雨空悼殤。
出處
1、回首海天:
1950年5月31日晚,時年25歲的青年林書揚被警備總部憲警帶走。1984年12月17日獲釋時已59歲。坐牢34年7個月,若加上期間的閏年閏月,獄囚之歲定然超過35年。是台灣被不義政權關押最久的政治良心犯。林桑自述,出獄後唯賴幾位朋友(如陳映真,王曉波等人)的協助與引介,靠翻譯、寫稿維生。
1985年12月7日所寫的〈回首海天相接處──悼「綠島甘地」黃榮雄同學〉,依收錄於文集的編年推測,或許是林桑出獄後,最早的一篇文字。
黃榮雄,台灣南投人。1950年因牽涉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簡稱省工委)領導蔡孝乾案,判刑繫獄10年。1985年因病逝世。具體生卒年月日文中不見載明。
依據林桑的描繪:榮雄先生,自幼貧苦,但貧而自安。一身病弱,但柔中帶剛。制式教育程度不高,但勉於自修,領悟透徹,見識高遠。沉默寡言,言必有中。雖病苦、貧苦、勞苦集於一身,然而於朋友、同胞、國家之愛,卻廣懷於心。「綠島甘地的雅號,也因此不脛而走」。
在這篇文章中,除了可以窺見林桑對難友的深情,無畏刑餘的膽識,更留下一段自明心志,激勵人心的文字:
「……榮雄!綠島方圓十六里,固然容不下我們的夢想凌雲。無奈那砂礫數畝的營地,卻緊緊的索住了我們的憂憤鄉愁萬斛!我們唯有相勉,在疲苦中各自和自己的怯意相拚鬥。在憤怒中我們彼此警惕於爆發的臨界點。恐懼時,互相印證眉宇間的決心。在憧憬中,相期等待,且相戒不在等待中耗損思想的鋒銳。縱然長夜逡巡,也要留住晨曦的光與熱!日日、月月、年年,讓軀體老去,卻要挽住當年邁開第一步時的心悸!……」
(《林書揚文集》第一卷,頁204)
2、星落十年寒降霜,夜闌欹枕讀華章。
林桑2012年10月11日辭世,迄今已屆10年。西曆10月,是中曆的9月,農耕文明的節氣適值「寒露、霜降」,秋意漸濃,蘭凋菊殘,倍增惆悵。。
另:此聯點題,「夜闌華章」,句仿毛主席「卅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和柳亞子七律)。意取魯迅「竦聽荒雞偏闃寂,起望星斗正闌干」(亥年殘秋偶作),勉續人民左翼文學傳統之貂尾。
3、雄文五卷立人極:
2010年,林桑絲息猶存,人間出版社出版平裝《林書揚文集》四卷。2012年,林桑辭世後,「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勞動黨」、「中國統一聯盟」、「勞動人權協會」、「夏潮聯合會」、「人間出版社」在前述四卷平裝本的基礎上,共同策劃出版五卷『林書揚文集』精裝紀念版。
第一卷:扉頁是林書揚口述、王五郎筆記的簡短說明,其次是〈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的代序。內容依主題編成四輯:分別是:(輯一)日據時期(介紹日據時期的歷史事件及反抗運動)。(輯二)光復與二二八。(輯三)白色恐怖。。(輯四)進步人物(介紹馬克思,工人哲學家狄慈根,日本進步詩人石川啄木,小說家小林多喜二等人的思想,人格,文藝創作及獻身人類解放事業的執著)。
第二卷:增〈加害者與被害者──讀《日本軍國主義的新階段》有感〉至序言。五輯內容:(輯一)歷史省思(針對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為主)。(輯二)翻案與復權。(主要針對五零年代白色恐怖政治案件的平反事宜)。(輯三)東亞冷戰與國家恐怖主義。(輯四)史觀與批判(主要針對台獨史觀)。(輯五)日本軍國主義批判。
第三卷:(輯一)統左觀點。(輯二)遠望大陸(兩輯主要是對於大陸改開之後社會發展的評析,但論點各有側重)。
第四卷:(輯一)勞動觀點(主要內容為勞動黨對於台灣政情的評析與及兩岸形勢的觀察與建言)。(輯二)國際評論(關於世界局勢的評析,包括蘇聯解體中東民族戰爭,美帝入侵伊拉克,乃至八大工業國峰會對世局的影響,俱在論列)。
第五卷:(輯一)政情評析(主要針對民進黨與國民黨兩黨的階級性格的批判,對大陸政策走向的介紹和解讀)。(輯二)新民主論壇(鑒於2000年台島政權輪替兩岸嚴峻的政治現實,大眾受到的心理衝擊,普遍的社會傷痛提出深刻的反思。主要的活動方式是針對使大眾的現實生活往下沉淪的眾多問題,集中歸納為政策政令及施政實況對民主原理的背離和破壞所導致的惡果,提出有力的批判與揭露。)
雄文五卷,洋洋灑灑數百萬言,從個人生命戰鬥史至世界政經局勢的分析,無不筆銳思精,論深識廣。胸懷壯闊,旨奧志遠。然而,「不論文章所寫的題目是什麼,說的是甚麼」,林桑以踏實的自信說:「意識立場和思想是貫穿的。讀者一讀便知(有朋友擔心書因此可能賣不好)。但那是本人在三十四年七個月的長期獄囚生活中唯一的內部支持力量。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想,本人覺得自己的生命史已經證明了它」。
又:雄文立極,襲自郭沫若『滿江紅』,「有雄文四卷,為民立極」。1962年冬,中國初渡三年困難時期,中蘇關係再度緊張。郭沫若填了一闕〈滿江紅〉,藉此表達中國人民團結一至,面對反華勢力,堅持鬥爭的信念。同時歌頌了毛澤東,對毛澤東思想對人類解放事業的功用,給予了崇高的評價,詞如下: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
人六億,加強團結,堅持原則。
天垮下來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聽雄雞一唱遍寰中,東方白。
太陽出,冰山滴;真金在,豈銷鑠?
有雄文四卷,為民立極。
桀犬吠堯堪笑止,泥牛入海無消息。
迎東風革命展紅旗,乾坤赤。
4、囚獄卅冬直脊樑:
林桑逝世之後,由「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等統左團體聯合舉辦了一場追思會,會上表彰了林桑一生的行誼,其中有一段文字:
1950年5月31日半夜,25歲的林書揚在家裡被秘密逮捕。同時間,麻豆地區一共有36人被捕,即所謂的「麻豆案」。9月30日,同案三人被槍決於台北馬場町刑場;林書揚與另外8人被判無期徒刑,其他刑期不等。林書揚在舊軍監服刑2年後,1952年被送至內戰戒嚴體制囚禁政治犯的綠島──所謂的「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綠島新生訓導處」,直到1963年轉到泰源監獄。後來1970年泰源監獄發生越獄事件,再度被送往綠島,一直到1984年底才假釋出獄。林書揚坐牢34年又7個月,是台灣史上坐牢最久的政治犯。
「綠島新生訓導處」是一種集中營,當年除了把政治犯囚禁於此外,還用各種嚴酷的體力勞動、思想鬥爭、強迫洗腦的方式,甚至製造新案件,企圖改造政治犯的社會觀、人生觀,以消除對反共當局的抵抗意志。例如:通過推動所謂「伊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要求政治犯明白表態放棄共產主義思想、共產黨組織關係,然後重新做人……云云。藉此分化、並製造難友間的矛盾。面對如此險惡的環境,在獄中,他堅守革命者的志節,他鼓勵當年同於綠島的政治犯難友,要視「監獄視革命者進修的學校,要堅持原則,保持鬥志!」團結了絕大多數的難友同志,抵擋逆境來襲。
另外,1970年綠島政治犯監獄內,台獨份子擬發動暴動,並於暴動成功後,持槍進入押房獵殺紅帽子政治犯。面對如此嚴峻的事件,林書揚經過審慎的判斷,領導監獄內同志,做出三項應對原則:一、不參與、二、不檢舉、三、團結自保,安全穩妥的渡過那時艱困危難的關頭。
當年在獄中,他也不顧環境的危險,為了難友們的學習,透過各種掩護,書寫了大量有關的社會主義理論、時局分析、人民左翼運動基礎問題的文章,透過這一系列的精闢長文,也啟發了當時新進的年輕一輩的政治犯。
(《林書揚文集》第五卷,頁333~334)
關於林桑的在艱難困厄的獄囚歲月依然剛正不阿,風骨凜然,曾經與他同在綠島度過獄囚歲月的知名左翼文學家陳映真,也有過動情的回憶:
即使寫著稿的現在,不用閉上眼,就能在心中的幕上清晰的看見書揚兄清癯的臉龐。他的眉毛粗而且黑。一雙或者因為削瘦而顯得大些的眼中,經常透露著一種認真、誠摯和堅定的亮光。他的個性和平、溫藹而且穩重。在成份極為複雜的押房裡,發生爭執甚至打架,並不是稀有的事。但是在綠島的那些年,我就從來沒有看過書揚和任何人有過衝突。然而他又似乎以一種無形的、嚴苛的原則要求著自己。他關心同儕難友的各種精神上、生活上的困難,關心別人的病痛。在平時,他真可說是一個手不釋卷的人。因此,日語固無論矣,他是三十多年老終身犯中少數幾個可以寫一手流暢、深刻的中文的人之一。他自修得來的英語,也令我這正式受過長時間英語教育的人嘆服。
在這謙和的性格下,有關於知識和是非的問題,書揚兄的態度卻是嚴肅而認真的。一九七五年初吧,我和書揚兄在放封散步的時候,偶爾談起似乎是關於台灣社會的性質問題,不料一連好幾天,放封散步的時間,竟成了我們一次難忘的討論。現在想來,對於他在討論中表現的一絲不苟、誠懇和認真的風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種認真,不肯在時務下輕易變更原則的書揚兄的個性,還表現在他認真寫「自省自勉錄」上。所謂「自省自勉錄」,是獄方交給每個犯人的小本子,要人天天檢查自己的思想吧。大多數人自然懂得寫些雞毛蒜皮的瑣事交差,唯獨書揚卻每天認真記下所感所思,絲毫不因獄中現實環境的荒謬性格,而稍微曲筆。
「這樣,只會惹來無謂的麻煩吧?」
有一次,在他告訴我一則他寫的「自省自勉」後,我擔心地問。
他沉默了一會,獨語似地說:
「如果對自己最起碼的真實的勇氣都喪失了,我要到哪裡去得到力量,支持我度過這漫長的二十五年,支持我度過前頭漫無終點的囚人的歲月?」)
(《陳映真全集》第七卷,頁185~186)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敗節」(《孔子家語.在厄》)。千年前困於陳蔡,生命瀕於絕境的孔夫子所表露的自尊自信,千年後又在鬥士林書揚身上具體生動的展現。人民幣然崇仰這樣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戰士,民族當然需要這樣錚錚鐵骨,頂天立地的脊樑。
5、蟹工船濺烈士血:
《蟹工船》是被稱為「現代日本左翼普羅文學彗星」小林多喜二創作的小說。該篇小說刊登於《戰旗》雜誌(Nap,全日本無產者藝術聯盟機關誌)的5、6月號。引起巨大反響之餘,也招致了小林多喜二不敬罪的求刑依據。
林桑在〈解放的曙光──小林多喜二與《蟹工船》〉一文,對該書做了簡略的介紹:
《蟹工船》的內容,是船裡的勞動者終按耐不住苛酷的勞動條件和監督的虐待開始罷工,但受到日本海軍派來的驅逐艦的干涉,罷工被擊垮,這樣的情節。看到驅逐艦近駛過來,漁夫們開始還樂觀地認為,只要把事情整個向士官們說明,對收拾這場罷工反而有利吧。帝國海軍當然是站在我們國民這一邊吧。然後數百人齊聲高呼「帝國軍艦萬歲!」。卻想不到「帝國海軍」的水兵登船之後,拿著槍劍對著罷工團的九位代表押回軍艦,還留下幾班武裝兵監視幾百個惶惶然站立不安的勞動者們。……
(《林書揚文集》第一卷,頁339~340)
介紹過內容後,林桑描述了小林多喜二被追捕和遭刑殺的過程:
1933年3月20日,多喜二在街頭聯絡中被特高人員盯住,狂奔逃亡數百公尺終被捕獲經過七小時的拷問後,特高通知家屬回馬橋的自宅領人。而家屬及少數親友趕回時,在他(她)們的眼前的混凝土上看到的是一堆已不成人形的殘屍肉堆。時年僅三十歲。
接著,林桑譯了一節日本戰後知名作家松本清張1978年的一篇題為《小林多喜二之死》的文章。其中參與驗屍現場的江口渙手記,歷歷描繪了多喜二受到讓人無法卒睹酷刑的慘狀。
可是,林桑很冷靜,一字一句的把這幅修羅地獄圖刻烙了下來。我們可以在林桑的冷靜中讀出階級對峙的殘酷,也可以讀到了復仇的決意。
文章的最後,林桑以松本清張對芥川龍之介與小林多喜二有相似之點的說法,表示了自己的理解。以下這段文字,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林桑自述青年時期亦嗜讀文學作品,以及他對評鑒文學作品的高度與深度。林桑終身為人類解放事業,不懈奮鬥的偉岸崇高,也在字裡行間表露無遺。
林桑說:
我想,如果真有那麼一塊「領域」(不一定是精神上的),可以稱為「真、善、美」的原始領域,如果我踏進去後從那裡發言,我要說的是:「在這裡,芥川和多喜二兩個人的原始資質確有所相近。但,一旦到了諸行眾生的現實世界,芥川高踏雲端,俯瞰善美有何極致!好菁英!而多喜二卻在人擠人的百態凡間中,始終仰望著天際一絲光,求光得光,以一堆皮肉袋留下真的人生圖!絕大多數人的幸福是要先付代價的。」
兩人都不是自然死。那位自殺,這一位他殺,代表了現代日本社會的宿命性的兩端。有待他們國人的歷史性解決。衷心希望多喜二的任一篇作品都能發出光,使得徬徨得太昏的日本國民,多喜二拼著一身刮,護衛下來的被虐的一團,學著仰望天際的一絲光!想著多喜二告訴他們的,納思光是解放的曙光,走著不停!
戰後,每年二月廿日都要舉辦「全國多喜二祭」,宮本百合子歿後,與多喜二合祭,稱「多喜二‧百合子祭」
(《林書揚文集》第一卷,頁343~344)
5、曾文溪畔鬥魂揚:
寫於1994年8月的〈曾文溪畔的鬥魂──莊孟侯與莊孟倫〉,帶有部分的自傳性質。從中可以約略得知林桑的成長歷程,社會生活,父親對其民族主義情操的培育,還有思想認識上受到大表哥莊孟侯的深刻影響及機智英勇小表哥莊孟倫在隱蔽戰線上鬥爭的傳奇。除曾文溪流域的產業結構,階級關係,進步的人民團體與社會組織,風起雲湧的反抗運動,以及熱情飛揚的諸多鬥士都有大至的勾勒。摘錄其中一段的歷史風雷:
兩年之間,全島四百幾十件的大小爭議中,諸如總爺、蕭朧、新營製糖工廠的騷動事件,台南墓地抗爭運動、曾文抗稅風潮、北門鹽民騷動、嘉南大圳鬥爭委員會事件等,轟動一時也牽動了殖民地反帝戰局的幾場大鬥爭,都集中在曾文溪流域的幾個城鎮鄉村。擁有近三萬成員的農民組合的本部設置在台南州麻豆街的那一時期,有不少極富才華、熱情洋溢的男女青年穿梭奔馳在這一塊平原上。如,被稱為台灣三吉的簡吉、顏石吉、陳結(結和吉在台語是同音);因疏財仗義投入運動,而被稱為嘉南柴進(編按:水滸傳中人物,人稱「天貴星小旋風」。仗義疏財,喜歡結交天下英雄)的黃信國醫師(首任農民組合長);剛從日本被驅回台的新進作家楊逵,台灣農運三女將簡娥、張玉蘭、葉陶;光復首任新竹縣長劉啟光的前身侯朝宗,足智多謀的農運軍師張行;由地主變為農運鬥士的陳崑崙;年少氣銳的趙港等等。
(《林書揚文集》第一卷,頁224~225)
6、莫嗤敗北勝無為:
國際知名的南韓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徐勝,於1994年3月底應邀來台。林桑特別為此撰寫〈敗北比無為更可貴──迎接異邦難友徐勝〉一文,對徐勝兄弟的受難經歷與戰鬥精神,做了簡介。以下的一段文字,既是對於徐勝兄弟不畏暴政的讚揚,也可以說是書揚先生的自況:
……兄弟倆在獄中的一連串鬥爭中,時以絕食(俊植1987年3月開始絕食是與全國反對拷刑民主化國民大遊行同時進行,長達五十一天),時以各種文字──包括陳訴書、控訴狀(俊植控訴南韓法務部長違法)、書信雜文等,在極端惡劣的服刑環境下以壓制體系為對象做各種理論領域的批判綜述,內容涉及社會科學歷史論,甚至哲學人道觀、人生論等,怕不下幾十萬字。幸賴當年跨國聲援運動對南韓當局所造成的壓力,這些珍貴的獄中文字大都能保留下來。不過令人敬佩的,不僅僅是她倆在學問上相當濃厚的說理能力和犀利的分析方法,還有那強烈的人性訴求,對民族解放和人類未來的豐沛的信心,庶民在時代巨輪下的生命價值的無保留肯定,對父母親(雙雙都在兩子未歸前病逝)的摯愛懷念禱語等,也每使讀者感動至深。顯然,獄災之於徐氏兄弟,是折磨也是激發。他倆以勇者的氣概接受一切艱難,卻以智者的緻密思路從容作當事的體制批判。而一份同胞愛祖國愛、人類愛的崇高情懷,也常常溢於言表。(《林書揚文集》第一卷,頁332)
1991年2月,林桑寫了「青年馬克思初期的思想」(《林書揚文集》第一卷頁271)。文章經過編輯以小標題區隔,分成七大段落。依序縷述:1、馬克思的家庭出身及和即是妻子燕妮彼此相知相惜、相互扶持,至死不渝的摯愛。2、馬克思的求學歷程與黑格爾左派的互動。3、和恩格斯相識訂交的經過及兩人共同戰鬥的情義厚誼。4、馬克斯在主持萊茵新聞時期開始專注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肇因。5、哲學上受費爾巴哈的影響,走向唯物論。進而超越費爾巴哈靜態、非歷史的「觀念論」殘餘,建構徹底的歷史唯物論,並以之作為革命運動指導綱領的思想飛躍。
文章不長,前後不過10頁(271-279)。但思想綿密,內涵飽滿。尤其動人的是林桑隨文展示了一生投入變革運動之所以無怨、無悔、無懼的思想支撐。
這篇短文給我最大的教育是,林桑從面對人類歷史進程,尤其是革命歷程中,不可免的愚劣現象所持的立場態度,區分了馬克思與費爾巴哈的真正差異。
林桑說:「面對1848年一連串的愚劣,費爾巴哈失望之餘,攜著美麗的妻子,隱退到布爾貝克村,過著沉思、觀察、批評的日子。而馬克思則是挽著燕妮,一起奔向風暴。馬克思超越了這個革命中的愚劣,向更大的愚劣戰鬥。為了人類的進步,他把他的生命投入於與妨害歷史前進的支配階級及其權力和思想的戰鬥中,終身不回頭。馬克斯和費爾巴哈的差異,就在這裡」。
林桑雖然指出了費爾巴哈的理論及行動缺陷,但也提醒不可低估他在馬克斯思想史上的位置。並且叮嚀有志於投身進步運動的後繼者,「不可對政治的或社會的不可避免的種種愚劣而失望,那無異表示著我們本身被愚劣打敗,表示著我們不知不覺之間陷入於維持愚劣的,更大的愚劣性之中。除了在任何分野—學界、政界、工廠、銀行、工會等,和愚劣戰鬥外,沒有其他擺脫於劣的途徑」。
文章的最後,林桑以這樣的話語勉勵我們,「馬克思是一位在所有的社會分野和所有的現實的愚劣戰鬥且不知失望為何物的人,馬克思的思想教導我們,一個人如果真正忠於人類的進步,他不能止於認識、思考、批評。他必須也投入一個分野,為那個目的而行動」。
林桑這些發自肺腑的諄諄告誡,無疑是「敗北比無為更可貴」的最佳註解。
7、勿任霖雨空悼殤
1993年5月,苗栗銅鑼客家人,白色恐怖受難者曾梅蘭,為尋找同樣在白色恐怖被槍決的哥哥徐慶蘭的屍首。在卅年苦尋之下,於台北六張犁的郊山某處,發現了徐慶蘭的荒塚,連帶的發掘出一百六十四座墓塚。台灣政治受難者互助會,於6月12日召開記者會,希望透過媒體,向社會大眾報告該事蹟的經過,書揚先生於1993年7月,撰寫〈勿任霖雨空悼殤──記六張犁重現政治犯墳塚〉一文,控訴了國家赤裸裸的暴力暴行,對受嫌疑的、手無寸鐵的民眾,從逮捕、審訊、求刑、判決、監禁、刑殺,到未死者刑滿出獄後回歸生活,受刑人受到缺乏法理基礎的多種壓力和迫害。並呼籲當權者正視歷史,真誠反省,對已逝或倖存的受難者給予平反復權。
文末林桑說:
……今天我們快步公開長年被埋沒的暴政遺蹟,用意不在於報仇、不在於發洩,更不是時下所風行的,強行造勢以博社會同情的舉動。我們只希望喚起執政者的真誠的反省,和社會大眾的切身的關懷。不要讓真實的歷史遭到淹沒。不要讓任何一種社會勢力出於自私的立場或策略的理由,而扭曲真實,假造歷史,愚弄民意。要能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學者的學術良心的發揮,還要人民大眾共同的支持。諸如:50年代白色恐怖的本質;時空背景和社會結構性因素;內戰造成的兩岸分裂;甚至當年全球範圍的,兩極對抗的戰略圖等;都要客觀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特別是,針對當年國民黨統治術中的一要項──特務政治系統,其以人民為假想敵的病態心理,以構陷與肅清為政權長治久安的法西斯立場,最值得人民警惕。為了使我們的社會早日走進健康正常的民主時代,當權者的恐怖主義必須以人民一致的努力加以剷除。否則不論那一個政黨執政,政權的恐怖本質還是人民大眾的永遠的夢魘。因此,應該集思廣益設計出人民有效監政的方法,不要讓人民的公僕變成了行兇者。所謂的安全制度,其法源和職權範圍執行方法等,都必須以人民的意志為依歸。否則,四十年前的悲劇將有可能重演。數不盡的冤魂得不到安息,現世間的民怨眾怒也將隨時積累到爆發的臨界點。
(《林書揚文集》第二卷,頁119~120)
林桑期待,台灣社會與執政當局,此後能夠以更寬廣的視野,妥善處理這道歷史傷痕。以良性互動,取代對抗,以民族再整合的大趨勢。
霖雨,既是滂沱大雨,也是濟世救民的甘霖。少夭者,謂之「殤」。林桑以「勿任霖雨空悼殤」為篇名,含意很深。我的理解是:林桑勉勵:凡有志於投身人民左翼的社會變革運動者,不要對那些正值青春之齡,即為人民解放事業,投身火焰的死難先烈,徒發悲悼感懷,而要踵繼其志,不斷推進社會歷史的發展,迎接人類最終的解放。
【您可能有興趣】
‧ 如何閱讀林書揚?|林書揚逝世十周年紀念之一
‧ 重鑄陳映真:左翼革命與人民文藝
‧ 陳映真「社會性質論」的四重意蘊和五重挑戰
‧ 鬥士陳明忠的養成手冊
‧ 為了台灣統左派不被忘記,我必須出版《陳映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