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授課記 福建省莆田學院「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教學

By 梁右典 / 2020-06-23 16:54:58 /
兩岸
摘要:

「三創」意指創意、創新、創業,是兩岸最熱門的課程之一。筆者曾在大陸開設相關課程,授課對象以福建省莆田學院為主,學生來自中國四面八方、不同省份縣市,應足以反映中國大學生在三創課程的參與心態與選課目的。中國大學生的創意創新思維比起台灣大學生並不遜色,至少不能說相去甚遠;而在創業層次中國大學生似乎較為積極,特別是微信、支付寶交易十分普遍,免去實體成本的壓力,我相信這是他們更願意在創業方面勇敢嘗試的重要條件。

xxx

「三創」意指創意、創新、創業,是兩岸最熱門的課程之一,也正因為目前大學定位不僅在於學術真理的探索,更在職場銜接多所用心,這是社會氛圍所致。就業、實用導向的學習模式,兩岸有同有異,限於篇幅,這裡不能展開討論;然而,在中國高校裡,不僅僅是商學院學生需要「三創」,其他學院也有跟進的趨勢。筆者曾開設「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課程,願意將自己的所見所思,借此機會陳述,提供參考。雖然,我的授課對象是以福建省莆田學院為主,但學生來自中國四面八方、不同省份縣市,應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國大學生在三創課程的參與心態與選課目的。

上課第一週調查莆田學院兩班學生(市場營銷系、會計系二年級)的學習心態與選課目的,以下這些答案是最常出現的:讓事情變得更好的新想法、打破傳統思維、以及擁有創新意識;再調查在此課程希望得到的收穫,結果則有:成為有創意的人、具備發散性思維以及課程內容能與真實創業經驗結合。

依據以上所說,同學希望求新、求變、新進步,不能單單滿足傳統的、不變的、穩固的知識型態,自然不在話下;而這需要依賴一次再一次的思維訓練,培養多元觀點與實作嘗試,至少在發現生活週遭的創意,以及如何透過創意讓生活變得更好,能有效解決問題,一一成為學生想要獲得的能力。

我也注意到:學生喜歡從生活週遭發現創意與創新,因此我將創意創新與生活結合,成為我的上課方針。常常運用的方法是:我將台灣的文化創意商品帶到課堂,很能引起同學興趣。我也十分鼓勵同學能在生活中發現創意,而不是侷限於書本知識;相對的,應當從生活中反思書本知識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然而,這不意謂三創課程的理論必須退居幕後,或是棄如敝屣,答案恰恰相反;而是對於三創如此生活化、可供操作性的課程,先建立生活的關聯性,以此帶出理論,或是反覆強調須將理論融入生活。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不僅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思維訓練。創意與創新的形成,其實都可以從理論層次做出解釋,更加強創意與創新是一門可以教授的課程,而不是天馬行空、稍縱即逝。傳授同學有學習的能力,按照理論循序漸進,明白自己目前屬於何種階段,應當完成什麼目標,並往下一個設定期望前進。

就「創造力」定義而言,可分為「歷程的觀點」、「人格特質的觀點」、「產品的觀點」、「環境/壓力的觀點」及「多向度的觀點」。我採用的理論是1975年Gallagher的創造力歷程觀點。Gallagher所提出的創造歷程四階段理論,思考運作依序是「認知記憶」、「個人思考」、「擴散性思考」、「聚斂性思考」。之所以介紹Gallagher的觀點,則是與我的設想相關,因為同學剛接觸創意領域,教師採用歷程觀點的說法,有助他們學習循序漸進,更對於本身所處創意階段相對明確,因此適合做為創意教學的理論基礎,再以此進一步做課程設計。

令人驚喜的是:同學在期末報告反思所學,能將所學理論,以及整合創意創新能力,充分具體應用在創業層次──以報告書的形式呈現。例如:最炫民族風這一組的「自動售藥機」、遇傘這一組的「校園雨傘」、非常7-1這一組的「糖果變顏料」、葫蘆姐妹這一組的「變廢為寶」,都令人印象深刻。

依據以上所說,對於台灣學生有沒有什麼可以提供思考的地方呢?目前來看,中國大學生的創意創新思維比起台灣大學生並不遜色,至少不能說相去甚遠;而在創業層次中國大學生似乎較為積極,特別是微信、支付寶交易十分普遍,免去實體成本的壓力,我相信這是他們更願意在創業方面勇敢嘗試的重要條件。創意創新與創業,就兩岸來看,都有輕忽理論,只求實際操作的傾向;這往往會把創意創新看成靈感迸發,而無法達到教學的地步。因此,自然也無法將此教學,有意識尋找背後支撐的理論可供指導。我相信唯有將實作與理論相互結合,才能讓創業被視為一種既有學科性質又有經驗分享的類別,也能讓學生在創業背後具有理論基礎的現代知識人。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0期上線囉!
虧本營運也不會停 穿行在大山深處的「賣菜火車」
CGTN再推新疆反恐紀錄片 網友質疑Youtube限制流量
【犇報社評】貨幣即政治,在美元危機的暴露與克服中兌現未來
你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嗎? 用移工困境挑戰台灣價值的《無主之子》
天佑美國,讓世界遠離種族主義的瘋狂和野蠻
中國沒有民主嗎?她只是長得跟你想的不一樣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