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國式現代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典範

摘要: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近期接受採訪時指出,中國為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個新範本,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立足於自身的條件和優秀傳統文化,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現代化道路。

xxx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圖源:網路圖片

從1979年到2023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近9%,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居世界首位。但在解釋中國經濟的問題上,主流西方經濟學理論一再失利。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奇蹟的產生恰恰是因為中國沒有照搬西方經濟學理論,走了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道路。

他在近期接受大陸媒體中新社「東西問」專題採訪時指出,中國為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個新範本,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立足於自身的條件和優秀傳統文化,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現代化道路。

中國道路的獨特性與生命力


過去,發展中國家在追求現代化時往往抱持「西天取經」的心態,試圖複製西方模式。許多學者也將中國的落後歸咎於儒家文化的保守性,認為現代化必須走西方道路。然而,二戰後,許多採取西方道路的國家長期陷入貧困或中等收入陷阱,鮮有成功案例。

相比之下,中國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現代化道路。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的崛起並非偶然,而是植根於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與現實條件。林毅夫在新書《解讀中國經濟: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的民族復興之路》中進一步闡述,以「仁」為核心的倫理價值並未阻礙市場經濟的發展,反而因其適應時代變化的靈活性,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林毅夫說:「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創造性都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沒有任何劣勢。」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從未間斷的文明,經歷過輝煌與挑戰,具備直面困難與抓住機遇的底氣。歷史證明,中國在18世紀工業革命前曾以科技領先世界,而如今正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迎頭趕上,甚至在部分領域實現領跑。

他引用宋代理學家張載「民胞物與」的思想,強調中國「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特徵。這一價值觀不僅有利於民族復興,也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高度契合。他指出,這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保障,也為全球其他國家提供了重要啟示:每個國家應立足自身特點,挖掘文化潛能,探索屬於自己的發展路徑。

xxx林毅夫新書《解讀中國經濟: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的民族復興之路》。圖源:北京大學出版社

漸進改革:穩定與增長的雙贏


中國發展道路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採取的漸進雙軌制改革曾被西方主流經濟學界批評為「糟糕的轉型方式」。當時,西方普遍認為經濟轉型必須通過「休克療法」,實現全面私有化、市場化和自由化。然而,實施此類政策的國家大多未能成功,反而陷入經濟動盪,而中國卻保持了穩定並實現快速增長。

林毅夫解釋,中國的改革策略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對於涉及資本密集型產業和國家安全的領域,政府給予保護和補貼以維持穩定;對於符合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則放開准入,並通過設立工業區和加工出口區,將其轉化為競爭優勢。隨著資本積累和產業升級,原先需要補貼的企業逐步具備自生能力,補貼需求自然消失,市場機制得以完善。這一模式使中國同時發揮了「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雙重作用。

他強調,這種漸進式改革是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原因。即使在全球經濟下滑的周期中,中國仍能保持每年約30%的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這一成就證明,發展道路並非只有西方模式一條路可走。

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機遇


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為中國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林毅夫以汽車產業為例指出,在燃油車時代,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明顯;但隨著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起,中國實現了「換道超車」,成為全球領先者。他認為,經濟長期增長的根本在於生產力提升。中國在傳統產業上具備後發優勢,在新興產業中則擁有人才儲備充足、市場龐大和產業鏈完整的綜合優勢,這使其能夠保持較快發展速度。

他預測,到2049年,中國人均GDP有望達到美國的50%甚至更高,經濟總量將是美國的兩倍。此時,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將與美國並駕齊驅,而美國也能從與中國的貿易中獲益。林毅夫表示,若中美兩大國妥善處理雙邊關係,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穩定基礎,推動世界格局走向和平與繁榮。

中國道路的全球意義


林毅夫認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成功在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立足自身條件和文化傳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這條道路不僅實現了中國經濟的騰飛,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借鑑範本。他呼籲各國結合自身特性,挖掘文化生命力,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現代化道路。

在百年變局加速推進下,中國現代化道路的生命力與影響力將愈發凸顯,為世界提供更多可能性。

◎來源|中新社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林毅夫: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式現代化」,為什麼普遍不成功?
林毅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兩岸人民共同的追求
林毅夫:我幸運地生活在一個充滿希望和機遇的民族復興時代
林毅夫:當中國經濟總量是美國兩倍時…
中國繁榮富強正成為現實 為各國探索現代化道路提供新選擇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