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居首

By 犇報編輯部 / 2020-12-24 12:12:49 /
摘要:

日前,中國大陸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兩個專案,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名錄,居世界第一。

xxx太極拳愛好者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太極小鎮習練太極拳(無人機照片)。(圖/新華社)

據新華社報導指出大陸文化和旅遊部接受採訪時表示,12月17日晚,中國大陸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專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中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12月14日至19日線上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據介紹,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佈全中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迴圈、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在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推動人與人和諧共處、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太極拳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麻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自15至17世紀形成以來,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逐步從我國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

xxx圖為屏東縣東港東隆宮每三年舉辦一次的燒王船。(圖/東港東隆宮官網)

送王船傳遞著人們對先輩走向海洋的歷史記憶,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生命的理念,為推動包容性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對話資源;其承載的觀察氣像、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識和航海技術,是人們長期海上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

送王船被中馬兩國的相關社區視為共同遺產,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與交融的生動例證。

中國大陸文化和旅遊部表示,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是中國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責任和義務的重要內容,也充分體現了中國日益提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準和履約能力。體現中國大陸對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鑒都具有重要意義。

◎新華社北京訊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42期上線囉!
【犇報社評】百年變局,中國更應不驕不躁地「進京趕考」
里克·布萊特:疫情「吹哨人」的至暗時刻
變異新冠病毒是「升級版」嗎?
5000年歷史的農業大國 中國新增4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相隔25年,68件流失英國的中國文物終於返還!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