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悲劇帶來的思考:顏色革命作為新保守主義的侵略行動
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出現了兩股影響力巨大的思路,一個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歷史終結論」,另一個是「新保守主義」。新保守主義是說,在蘇聯解體後,美國是世界唯一超強,它應當利用這個時機,以它自己為模式,在全世界推行民主制度。推行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武力推翻非民主政體,一種是通過群衆運動來改變非民主政體。於是乎,顏色革命就應運而生了。
◎作者|彭文逸(專欄作家、旅美政治評論家)
我們有一句老話:「退後一步,海闊天空」。普京說,我已經在烏克蘭邊境部署了十萬大軍,美國,北約,你們聽好,你們必須停止東擴,你們必須退後一步,否則…。美國和北約怎麽回答的呢?他們的答復是,沒這回事,我們就是要東擴,你看著辦吧。現在怎麽樣了呢?普京動手了!
從我們中國人很古老的觀點來看,這個仗是不該打的。可是,我們中國人的邏輯不適用於西方。我們曾經全心全意地接受西方的各種說法,尤其是西方一直說,中國在南海的行為是「侵略性」,大陸對台灣的種種動作是「侵略性」,我們中間絕大多數人都被這種說法麻痹,總是認為中國,或者中共,侵略成性,而美國是講理的,是守法的,是文明的。這個成見根深蒂固,非常非常難打破。
現在,普京明顯地是「侵略」了烏克蘭,違反了國際法。可是,也有許多人相信,他是被拜登逼的,不得不動手。拜登給他設置了圈套,引誘他向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目的是搗亂歐洲與俄羅斯的油氣合作,使美元回流,幫助解決美國內部的嚴重通脹和赤字問題。無論如何,就以實際行動來說,普京的確是入侵了烏克蘭。那麽,俄羅斯是不是具有「侵略性」呢?
俄羅斯人,或者斯拉夫民族,一向被稱為戰鬥民族,這是否等於具有侵略性呢?可以這麽說,俄羅斯人碰到對方強硬時,傾向於以硬碰硬的方式回應。北約的東擴導致普京下定決心,不讓北約繼續東擴。他向美國和北約提出了嚴峻的要求,表示,如果繼續東擴,他會做出強烈反應。陳兵十萬,表示他不是虛聲恫嚇。
所以,問題是,為什麽北約還硬是要東擴?東擴是不是也具有「侵略性」呢?如果認為東擴不是「侵略」,而普京的回應是「侵略」,算不算「雙標」呢?
自從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雷根政府不東擴的承諾在1997年被柯林頓打破了,其後北約繼續東擴,總共五輪,一直擴展到俄羅斯邊境。這是歷史事實。當然,每個國家都有選擇的自由,中東歐國家,原先是華沙公約的成員國,後來願意加入北約組織,照說,俄羅斯管不到。西方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前蘇聯對這些國家的控制,不得人心。所以,雖然雷根政府當年的確對戈巴喬夫作出了承諾,但這好像不能作為干預這些國家,禁止它們加入北約的理由。
只不過,事情並不是那麽黑白分明。這裡面還牽涉到一個新生事物,那就是顏色革命。顏色革命是外力,借某國內部產生的不滿情緒,加以擴大化,暴力化,將本來可以內部解決的問題演變成「改變政權」(regime change)的後果。
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出現了兩股影響力巨大的思路,一個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歷史終結論」,另一個是「新保守主義」。前者傳遍世界,得到舉世公知的認可,後者聲名沒有前者大,可是影響深遠。前者是說,民主政治制度與市場經濟制度形成完美的制度結合,從今以後不再需要演進,所以歷史到此終結。後者是一位名叫凱根(Robert Kagan,《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智庫大佬)提出的,此人被稱為新保守主義的教父,他提出的新保守主義應當說是歷史終結論的行動方案,就像列寧的《怎麽做》(What is to be Done, 即建立共產黨,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共產主義的行動方案一樣。
新保守主義是說,在蘇聯解體後,美國是世界唯一超強,它應當利用這個時機,以它自己為模式,在全世界推行民主制度。推行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武力推翻非民主政體,一種是通過群衆運動來改變非民主政體。武力推翻的代價很大,所以,盡可能應當用發動群衆運動來達到改變政體的目的。於是乎,顏色革命就應運而生了。
2001年,小布希進入白宮,他對外交一竅不通,所以外交事務就落到副總統錢尼,國防部長倫斯佛爾德和國務院內外的其他新保守主義信徒的手裡。非常湊巧的是,就在這個時候,911事件爆發了,這些信徒覺得時機來臨了,所以他們立刻就拿阿富汗作為新保守主義的第一個試驗場。當然,一個試驗場是不夠的,他們要向更多的國家推動民主化,所以隨即炮製了薩達姆·海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論述,並慫恿當時的國務卿鮑爾到安理會,拿了一瓶白粉末,說是證據,並在沒有得到安理會通過的情況下,入侵伊拉克,顛覆了它的政府。(鮑爾對此深感後悔)
凱根不但是小布希團隊的外交顧問,他隨後也是歐巴馬前後兩位國務卿,希萊利和克里的外交顧問。從2001年開始,新保守主義在兩條道路上瘋狂運行,一股力量是在中東推行顏色革命,另一股力量就是向中東歐國家擴張北約和在這些國家搞顏色革命。2015年,當顏色革命即將推翻敘利亞的阿薩德政府時,普京出手了,暫時擋住了這股力量在中東的擴張。但是,顏色革命繼續隨著北約東擴向俄羅斯的邊境挺進。
長話短說,歐巴馬進入白宮後,他就把烏克蘭事務交由副總統拜登負責。負責什麽呢?負責扶植烏克蘭的親美派,壓制烏的親俄派。也是非常湊巧,當時在國務院主管歐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不是別人,正是盧嵐(Victoria Nuland)。盧嵐是何許人呢?盧嵐不是別人,她是新保守主義教父凱根的夫人,顏色革命的一流操盤手。這位老娘相當霸道,2013年尾,她開始直接介入烏克蘭廣場的示威活動,親自到現場替示威者打氣,並調動許多美國政要到現場助威,包括拜登老友,參議員麥肯恩等。示威活動越搞規模越大,並且從和平示威轉向暴力行動,造成上百人死亡。終於,到2014年初,他們趕走了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Yanukovych),扶上了親美的猶申科(Yushchenko)。
這是說,烏克蘭跟拜登有密切的個人關係,它之成為親美政權是拜登個人和他團隊的成就,而且他的二兒子在烏克蘭也賺的盆滿鉢滿。盧嵐現在被他提升,成為國務院第三號人物。這就是為什麽拜登個人非常想把烏克蘭拉進北約,雖然德法兩國對此持保留態度。我們當然不知道拜登對澤連斯基作出什麽承諾,可是,澤連斯基似乎相信,烏克蘭能夠依靠拜登的力量加入北約。可是,事實證明,這個信心是誤植了。
為了這個誤植的信心,烏克蘭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價。這個不幸事件的責任應當由拜登,普京和澤連斯基三人承擔,而躲藏在這場悲劇背後的是一套具有侵略性的行動方案,即新保守主義。歷史終結論的創始人已經改口,因為他發現,歷史並沒有終結。諷刺的是,這一套行動方案卻依然在為人類(阿富汗,中東,烏克蘭)製造無盡的苦痛。
【您可能有興趣】
‧ 烏克蘭戰局分析:當制裁無法逼垮俄羅斯、反倒拖全世界下水
‧ 俄羅斯如何一步步被逼到牆角?專家解釋30年來龍去脈
‧ 馬丁‧雅克:美國正在犯下兩個巨大的錯誤!
‧ 米爾斯海默:我們美國把俄羅斯推向中國懷抱,太傻了
‧ 2022年:俄軍揮師,美國霸權坍塌之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