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海生|大國利益下的犧牲品:從川普「28點和平方案」看台灣未來
這不是高談闊論的地緣政治,而是台灣子孫的前途。台灣的前途,究竟要靠誰來決定?要共享和平紅利、還是要被掏空出賣後的台灣、或是殘破的台灣,這是每一個台灣人必須冷靜、清醒、深刻思考的問題。
◎作者|浚海生(政治工作者)
202511月25日,賴清德勗勉中部救災部隊。圖源:總統府當川普拋出「28點俄烏和平計畫」時,全球的目光都放在:美國又一次以自身利益為中心,試圖主導戰爭的結束。而這份計畫最令人震驚的並不是內容,而是缺席的當事者。在攸關生死存亡的談判桌上──烏克蘭沒有座位。歐洲沒有席次。談判僅由美國與俄羅斯、兩個大國在利益盤算下進行,無須考慮烏克蘭的利益。
於是,和平不是基於正義,而是基於交換。停戰不是建立在主權,而是建立在勢力範圍。而被迫接受結果的,就是前線犧牲的人民。這就是大國政治的現實:當你越弱,你越沒資格發聲。當你越依賴,和平不是你的選擇,而是別人的決定。台灣,準備好面對這個現實了嗎?
2025年10月17日,川普和澤倫斯基在白宮會晤結束後,澤倫斯基在白宮旁的拉法葉公園外舉行記者會。圖源:翻攝自X俄烏戰火尚未完全熄滅,台灣卻已是下個被討論的焦點。越來越多國際戰略學者指出:兩岸未來的和平與衝突,巨大的變數不在台灣,也不在北京,而是在華盛頓。那麼問題來了:在未爆發戰爭之前,或者在最壞情況—戰後,台灣到底想要哪一種模式?
是「兩岸中國人自家人共同協商自己的問題」,還是「由美中兩大國決定台灣未來的安排」?這不是政治立場的問題,這是權力現實的問題。俄烏的處境提醒我們:如果台灣把所有命運都交給外國,那麼真正談判的那一天,台灣有可能像烏克蘭一樣,沒有份。
台灣人民得清醒:到底什麼對台灣更有利?台灣不是烏克蘭,兩岸有更深的歷史、同根同源及更強的經貿依賴,也有更多的互動空間;但台灣也可能重蹈烏克蘭的覆轍:被大國捧在手上當棋子及川普所說的筆尖,一旦棋局要收攤,台灣人民才發現—原來自己從來沒資格下指令。
2025年11月26日,賴清德主持「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記者會。圖源:總統府因此,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支持誰、討厭誰」,而是:台灣要不要有自己的談判能力?台灣願不願意在兩岸之間找到可以自主的位置?台灣能否在美中競逐中,確保不是被犧牲的一方?
這不是高談闊論的地緣政治,而是台灣子孫的前途。台灣的前途,究竟要靠誰來決定?要共享和平紅利、還是要被掏空出賣後的台灣、或是殘破的台灣,這是每一個台灣人必須冷靜、清醒、深刻思考的問題。
◎作者|浚海生(政治工作者)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 台灣如何塑造和平未來?與其「兵推」不如正視「和平統一推」
‧ 九三抗戰勝利記念日,台灣最不該缺席|犇報快評
‧「和平反戰」打壞民進黨、黑熊學院和美國的撈錢好生意|犇報快評
‧ 不要讓美國與民進黨抹滅台灣人追求愛與和平的能力
‧ 沒有「中國何時侵台」的問題,只有「美國何時需要戰爭」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