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易釧|一位退休校長的南京行

By 池易釧 / 2025-08-26 17:43:15 /
大陸名勝
摘要:

俗曰:「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能夠千里迢迢來到南京、蘇州,親眼目睹南京的繁榮,蘇州的純樸,更能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殺的悲情,和中國英勇戰士們為了抵抗日軍的南京保衛戰真相。南京行滿載而歸,留下終身難忘,美好的回憶。


◎作者|池易釧(高中退休校長)

xxx中山陵,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圖源:研學建築

壹、前言


2025年7月8日,余抱持著愉悅又期待的心情,搭機前往南京,進行歷史文化之旅。本人赴大陸參加過多次學術研討會,和參觀各省著名景點,但南京是生平第一次前往,感覺較陌生又好奇。即然來到南京,就應該先了解一下南京的歷史淵源,「南京市」是江蘇省的省會,簡稱「寧」,土地面積約6千5百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9百萬人,是江蘇省的政經、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長江三角洲的重要經濟城市;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朝代或政權定都於此,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目前所看到的南京,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經濟蓬勃發展,已改變了明清和民國留下的城區格局,從前的古都已高樓大廈林立,街道寬敞整潔、井然有序,人民安居樂業,真誠對待賓客,令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貳、南京行心得


一、參觀「南京民間抗日戰爭紀念館」:此館為民間有心人士投入巨資設立的,其主要目的是要讓人們知道南京被屠殺的悲情,更可明嘹一群有血性男兒拚死抵抗日軍的南京保衛戰;內部收藏很多寶貴的抗戰資料和實物,以及陳列很多對日抗戰的英雄事蹟和烈士們的遺照。歲月如梭,當年的艱難已變成今日影視裡輕而易舉的神話,那些僥倖生存下來的老兵,目前在南京城裡僅剩3人;這些曾經博命保國的老兵們一度生活困苦,得不到照顧;在2005年成立了「1213志願者同盟」,才開始展開關懷老兵活動,透過走訪和資助,讓生活困苦的老兵們每個月有資助補貼,無依無靠的老兵進住養老院。從館內的各項資訊和遺物,誠令前來參訪的賓客能夠深深體會,當年日本人的野心和野蠻,以及英勇的戰士為了保衛國家犧牲很多寶貴的生命,烈士們奮鬥的精神可成為後代子孫的典範,令人敬佩不止。

xxx南京民間抗日戰爭紀念館內的《南京保衛戰殉難將士名錄》。圖源:南京民間抗日戰爭紀念館

二、參訪「東南大學」:是一所中國近代最早成立具有現代意義的高等學府之一,此校於1902年由三江師範學堂創建,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輝煌燦爛的校史,學校歷經時代的變遷先後曾多次更換校名,在1988年校名又更回東南大學至今。進入校園眼前目睹一座綠色屋頂的大樓,即是學校大禮堂,團員們一起拍照留念;然後經學校接待人員引導步入「校史館」,此館舍建於1918年,是學校現存最早之建築,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館內共分三個展廳,依時空背景,分別為第一展廳從1902~1949年,第二展廳從1949~1988年,第三展廳從1988年至今。東南大學是「以科學為名」、「以人才報國」的辦學目標;在國內外聞名的菁英翹楚名單陳列在「院士牆」上,可謂英才寰宇,引以為傲。一百多年來為國家、社會培育成千上萬無計其數的優秀人才。

三、參訪「吳健雄紀念館」:吳健雄博士生於1912年5月31日,是江蘇省太倉縣瀏河鎮人,是世界聞名的傑出物理學家,是華人幾千年文明史上第一位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女性科學家;她最著名的一項科學研究,是利用實驗方式驗證了「宇稱不守恆」,這項研究令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人當時成為轟動全世界物理學界的風雲人物。

1999年吳博士逝世兩週年之際,東南大學為了表彰她對科學研究的偉大貢獻,經政府批准,在校園內建造了一棟五層樓高的「吳健雄紀念館」,於2002年落成啟用,館內收藏了她先生和家屬所捐獻吳博士生前所獲頒的各項獎章、獎狀及手稿等遺物,以勉勵後學奮進,並緬懷吳博士的道德人格和學術風範。

四、參觀「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此館位於南京市玄武曲,占地面積9萬平方米,共分東、中、西三個區域,館內設有一系列展館和史料陳列。東區主要是行政院舊址、馬廄和東花園;中區主要是國民政府總統府及所屬機構;西區是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秘書處及參謀本部。南京總統府曾是明朝漢王府、清朝兩江總督署和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1912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府,孫中山在此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如今已成為南京市的重要旅遊景區。

xxx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1912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府,孫中山在此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圖源:維基百科

五、參觀「中山陵」: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於北平,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遵照他的遺願,在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為其修建陵墓。中山陵於1926年1月開始興建,1929年祭堂主要建築完成,當年6月1日國民政府舉辦「奉安大典」,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正式入葬陵寢。中山陵的設計,整體平面呈現獨特的「自由鐘」形式,從入口牌坊上的「博愛」,到陵門上的「天下為公」,最後到祭堂門額上的「民族」、「民生」、「民權」;主要建築從低到高一路登上392台階,陵墓主體建築是採用中國古典宮殿式的大屋頂造型,以藍白色調和嚴謹的建築構型表現出沉靜恢弘的氣度,是中國墓葬中最有氣勢的經典作品,遊客來南京幾乎必到的景點。

xxx南京中山陵,孫中山先生的陵墓,祭堂門額上寫有「民族」、「民生」、「民權」。圖源:維基百科

xxx陵門上寫有「天下為公」。圖源:研學建築

六、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是大日本帝國在侵華戰爭初期,攻佔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後,執行佔領與掃蕩,對當地平民、婦孺與戰俘實施屠殺、強姦、搶劫等一系列殘酷之戰爭罪及反人類罪的惡行。大屠殺是自1937年12月13日攻佔南京後開始,持續6週以上,直至1938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調查結果,認為在大屠殺中有20萬至30萬中國平民和戰俘遭到日軍殺害。南京市政府為了悼念大屠殺死難者及遭凌辱的慰安婦,逐與民間組織在當年日軍進行大規模屠殺的部分地點和遇難著叢葬地的部分遺址上,經多年的規劃籌設陸續完成,於1985年落成開放。紀念館的建築是以黑灰素白線條造型呈現,以營造出「殺戮」、「抗爭」與祈望和平為主軸。參訪當天在解說員引導下,與團員們進行簡短悼念默哀獻花儀式,隨即導覽參觀。在路過的一面牆上,很顯著的看到刻有「遇難著300000」的大字,令人怵目驚心。在館內參觀的人潮眾多擁擠,但大家均以肅靜的心情,目睹豐富的史料、實物、影像和倖存者照片,以及滿牆死難者姓名,更有還原的現場實景和挖掘出的遇難者遺骸坑,這可以證明當時發生在南京的大屠殺,是如此的殘酷和悽慘。

xxx路過的一面牆上,很顯著的看到刻有「遇難著300000」的大字,令人怵目驚心。圖源:網路圖片

xxx圖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雕塑廣場的《家破人亡》雕塑。圖源:人民網

七、參觀「雲錦博物館」:雲錦是南京最著名的特產之一,於2004年正式成立,至今已有千年歷史,這一古老的紡織工藝,因其絢麗多姿,美如天上雲霞而得名。雲錦在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品,所織成的龍袍為最高水準的代表作。博物館展廳面積約4300平方米,展品有近千件雲錦文物及相關實物 ;在生產工藝大廳裡,有多台高達兩層樓的木織機在現場進行生產展示;木織機必須由兩人一起操作,一人在上面提花,另一人在下方織造,一天只能織出五、六厘米,工作人員操作時務必頭腦清楚、專心、耐心、精心。此工藝至今無法用機器取代之,誠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記。

八、參觀「拙政園」:驅車來到蘇州,首先參觀拙政園;此園建於1509年明代正德四年,至今已超過500年歷史,它和留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合稱「中國四大名園」,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古典園林,占地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滿著詩情畫意,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園林分為東、西、中等三部分,各具特色。東園以松林草坪、竹塢區水為主,內有主廳蘭雪堂,是入園遊賞的第一景,尚有芙蓉榭、天泉亭等景點;西園的水池成曲尺形,其特徵為台館分峙,迴廊起伏,水波倒影,以主體建築三十六鴛鴦館而聞名,另有塔影亭、留聽閣、與誰同坐軒、倒影樓、浮翠閣等景點;中園是整座園林最精華的部分,池水面積占了三分之一,池廣樹茂,景色怡然,主體建築以「遠香堂」為中心,周邊圍繞著香洲、荷風四面亭、見山樓、小飛虹、枇杷園等景點。拙政園環境優雅,陳設古色古香,園區寬廣、整潔,是旅客到蘇州必訪的景點。

xxx拙政園建於1509年明代正德四年,至今已超過500年歷史,是旅客到蘇州必訪的景點。圖源:池易釧

九、遊覽「甪直古鎮」:古鎮昔稱「甫里」,當地民房目前尚保留明清朝代的風格;古鎮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唐代詩人陸龜蒙、明代詩人高啟都曾居住在此,並留下詩作。鎮內有小橋流水,各式各樣的石板橋、石拱橋40座,旅客可以搭乘手搖船巡禮古鎮的風采。今天在導遊帶領下,參觀古鎮內幾個重要景點。(一)葉聖陶紀念館:葉聖陶是著名教育家,亦是作家,他在1917~~1922年任教於第五高小,在甪直開始他的文學創作。(二)萬盛米行:是葉聖陶著名小說「多收了三五斗」裡的原形,前有售米櫃台,後有大院陳列當時的農具。(三)蕭芳芳演藝館:香港聞名的電影明星蕭芳芳的故居,演藝館位於蕭家老宅,內有陳列一些蕭芳芳的演藝照片。(四)保聖寺:建於公元503年梁朝天監二年,是一座千年歷史的禪寺,在鼎盛時期有五千間殿堂,一千多個和尚,至今保存了九尊國寶級文物「古羅漢像」;在保聖寺旁有一座清風亭,相傳是陸龜蒙讀書的地方,亭後方有兩株參天古銀杏,相傳為先生手植,已有一千多年了;而清風亭旁即為陸龜蒙之墓。

xxx甪直古鎮保留明清朝代的古鎮風采。圖源:池易釧

十、參觀「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此館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是由7棟建築組成,面積約2000平方米。1935年由中將楊普慶出資建造的,為水泥磚瓦結構的二層洋房。1937年12月侵華日軍佔領南京後,被日軍徵用改為慰安所。2014年6月7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以「利濟巷慰安所舊址」之名,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xxx圖為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圖源:兩岸犇報

十一、參觀「六朝博物館」:是一個專題斷代史的博物館,亦是中國展示六朝文物最完整的遺址博物館;其座落在六朝建康城考古遺址一角,館內基本陳列分為三個篇章。地下一層展廳「六朝帝都」;主要是考古挖掘出一段長25米的城牆和大型排水遺蹟,展現六朝時期的都城建設,以及老百姓的食衣住行風貌。地上三層分別以「六朝風采」、「六朝人傑」和「回望六朝」展出,以審美的視覺,來展示南京在六朝時期璀璨文化。因停留時間有限,只能短暫參觀,無法大飽眼福,真可惜。

十二、參訪「南京市中山小學」:與團員蒞臨學校後,校長莊永洲與行政團隊在校門口歡迎大家到訪,隨即由莊校長帶領大家校園巡禮,介紹校園內各種花木,一年四季全校師生均能欣賞美麗茂盛的花朵,令人心曠神怡身心愉快。進入書法教室,觀賞學生精湛的作品;進入茶藝教室,在小朋友的簡介下,認識茶藝的技能,然後每人分享一瓶特製的茶水,喝起來口感真的不一樣。尚有參觀古琴、國畫、棋藝等教室;讓賓客們能深入了解學校辦學的特色。

緊接著與團員聆聽莊校長的簡報,明瞭學校的校史、概況和教育目標。南京市中山小學(原名中山門小學),是陶行知學生陳性松於1928年創辦的;歷經80多年的辦學歷練,在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下,如今已成為一所辦學理念新,教育特色鮮明、社會效益顯著的南京市實驗小學。其教育目標是「一種精神」、「三個注重」。所謂「一種精神」:即孫中山先生的「博愛」精神,要把「天下為公」的思想融入辦學理念,如血液般的注入在全校師生的精神上,代代相傳。所謂「三個注重」:即「注重中西合璧」、「注重知行合一」、「注重順天致性」。指引學生體現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胸懷世界,順應兒童天性,讓兒童追求更美好的願景。

接下來進行教師座談交流,在校方精心安排採分科分組座談,大家交流分享熱絡,欲罷不能。最後全體團員和莊校長的行政團隊在校門口合影,留下美好的學術交流。

十三、參訪「牛首山佛頂宮」:此宮位於南京牛首山遺址公園,斥資40億人民幣建造這座現代佛教的藝術殿堂;整個佛頂宮是蓋在廢棄礦坑上,總面積約13.6萬平方米,分為地上三層、地下六層兩大部分景區;而地下40米處供奉著世界上唯一的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走進宮內的禪境大廳,在中央有一尊象牙白玉製的釋迦牟尼臥像全長7.5米,能360度緩慢旋轉,再搭配佛教的音樂更顯得莊嚴。佛頂宮舍利大殿,金碧輝煌,四處都是不同造型的神佛雕像,太壯觀了。舍利大塔高21.8米,以錫、青銅打造,由當時400多個工藝師共同打造完成,可以在上面欣賞到各種工藝技術,誠令人嘆為觀止。台灣同胞入宮參觀有免費的禮遇,能有機會造訪佛教偉大的藝術殿堂,終身難忘,回味無窮。

xxx象牙白玉製的釋迦牟尼臥像全長7.5米,能360度緩慢旋轉。圖源:池易釧

xxx舍利大塔高21.8米,以錫、青銅打造,由400多個工藝師共同打造完成,令人嘆為觀止。圖源:池易釧

參、結語


俗曰:「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能夠千里迢迢來到南京、蘇州,親眼目睹南京的繁榮,蘇州的純樸,更能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殺的悲情,和中國英勇戰士們為了抵抗日軍的南京保衛戰真相,也能體會當年大日本帝國的野心和野蠻,讓成千上萬的中國人犧牲寶貴的生命。過程中也有學術交流,造訪東南大學、南京中山小學;也概略了解吳健雄博士的豐功偉業;也參觀幾個博物館,瞭解南京、蘇州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淵源。最後行程是參觀牛首山佛頂宮,其築構宏偉,造型獨特,內部金碧輝煌,有無數的神佛雕像,最特別的是全長7.5米釋迦牟尼臥像,能360度緩慢旋轉;而高21.8米的舍利大塔以錫、青銅打造,由400多個工藝師共同打造完成,可以在上面欣賞到各種工藝技術,真是嘆為觀止,令人莫齒難忘。南京行滿載而歸,留下終身難忘,美好的回憶。

◎作者|池易釧(高中退休校長)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神奇敦煌:古絲路多元文明交匯地
千年古都大同 從北魏見證時代更迭至今
新疆那麼大,可以怎麼去?讓這些漂亮照片告訴你
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產,為什麼是泉州?
一路躺著看風景!大陸推出西安往返烏魯木齊的動臥列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