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會看中國如何在科技領域自立自強

By 犇報編輯部 / 2021-03-11 17:07:41 /
科技
摘要:

中國召開兩會後,提出面向未來的發展藍圖,其中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域中處於核心地位,關鍵則是實現高水準的科技自立自強。

xxx在海拔6500公尺的珠峰前進營地,中國移動工作人員在調試5G基站(圖/新華社,2020年5月21日攝)

中國召開兩會後,提出面向未來的發展藍圖,其中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域中處於核心地位,關鍵則是實現高水準的科技自立自強。

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到政府工作報告,釋放出哪些科技創新訊息?

關鍵一:基礎研究

據新華社報導指出,首要重點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

困擾中國科技發展的「卡脖子」之痛,根在基礎。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周玉代表指出:「當前我國面臨一些『卡脖子』難題,其深層次原因在於基礎不牢」。

做強基礎研究才能將技術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中國自己手裡。只有從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中發現重大科學問題,加強基礎研究,才能為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

關鍵二:戰略科技力量

政府工作報告和規劃綱要草案中,都提到了「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5G遇上北斗,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兩會上,中國移動浙江公司董事長鄭傑代表向人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當5G與北斗融合,將形成一個從天上到地下全範圍覆蓋的資訊服務網路,構建高精度、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資訊時空體系,持續釋放科技創新帶來的發展動力……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代表了國家科技創新的最高水準,對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卡脖子』難題,掌握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至關重要。

關鍵三:人才創新活力

規劃綱要草案鮮明地將人才定位為「第一資源」,強調要「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受制於壓任務、定指標、求數量等一些科研評價傾向,不少科技人員表示「壓力山大」。

這種算工分式的做法,會讓一些科研人員急功近利。從制度上取締不合理的評價指標,破除不利於科研人員健康成長的「藩籬」,讓科研人員能夠專心研究。

堅持問題導向,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全方位為科研人員鬆綁,拓展科研管理。與會科研專家都很期待這些政策儘快落實,讓廣大科研人員不僅有感,更能確實有助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進步。

關鍵四:揭榜掛帥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要改革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方式,推廣「揭榜掛帥」等機制。規劃綱要草案就「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提出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

「揭榜掛帥」等機制的實施,能讓企業和更多創新主體在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專案中佔有一席之地,形成「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良好局面。

「揭榜掛帥」就是要讓能者上、讓有為者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代表認為,科技創新要「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有先進的原創科研成果,「立地」就是要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從科學技術到管理模式全方位創新。

關鍵五:企業創新主體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如果僅靠「一招鮮」,很難「吃遍天」。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

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聯合攻關,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途徑,五指併攏成一個拳頭打出去才有力。由龍頭企業當盟主,各相關企業、科研單位及投資機構共同參與,研發關鍵共性和前沿核心技術。

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2021年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製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用稅收優惠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說明國家對企業創新充滿信心和期待。只有通過科技創新,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政策活了,創新活水就能充分湧流。

【延伸閱讀】
中國大學首次佔據新興經濟體大學排行榜前五位
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 解讀「十四五」規劃草案
最愛發動戰爭的國家:看美國黷武如何成為世界亂源
看不見的種子戰爭:5000多家中國企業不敵一間美國孟山都
從落後到追趕西方國家,為什麼中國辦得到?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