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斯海默:烏克蘭危機的真正根源和可能的走向

By 觀察者網 / 2022-07-14 16:51:33 /
美國
俄羅斯
烏克蘭
摘要:

米爾斯海默是美國著名國際關係學者,是美國持「進攻性現實主義」鷹派立場的學者。他認為,烏克蘭危機的根源在於由美國領導的行徑,尤其發生戰爭後,拜登政府使這場衝突持續升級對全球秩序造成衝擊。米爾斯海默認為歷史將嚴厲評判美國及其盟國對烏克蘭極其愚蠢的政策。

【犇報編按】


米爾斯海默是美國著名國際關係學者、現實主義理論宗師,著有國際關係經典著作《大國政治的悲劇》,是美國持「進攻性現實主義」鷹派立場的學者。本文為作者6月16日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歐洲大學研究所發表的演講,經陸媒《觀察者網》翻譯。他認為,烏克蘭危機的根源在於由美國領導的行徑,美國對烏克蘭實行的外交政策在普京和其他俄國領導人看來,是對俄羅斯的生存威脅。他指出,發生戰爭後,拜登政府對戰爭爆發的回應是加倍打擊俄羅斯,使這場衝突持續升級對全球秩序造成衝擊,還可能導致大國核對抗,引發全球災難。米爾斯海默認為美國在領導烏克蘭走上毀滅之路,而歷史將嚴厲評判美國及其盟國對烏克蘭極其愚蠢的政策。本文原刊於《觀察者網》,兩岸犇報經授權全文轉載,供讀者參考。


◎作者|米爾斯海默;翻譯|李碧琪

xxx2022年2月27日愛沙尼亞民眾為支持烏克蘭而舉行的大規模示威遊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Twitter上感謝他們。圖片來源:澤倫斯基推特

烏克蘭的戰爭是一場多層面的災難,這場災難未來很有可能會變得更加糟糕。當打贏一場戰爭時,人們很少關注戰爭發動的原因,但當這場戰爭帶來的後果是災難性的,瞭解戰爭是如何發生的就變得至關重要。人們想知道:我們怎麼會陷入這種可怕的局面?

在我的一生中,我兩次見證了這種現象:第一次是越南戰爭,第二次是伊拉克戰爭。對於這兩種戰爭,美國人民都想知道他們的國家怎麼會誤判這麼嚴重?由於美國及其北約盟國在烏克蘭危機發生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而且現在又是推動戰爭持續的主力,因此我認為評估西方對這場災難的責任是合適的。

我今天將提出兩個主要論點。

第一點,美國對烏克蘭戰爭的發生負有主要責任。我這麼說不是在否認是普京發動了戰爭這一事實,他確實要對俄羅斯的戰爭行為負責。我也不是要為美國的歐洲盟友開脫,不過它們在烏克蘭問題上主要是跟隨華盛頓的腳步。我的核心觀點是,美國對烏克蘭實行的外交政策在普京和其他俄國領導人看來,是對俄羅斯的生存威脅,多年來他們一直在反復強調這一點。具體來說,我說的是美國執意要將烏克蘭納入北約,使其成為俄羅斯邊境上的一個西方堡壘。拜登政府不願意通過外交手段消除美俄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在2021年,美國再次承諾要將烏克蘭納入北約。而普京對此的回應是在今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

第二,拜登政府對戰爭爆發的回應是加倍打擊俄羅斯。美國及其西方盟友致力於在烏克蘭快速地擊敗俄羅斯,並採用全面制裁來大大削弱俄羅斯的力量。美國不想用外交方式解決戰爭,這意味著戰爭可能會拖上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這一過程中,已經遭受重創的烏克蘭將承受更大的傷害。從本質上講,美國正在把烏克蘭耍著玩。此外,戰爭還有升級的危險,因為北約可能被拖入戰爭泥潭中,而且核武器可能會被搬出來使用。我們正生活在危險的時代。

xxx逃往國外的烏克蘭難民。圖片來源:聯合國難民署

現在讓我更詳細地闡述我的論點,首先描述一下關於烏克蘭衝突原因的普遍看法。

普遍看法


西方普遍堅信,普京是造成烏克蘭危機及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的罪魁禍首。在西方宣傳中,他被描繪為一個有稱帝野心的君主,他們說,他一心想要征服烏克蘭和其他國家,建立一個與前蘇聯有些相似的大俄羅斯。他們認為,烏克蘭是普京稱霸的第一個目標,但不是最後一個。正如一位學者所言:「普京正在致力於實現這樣一個陰險的長期目標:將烏克蘭從世界地圖上抹去。」如果普京真是這麼認為的,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以及北約增加其在東歐的軍事力量是完全合理的。畢竟,俄羅斯帝國勢力必須被遏制。

雖然主流媒體和幾乎每一位西方領導人都不斷地重複這種說法,但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它。傳播這種普遍看法的人所提供的證據與普京入侵烏克蘭的動機幾乎沒有任何關係。例如,有些人強調,普京說過烏克蘭是一個「晚近出現的國家」,或者說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然而,這種意義不明的話並不能論證他因此就選擇發動戰爭。還有人說,普京說過他把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視為有共同歷史的「一個民族」,但這確實也是歷史事實。還有人指出,普京稱蘇聯的解體是「本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不過,普京還說過:「誰不懷念蘇聯,誰就沒有良心;誰要是想回到蘇聯,誰就沒有腦子。」還有人指出,他在一次演講中宣稱:「現代烏克蘭完全是由俄羅斯創造的,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由俄國共產黨創立的。」但正如他在那次演講中提到烏克蘭今天的獨立時所說的:「當然,我們無法改變過去的事件,但我們至少必須公開和誠實地承認它們。」

要證明普京決心想要征服整個烏克蘭並將其納入俄羅斯,就必須證明這幾點:首先,他認為這是一個有必要達到的目標;其次,他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目標;第三,他打算追求這一目標。目前公開記錄中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普京在2月24日派遣軍隊進入烏克蘭時,正在考慮甚至打算結束烏克蘭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歷史,使其成為大俄羅斯的一部分。

事實上,有許多重要證據表明普京承認烏克蘭是一個獨立國家。在2021年7月12日,在一篇關於俄烏關係的文章中,普京告訴烏克蘭人民:「你們想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我非常支持!」雖然持前述普遍看法者經常將這看作是他的帝國野心的證據。關於俄羅斯應該如何對待烏克蘭,他寫道:「答案只有一個:尊重。」他在這篇長文的結尾寫道:「至於烏克蘭將成為什麼樣的國家?——這要由其公民來自行決定。」我們很難將這些說法與他想將烏克蘭納入一個更大的俄羅斯的說法聯繫在一起。

xxx5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峰會。新華社 衛星社

在2021年7月12日的那篇文章中,以及在今年2月21日的一次重要講話中,普京強調,俄羅斯接受「蘇聯解體後形成的新地緣政治現實」。他在2月24日宣佈俄羅斯將進攻烏克蘭時,第三次重申了這樣的觀點。特別是,他宣稱「佔領烏克蘭領土不是我們的計畫」,並明確表示尊重烏克蘭的主權,除非「烏克蘭現今的領土範圍會一直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發展甚至其存在。」所以實際上,普京並不想吞併烏克蘭;他主要是想確保烏克蘭不會成為西方侵略俄羅斯的「跳板」,這個我等會再具體說。

有人可能會說,在發動戰爭的動機上,普京撒謊了,他試圖掩飾他的帝國野心。我寫了一本關於國際政治中撒謊的書:《領導人為何撒謊:國際政治中關於撒謊的真相》。實際上,我清楚地知道,普京沒有撒謊。首先,我的一個主要發現是,領導人之間不怎麼撒謊;他們更經常對本國的民眾撒謊。關於普京,無論人們如何看待他,他之前並沒有對其他領導人撒謊的先例。雖然有人斷言他經常撒謊,是個不可信的領導人,但很少有證據表明他對外國民眾也撒謊。此外,在過去兩年中,他在許多場合公開闡述了他對烏克蘭的看法,他一直強調他主要關注的是烏克蘭與西方的關係,特別是與北約的關係。他從來沒有暗示過他想讓烏克蘭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如果這種行為都是他巨大謊言世界中設計好的一部分,那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也許要說明普京並非一心想要征服和吸收烏克蘭的最佳證據是莫斯科從一開始就採用的軍事戰略。俄羅斯軍隊並沒有試圖征服整個烏克蘭。如果要征服整個烏克蘭將需要採用經典的閃電戰戰略,地面裝甲部隊在航空兵的配合下迅速攻克整個烏克蘭。然而,俄羅斯一開始並不打算用此策略,因為俄羅斯一開始派出的軍隊總共只有19萬名士兵,這對於征服和佔領烏克蘭來說是太小的力量。畢竟,烏克蘭不僅是大西洋和俄羅斯之間最大的國家,而且人口超過4000萬。就像我所猜測的,俄羅斯奉行的是有限目標戰略,它只想攻佔或威脅基輔,並征服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大片領土。總之,俄羅斯當時並沒有能力征服整個烏克蘭,更沒有能力征服東歐其他國家。

xxx3月5日,民眾經烏克蘭基輔西部城鎮伊爾平撤離。圖片來源:新華社,迭戈·埃雷拉攝

正如拉姆齊·瑪律迪尼(Ramzy Mardini)所觀察到的,另一個能說明普京只想實現有限目標的是,沒有證據表明俄羅斯正準備在烏克蘭培植一個傀儡政府,在基輔培養親俄領導人,或者是採取任何政治措施,使傀儡政府有可能佔領整個烏克蘭並最終將其納入俄羅斯。

再進一步說,普京和其他俄羅斯領導人肯定能從冷戰中知道,在民族主義時代,佔領其他國家總是會使自己陷入泥潭的道理。蘇聯在阿富汗的慘痛經歷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不過與當前俄烏問題更相關的是莫斯科與其在東歐的盟友的關係。蘇聯在東歐地區保持著巨大的駐軍勢力,並干涉了位於該地區的幾乎每個國家的內政。然而,這些盟友卻經常成為莫斯科的眼中釘。蘇聯在1953年鎮壓了東德的一次重大叛亂,然後在1956年和1968年分別入侵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以保持它們不脫離華約。1956年、1970年和1980-1981年這幾年,波蘭國內都出現了嚴重的動亂。儘管波蘭當局平定了這些事件,但它們提醒人們,蘇聯的干預可能是必要的。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經常給莫斯科帶來麻煩,但蘇聯領導人傾向於容忍它們的不當行為,因為它們的位置對於北約來說不能很好威懾俄羅斯。

那俄羅斯又是怎麼看現在的烏克蘭呢?從普京2021年7月12日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當時明白,烏克蘭的民族主義情緒很強大,而自2014年以來,頓巴斯戰爭極大傷害了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普京肯定知道,烏克蘭人不會張開雙臂歡迎俄羅斯的進攻部隊,即使俄羅斯擁有征服整個烏克蘭的必要力量,這也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更何況俄羅斯並沒有。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從2000年普京上台到2014年2月22日烏克蘭危機首次爆發期間,幾乎沒有人覺得普京有帝國主義野心。事實上,2008年4月在布加勒斯特舉行的北約峰會上,這位俄羅斯領導人還是受邀嘉賓,當時北約宣佈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必然會成為其成員國。當時普京對這一立場表示反對,但在美國來說無足輕重。因為在美國看來,俄羅斯力量太過弱小,根本無法阻止北約進一步擴大,就像它之前因為太弱小無法阻止1999年和2004年的北約擴張一樣。

與此相關的是,必須注意到在2014年2月之前北約擴張並不是為了遏制俄羅斯。當時俄羅斯軍事力量還較弱小,莫斯科並沒有能力在東歐推行復興主義政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前駐莫斯科大使邁克爾·麥克福爾指出,普京佔領克里米亞並不是在 2014年危機爆發之前就計畫好的;這只是對推翻烏克蘭親俄領導人的政變的一個衝動之舉。簡而言之,北約東擴並不是為了遏制俄羅斯的威脅,而是為了將自由的國際秩序擴展到東歐,讓整個歐洲大陸看起來像西歐。

xxx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的顏色革命

直到2014年2月烏克蘭危機爆發時,美國及其盟友才突然開始將普京描述成一個具有帝國主義野心、極具危險性的領導人,並將俄羅斯描述成一個必須加以遏制的強大的軍事威脅。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轉變?這種新的言辭旨在達到這樣一個根本目的:西方能夠將烏克蘭危機爆發的責任歸咎於普京。而現在,烏克蘭危機已經演變成了一場全面戰爭,必須確保在這一事件的災難性轉折中,人們只會指責普京一個人。這種指責遊戲解釋了為什麼現在西方廣泛地將普京稱之為帝國主義者,儘管幾乎沒有任何證據能夠支持這種觀點。

我們現在看一下導致烏克蘭危機的真正原因。

衝突的真正根源


烏克蘭危機的根源在於由美國領導的行徑,這使烏克蘭成為俄羅斯邊境上的西方堡壘。西方的這一戰略有三個方面:將烏克蘭納入歐盟,將烏克蘭變成一個親西方的自由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是,將烏克蘭納入北約。這一計畫是2008年4月在布加勒斯特舉行的北約年度峰會上啟動的,當時該聯盟宣佈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將成為北約成員國」。俄羅斯領導人立即做出了憤怒的回應,明確表示他們將這一決定視為生存威脅,他們無意讓這兩個國家加入北約。據一位受人尊敬的俄羅斯記者說,普京「大發雷霆」,並警告說,「如果烏克蘭想要加入北約,它只能在失去克里米亞和東部地區的情況下加入。烏克蘭將會直接分崩離析」。

威廉·伯恩斯現在是中央情報局局長,但在布加勒斯特峰會舉辦期間,他是美國駐莫斯科大使,他給當時的國務卿賴斯寫了一份備忘錄,簡潔地講述了俄羅斯對這件事的想法。用他的話說,「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俄羅斯精英階層(不僅僅是普京)眼裡最嚴重的一條紅線。在超過兩年半的時間裡,通過與俄羅斯關鍵人物的交談——從克里姆林宮黑暗角落裡的白癡到普京手下最尖銳的自由主義批評家——我還沒有發現有誰不認為烏克蘭加入北約是對俄羅斯利益的直接挑戰。」他說,北約這一行為「將被視為……扔下了戰略性的戰書。今天的俄羅斯將做出回應。俄烏關係將進入深度凍結……這將為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的干涉創造極好的機會。」

當然,在美國的政策制定者中,理解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是充滿危險的人,不止伯恩斯一個。事實上,在布加勒斯特峰會上,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齊都反對促使烏克蘭加入北約,因為他們知道這將會警告和激怒俄羅斯。默克爾最近解釋了她的反對意見。「我非常確定……普京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在他看來,這將是一場宣戰。」

xxx2015年俄法德達成明斯克協定。圖片來源:克里姆林宮

但是,布希政府並不關心莫斯科的「最嚴重的紅線」,並向法國和德國領導人施壓,要求他們同意發佈公開聲明,宣佈烏克蘭和格魯吉亞最終將加入聯盟。

不出所料,美國主導的將格魯吉亞納入北約的行為導致了2008年8月格魯吉亞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爭——就在布加勒斯特峰會後的四個月。然而,美國及其盟友繼續推進計畫,致力於使烏克蘭變為俄羅斯邊境上的西方堡壘。這些行為最終在2014年2月引發了一場重大危機,當時美國支持的一場起義導致烏克蘭親俄羅斯的總統亞努科維奇逃離烏克蘭。親美派總理亞采紐克取代了亞努科維奇的位置。作為回應,俄羅斯從烏克蘭手中奪取了克里米亞,並支持了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親俄分裂分子和烏克蘭政府之間的內戰。

人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從2014年2月烏克蘭危機爆發到2022年2月戰爭開始的8年時間裡,美國及其盟友很少將注意力放在把烏克蘭納入北約這一事情上。實際上,這個問題已經被解決了,因此,2021年危機升級以及之後的今年早些時候爆發的戰爭,北約的擴大不可能是這些事件的重要原因。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事實上,西方對2014年事件的反應是加倍執行現有戰略,將烏克蘭進一步拉入北約。美國及其盟友在2014年開始訓練烏克蘭軍隊,在接下來的8年中,平均每年有1萬名士兵受訓。2017年12月,川普政府決定向基輔提供「防禦性武器」。其他北約國家很快也加入進來,向烏克蘭運送更多的武器。

烏克蘭的軍隊也開始參加與北約部隊的聯合軍事演習。2021年7月,基輔和華盛頓共同舉行了「海風2021」(Operation Sea Breeze)演習,這是一次在黑海舉行的海軍演習,包括31個國家的海軍,直接針對俄羅斯。兩個月後,即2021年9月,烏克蘭軍隊領導了「快速三叉戟2021」(Rapid Trident 21),美國陸軍將其描述為「旨在加強盟國和夥伴國之間的協調性,以證明部隊已經準備好應對任何危機的年度演習」。北約對烏克蘭軍隊的武裝和訓練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烏克蘭在目前的戰爭中面對俄羅斯軍隊表現得如此出色。正如《華爾街日報》的一個標題所說,"烏克蘭軍事成功的秘密:北約持續多年的訓練」。

xxx美軍訓練烏克蘭軍隊。圖片來源:美國陸軍

除了北約正在努力使烏克蘭軍隊成為一支更強大的戰鬥力量外,圍繞烏克蘭加入北約和融入西方的政治情況在2021年發生了變化。基輔和華盛頓都對追求這些目標有了新的熱情。澤倫斯基總統從未表現出對將烏克蘭納入北約的熱情,他在2019年3月當選時的綱領是呼籲與俄羅斯合作以解決當前的危機,但他在2021年初扭轉了方向,不僅接受了北約的擴張,還對莫斯科採取了強硬的態度。他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包括關閉親俄電視台,並指控普京的一位密友犯有叛國罪——這肯定會激怒莫斯科。

2021年1月入主白宮的拜登總統長期致力於將烏克蘭納入北約,對俄羅斯也是極度鷹派的立場。不出所料,2021年6月14日,北約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年度峰會上發表了以下公報:

「我們重申在2008年布加勒斯特峰會上做出的決定,即烏克蘭將成為聯盟的成員,成員國行動計畫(Membership Action Plan)是該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重申該決定及隨後的決定的所有內容,包括每個夥伴國將根據其自身的優勢進行判斷。我們堅定地支持烏克蘭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和外交政策路線,不受外界幹擾。」

2021年9月1日,澤倫斯基訪問白宮,拜登明確表示,美國「堅定地支持烏克蘭的歐洲-大西洋願景」。然後在2021年11月10日,國務卿布林肯和他的烏克蘭同行德米特羅·庫萊巴簽署了一份重要檔「美烏戰略夥伴關係憲章」。該檔指出,雙方的目的是「強調……對烏克蘭實施全面融入歐洲和歐洲-大西洋機制所需的深入和全面改革的承諾」。該檔不僅明確建立在「澤倫斯基總統和拜登總統為加強烏克蘭-美國戰略夥伴關係所做的承諾」之上,而且還重申了美國對「2008年布加勒斯特峰會宣言」的承諾。

簡而言之,毫無疑問,從2021年初開始,烏克蘭開始迅速向加入北約邁進。即便如此,這一政策的一些支持者認為,莫斯科不應該擔心,因為「北約是一個防禦性聯盟,對俄羅斯不構成威脅」。但這不是普京和其他俄羅斯領導人對北約的看法,他們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毫無疑問,烏克蘭加入北約仍然是莫斯科的「最嚴重的紅線」。

xxx北約旗幟。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為了應對這一日益增長的威脅,普京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間將越來越多的俄羅斯軍隊駐紮在烏克蘭的邊境。他的目的是脅迫拜登和澤倫斯基改變路線,停止他們將烏克蘭融入西方的行為。2021年12月17日,莫斯科分別致函拜登政府和北約,要求其提供書面保證:一、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二、不會在俄羅斯邊境附近部署進攻性武器;三、自1997年以來進入東歐的北約部隊和裝備將被調回西歐。

普京在此期間發表了許多公開聲明,毫無疑問,他將北約向烏克蘭的擴張視為生存威脅。2021年12月21日,他在國防部委員會上發言時說:「他們正在烏克蘭所做的,或者說試圖或計畫做的,不是在離我們國家邊界數千公里之外的地方。這就在我們家門口。他們必須明白,我們根本沒有地方可以退縮。他們真的以為我們沒有看到這些威脅嗎?還是他們認為我們會袖手旁觀,看著對俄羅斯的威脅出現?」兩個月後,在2022年2月22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就在戰爭開始前幾天,普京說:「我們堅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因為這對我們構成了威脅,我們有論據支持這一點。我已經在這個大廳裡多次談到了這一點。」他隨後明確表示,他承認烏克蘭正在成為北約的事實上的成員國。他說,美國及其盟友「繼續向基輔現當局輸入大量現代武器」。他接著說,如果不停止這種做法,莫斯科「就要面對一個武裝到牙齒的『反俄羅斯』。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普京的邏輯對美國來說應該很有意義,因為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堅持門羅主義,這一原則規定任何遙遠的大國都不允許在西半球部署任何軍事力量。

我可能會注意到,在戰爭前幾個月普京的所有公開聲明中,沒有一絲證據表明他在考慮征服烏克蘭並使其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更不用說攻擊東歐的其他國家。其他俄羅斯領導人——包括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副外交部長和俄羅斯駐華盛頓大使——也強調了北約擴張對造成烏克蘭危機的關鍵作用。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2022年1月14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簡明扼要地說明瞭這一點,他說:「一切的關鍵是保證北約不會向東擴張。」

儘管如此,拉夫羅夫和普京讓美國及其盟國放棄使烏克蘭成為俄羅斯邊境的西方堡壘的努力完全失敗了。國務卿布林肯在回應俄羅斯12月中旬的要求時只是說:「沒有變化。不會有任何改變。」普京隨後發動了對烏克蘭的入侵,以消除他認為來自北約的威脅。

我們如今身處何處,我們即將去向何方?


烏克蘭戰爭已經持續了近四個月,我現在想對迄今為止發生的事情和戰爭可能的走向提出一些看法。我將討論三個具體問題:一、烏克蘭戰爭的結果;二、戰爭升級的可能性,包括核衝突升級;三、在可預見的未來結束戰爭的可能性。

這場戰爭對烏克蘭來說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我之前提到過,普京在2008年明確表示,俄羅斯將入侵烏克蘭以阻止其加入北約。他正在兌現這一承諾。俄羅斯軍隊已經征服了烏克蘭20%的領土,摧毀並嚴重破壞了許多烏克蘭城鎮。超過650萬烏克蘭人逃離該國,而800多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成千上萬的烏克蘭人——包括無辜平民——死亡或受重傷,烏克蘭經濟陷入混亂。世界銀行估計,到2022年,烏克蘭經濟將萎縮近50%。據估計,烏克蘭遭受了大約1000億美元的損失,重建國家將需要近一萬億美元。與此同時,基輔每月需要大約50億美元的援助,以保持政府的運作。

此外,烏克蘭在短期內幾乎難以重新利用其在亞速海和黑海的港口。戰前,烏克蘭所有進出口的大約70%——以及98%的糧食出口——都經過這些港口。這是經過不到4個月的戰鬥後的基本情況。如果這場戰爭再拖幾年,想想烏克蘭會是什麼樣子,真是太可怕了。

那麼,在未來幾個月內進行和平協議談判和結束戰爭的可能性如何?我很抱歉地說,我認為這場戰爭不可能很快結束,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將軍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等著名政策制定者都持這一觀點。我悲觀的主要原因是,俄羅斯和美國都堅定地想要贏得戰爭,不可能達成雙贏的協定。更具體地說,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使烏克蘭成為一個中立國家,放棄讓烏克蘭融入西方。但這一結果是拜登政府和美國外交政策機構的很大一部分人所不能接受的,因為這將代表著俄羅斯的勝利。

烏克蘭領導人當然是有能動性的,也有人希望他們會推動中立化,以免他們的國家受到進一步的傷害。的確,澤倫斯基在戰爭初期曾短暫地提到過這種可能性,但他從未認真將其付諸實踐。無論如何,基輔推動中立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烏克蘭的極端民族主義者擁有很大的政治權力,他們完全不願屈服於俄羅斯的任何要求,特別是那些強制烏克蘭與外部世界結成政治結盟的要求。拜登政府和北約東翼的國家——如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可能會在這個問題上支持烏克蘭的極端民族主義者。

xxx亞速營的武裝分子。圖片來源:觀察者網,圖自美媒

更複雜的是,如何處理俄羅斯自戰爭開始以來征服的大片烏克蘭領土,以及克里米亞的命運?很難想像莫斯科會自願放棄它現在佔領的任何烏克蘭領土,更不用說全部了,因為普京現在的領土目標很可能與戰前有所不同了。與此同時,同樣難以想像任何烏克蘭領導人會接受一項允許俄羅斯保留任何烏克蘭領土的協議,除了克里米亞。我希望我是錯的,但這就是為什麼我看不到這場毀滅性戰爭的結束的原因。

我現在談談戰爭升級的問題。國際關係學者普遍認為,曠日持久的戰爭有升級的強烈趨勢。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國家可能會被拖入戰鬥,暴力程度可能會增加。在烏克蘭戰爭中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美國及其北約盟國有被拖入戰鬥的危險,儘管它們已經對俄羅斯發動了代理人戰爭,但迄今為止一直能夠避免直接參戰。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可能在烏克蘭使用核武器,甚至可能導致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核衝突。這些結果可能實現的根本原因在於,雙方的賭注都壓得很高,因此誰都承擔不起失敗的代價。

我之前強調過,普京和他的副手們認為,烏克蘭加入西方國家是對俄羅斯生存的威脅,必須予以消除。實際上,這就意味著俄羅斯必須贏得烏克蘭戰爭。失敗是不可接受的。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強調,其目標不僅是在烏克蘭決定性地擊敗俄羅斯,而且還要利用制裁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巨大破壞。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強調,西方國家的目標是削弱俄羅斯,使其無法再次入侵烏克蘭。實質上,拜登政府是想要將俄羅斯從大國行列中剔除。與此同時,拜登總統本人稱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是在搞「種族滅絕」,並指責普京是「戰犯」,戰後應該予其以「戰爭罪審判」。這種言辭幾乎無助於用談判來結束戰爭。畢竟,你如何與一個實行種族滅絕的國家談判?

xxx美國用SWIFT系統制裁俄國。圖片來源:SWIFT社群

美國的政策有兩個重大後果。首先,它極大地放大了莫斯科在這場戰爭中面臨的生存威脅,並且自己也必須在這場代理人戰爭中獲勝。這就意味著美國必須打敗俄羅斯。拜登政府現在在烏克蘭戰爭中投入了太多資金——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口頭上——以至於俄羅斯的勝利將代表華盛頓的毀滅性失敗。

顯然,雙方都無法取勝。而且,一方很有可能輸的很慘。如果美國政策成功,俄羅斯人在戰場上輸給烏克蘭人,普京可能會借助核武器來挽救局勢。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5月份告知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這是導致普京可能在烏克蘭使用核武器的兩種情況之一。對於那些認為這不太可能的人,請記住,北約在冷戰期間的類似情況下也曾計畫使用核武器。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核武器,雖然不知道拜登政府會作何反應,但肯定會面臨巨大的反擊壓力,從而增加大國核戰爭的可能性。這裡有一個反常的悖論在起作用:美國及其盟國越是成功地實現了目標,戰爭就越有可能變成核戰爭。

讓我們換個角度談談,問問如果美國及其北約盟國失敗了,會發生什麼,這也就是說俄羅斯人擊敗了烏克蘭軍方,那麼基輔政府就得參與談判,擬出一份旨在盡可能地拯救該國的和平協議。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及其盟國將面臨巨大壓力,不得不更深入地參與到戰爭中去。美國或波蘭軍隊雖然不太可能被捲入到戰鬥中,但不是沒有這個可能,那麼北約就要與俄羅斯交戰了。根據海恩斯的說法,這是另一種俄羅斯人可能會借助於核武器的情況。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很難確切地指出事件將如何發展,但毫無疑問,戰爭很可能會升級到運用核武器的程度。僅僅是想想這種可能性都讓人脊背發涼。

這場戰爭可能還有其他災難性後果,由於時間限制,我無法詳細討論。例如,有理由認為戰爭將導致世界糧食危機,數百萬人將死於饑荒。世界銀行行長大衛·瑪律帕斯認為,如果烏克蘭戰爭繼續下去,我們將面臨一場「人類災難」的全球糧食危機。

此外,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已經破裂得如此徹底,需要很多年才能得到修復。與此同時,這種深刻的敵意將加劇全球的不穩定性,尤其是在歐洲。有人會說還有一線希望:由於烏克蘭戰爭,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有了顯著的改善。這在目前是正確的,但表面的改善之下其實存在著深刻的裂痕,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必然會重新表現出來。例如,東歐和西歐國家之間的關係可能會隨著戰爭的拖延而惡化,因為它們的利益和對衝突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最後,俄烏衝突已經在嚴重破壞全球經濟,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德表示,我們應該為經濟「颱風」做好準備。如果他是對的,這些經濟衝擊將影響每個西方國家的政治,破壞自由民主,並加強其左翼和右翼的反對者。俄烏戰爭的後果將推及至全球,而不僅僅是西方國家。聯合國在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提到說:「衝突的連鎖反應正在讓人類遭受著遠遠超過其承受能力的痛苦。這場戰爭,從各個方面來看,都加劇了至少一代人以來從未見過的全球生活成本危機,損害了生命、生計和我們對到2030年建立更美好世界的願望。」

結論


簡而言之,烏克蘭正在發生的衝突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正如我在演講開始時指出的那樣,它將引導世界各地的人們尋找其原因。那些用事實和邏輯來思考的人很快就會發現,美國及其盟國對這次衝突負有主要責任。美國於2008年4月將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納入北約的決定,註定會導致與俄羅斯的衝突。布希政府是這一災難性決策的主要設計師,但歐巴馬、川普和拜登政府在每一個轉捩點上都出了力,美國的盟友盡職盡責地追隨著華盛頓的腳步。儘管俄羅斯領導人非常清楚地表明,將烏克蘭納入北約將越過「最終的紅線」,但美國拒絕照顧俄羅斯最深層次的安全關切,而是無情地採取行動,使烏克蘭成為俄羅斯邊境的西方堡壘。

悲慘的事實是,如果西方沒有尋求北約向烏克蘭擴張,那麼今天烏克蘭不太可能發生戰爭,克里米亞仍然是烏克蘭的一部分。從本質上講,華盛頓在領導烏克蘭走上毀滅之路方面發揮了核心作用。歷史將嚴厲評判美國及其盟國對烏克蘭極其愚蠢的政策。謝謝。

◎來源|觀察者網;作者|米爾斯海默;翻譯|李碧琪
◎本文經觀察者網授權轉載

【您可能有興趣】
米爾斯海默:我們美國把俄羅斯推向中國懷抱,太傻了
普京逆襲積重難返的美國:非同小可的五百年大變局
黛博拉·韋內齊亞爾:誰在領導美國走向反華戰爭?
花俊雄:不要期望對俄實施極限制裁能打贏烏克蘭戰爭
對中國的新冷戰:以美國等列強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