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會觀察與實踐:用漫畫向佩洛西竄訪發出吶喊

摘要:

本文作者身為政治受難人後代,從小耳濡目染長輩反帝愛國的左翼思想,深受他們用生命堅持理想所感召,學習將小我與大我連結在一起。作者從用繪畫長才抗議佩洛西竄訪台灣的經驗中,深刻意識到自己的歷史位置,與啟發藝術如何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提供台灣社會在主流敘事裡難以被看見的生命故事。

【犇報編按】


本文原為作者日前赴北京參加第十屆大江論壇的發言稿,經修改為完整文章後提供給兩岸犇報刊載,以饗讀者。本文作者身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後代,從小耳濡目染長輩反帝愛國的左翼思想,深受他們用生命堅持理想所感召,學習將小我與大我連結在一起。作者從用繪畫長才抗議佩洛西竄訪台灣的經驗中,深刻意識到自己的歷史位置,與啟發藝術如何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兩岸因內戰、冷戰留下分斷而治的歷史問題,然而當前台灣社會卻深陷歷史虛無,扭曲歷史如何來到今日的軌跡,本文作者的親身經歷延續了歷史,也提供台灣社會在主流敘事裡難以被看見的生命故事。

我的社會觀察與實踐:
用漫畫向佩洛西竄訪發出吶喊


◎作者|陳立君(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秘書)

xxx本文作者陳立君,現為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秘書。圖源:陳立君提供

我的伯公與祖父都是台灣五年代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人,因為台灣省工作委員會「虎尾地區工作委員會二崙支部」案,我的伯公陳天枝被槍斃,名字被刻在北京西山的無名英雄紀念碑上,祖父陳天河則被關押在綠島十五年。我在這樣充滿反帝愛國主義與左派思想的家庭中成長,父祖輩的身分以及生命經歷帶給我很大的影響。

我的父祖輩與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的先輩們,用行動、思想和生命歷程教導我何謂理想與堅持。這些老前輩用自己的人生在戰鬥,面對台灣社會的不公不義、面對美日的帝國主義,他們永遠站在第一線,就算老前輩們大多高齡八九十歲(年輕一些的少說也七十多歲了),也不畏辛勞地與年輕一代的我們上街頭,抗議佩洛西來台、抗議「蔡麥會」,許多抗議活動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聽見他們的吶喊。我正是在如此充滿抱負與行動力的環境中耳濡目染,我身為烈士的後代,也成為在台灣支持兩岸和平統一的社會主義統派,面對美國帝國主義對台灣的欺壓與剝削,理所當然選擇起身對抗,盡己所能貢獻自己的能力,哪怕是極其微小的事情,

xxx2019年7月15日解嚴32周年紀念日,政治受難人抗議民進黨政府打造綠色恐怖,要求廢除國安五法。年事已高的政治受難人坐在輪椅上,頂著大太陽全程參與抗議。圖源:兩岸犇報,史學敏 攝

我的朋友、同學們大多對大陸感到陌生,相對的親美親日,台灣與我同世代的年輕人大多是這樣。去年佩洛西竄訪台灣前夕,我看到有人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歡迎與興奮,渾然不知這件事對兩岸、中美關係造成多大影響。看見這些現象令人痛心,因為在帝國主義面前、在佩洛西眼中,台灣人的生命如同草芥、螻蟻一般,可以為她的政治利益犧牲掉。若台灣爆發戰爭的話,就算擁有改變社會的理想也沒有用,我們連生命都掌握在他人手中,何談改造社會?國破家亡,又何來社會一詞?

佩洛西抵台當天晚上,我的心中充滿憤怒、怨恨與悲哀,面對這些「大人物們」的決策,百姓們甚至連說不的權利都沒有,在這樣的情況中,我心中萌發「該做點什麼、該說點什麼」的想法。我在感性的憤怒情緒中,理性地對我的社會觀察做出評估,尋思如何透過畫圖行動,而後便在感性與理性兩種極端矛盾的心情中決定站出來發聲,用自身的美術專業來與這些現象對抗,熬夜畫了件漫畫作品並發表到臉書上。

xxx陳立君的漫畫傳上網後,在兩岸三地的網路上廣傳。圖源:陳立君提供

作品的構圖分上、中、下三層。我畫上一個祈禱的女孩子,在最上方安排佩洛西的畫像,這部分是有雙重意義的,一是我要諷刺那些高喊著口號歡迎佩洛西來的人,這些人把這位在世界各地點火引戰的魔鬼當神明在拜,渾然不覺毀滅將要到來;二是我要表達人們無力的祈禱,宗教信仰總是告訴我們要拜、要祈禱,但面對帝國主義的魔爪時,這些儀式還真的是一點用也沒有,百姓們祈求平安的聲音在佩洛西的飛機降落的那一刻就好像被集體消音了,我們只能看見台灣島內彷彿狂歡地歡迎佩洛西的媒體播報。

中層的部分,我畫的是傀儡政府,拿著武器的是那位女士,想必大家都是清楚的。我經由長久的觀察看見台灣的政府就是美國的棋子,美國要讓誰當選台灣總統,那麼誰就會當選,而這樣的領導人上台後自然對美國政府言聽計從,因此我將作品中這兩位女士畫上傀儡的操控道具,表達我觀察到的社會現象。

最後,就是背景部分繪有烏克蘭國旗的毀損軍車,我認為在戰爭之下沒有贏家,最大的輸家就是平民百姓,所以不要跟烏克蘭一樣「勇敢」,而是要擦亮眼睛、動動腦,選擇台灣真正該走的路。

作品發上網後反響還滿熱烈的,得到的反饋有罵的、也有支持的。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看到這件作品的人開始思考自己身為一個台灣人該如何看待兩岸以及世界局勢。舉兩個例子,我有朋友的先生是台灣的軍人,但這位朋友卻在看了這件作品後,主動跟我說她反對佩洛西來台、也反對戰爭;還有個平時在臉書上很親美親日的老師也來按我作品讚,這些反饋與觀察讓我明白——「面對緊張甚至是惡劣的局勢時,老百姓想要的只是平安的生活、只是生命的延續」。台灣的主流媒體通常不會報導這些訴求,但只要接觸、觀察,就能聽見、看見老百姓的需求,而老百姓們最核心的想法與需求是超出個人政治立場、意識形態的,是有一致目標的,那就是安居樂業的平安生活。

xxx陳立君在2022年紀念五○年代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人秋祭活動上宣讀祭文。圖源: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提供

這次經驗,我深刻體會到自己有責任與義務參與這些對抗帝國主義的鬥爭,就如同我的伯公與祖父、互助會的前輩們,以及在五〇年代白色恐怖中犧牲的烈士們。如今,我也循著前輩們的腳步走在這條以改革社會為己任的道路上,將繪畫作為我現在以及未來使用的武器,盡己所能地貢獻所長,就像陳映真說的:「文學為的是,使喪志的人重新燃起希望;使受凌辱的人找回尊嚴;使悲傷的人得著安慰;使沮喪的人恢復勇氣…」我相信繪畫也是如此。唯有看見社會上的苦難、老百姓們最核心的需求,並且投身改革、貢獻所長,才能將台灣人民百年來的苦難畫上終止符,才能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帶來安居樂業的生活與美好的未來。

◎作者|陳立君(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秘書)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這愛國主義的星火,我們以雙手接下了
解嚴35週年 政治受難人白恐紀念碑前籲兩岸和解、反對重返戒嚴
台灣歷史真相不在民進黨的電影院裡,而在這位95歲老人的呼聲裡
《紅色青春》:跨越白色恐怖歷史鴻溝,指出一條通往和解的道路
《流麻溝十五號》:發生在平行時空的「白色恐怖」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