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長江生物多樣性 輔導23.1萬漁民退捕轉業
【犇報專題】大河歸來:長江經濟帶的生態保育
【編按】從2016年1月5日至今,大陸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已整整五年。作為黃金經濟帶的長江經濟帶,不僅是大陸總量最大、腹地最廣的經濟區,也是重要的生態寶庫。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部,覆蓋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和貴州11省市,以20%左右的土地面積承載了40%以上的人口,經濟總量占全大陸的40%以上。過去環境污染的代價過大成為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的困局,為了實現經濟動能轉換,大陸官方將環境生態保育視為關鍵問題。過去5年來,長江經濟帶累計搬、改、關、轉化企業8000多家。隨著長江邊化工等傳統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關停,迫使沿線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如今,55歲的漁民王根德不再駕著漁船在長江上捕魚,而是開著一艘30多米長的工程船提供港口服務,不時能看到船尾有魚兒躍出水面。
「看來我們『洗腳上岸』後,魚兒也慢慢回來了。」來自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十里鋪鄉袁江村的王根德說。
綿延6300公里的長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孕育了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但長期以來,因為高強度的人類活動影響,長江珍稀特有物種持續衰退,經濟魚類資源量接近枯竭。
王根德家世代打魚,經歷了長江漁業資源的衰竭。「20世紀80年代,我們每天能捕100多斤魚,很多是大魚,但是21世紀開始,每天不到20斤魚,鰣魚、河豚這些種類再也沒捕到過。」他說。
資料顯示,長江幹流每年的天然捕撈量已從1954年的42.7萬噸降至近年的不足10萬噸,僅占中國淡水水產品總量的0.32%。
為了恢復長江生物多樣性,大陸官方於2020年1月1日起宣佈,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在數十萬漁民退捕轉產的浪潮中,2019年,王根德和村裡的500多位漁民告別了賴以為生的漁船和漁具。「我的兩條漁船被拆解了,政府提供了各類補貼共計約17萬元人民幣,還為我們辦理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王根德說。
根據大陸官方數據,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漁船漁民退捕也已基本完成。
「現在江上看不到漁船了,有時候我還能看到有人在長江裡放養魚苗,這是恢復長江生物多樣性的好跡象。」王根德說。
為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大陸農業農村部會同沿江各省市發佈實施中華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拯救行動計畫,持續組織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每年在長江流域放流各種魚類超過50億尾。
在上岸的同時,一些漁民轉而成了長江的「守護者」。54歲的張賢敏幾十年來在長江流域打魚為生,2019年上岸後,他成了安慶江豚巡護隊的一員。
長江江豚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2500萬年。「我每天和其他隊員一起在長江上巡視,觀測江豚,查看是否有非法捕魚、採砂這些威脅江豚生存的非法行為。」張賢敏說,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經常見到江豚,但過去幾年很少看到。
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極度瀕危的狀況沒有改變。
「過度捕撈減少了食物,航運、水污染、非法採砂影響生存環境,這些都是導致江豚數量減少的原因。」57歲的安慶江豚巡護隊隊長胡師斌說。
2017年,致力於長江保護十多年的胡師斌和6位上岸漁民一起成立了安慶江豚巡護隊。「成立至今,巡護隊成員從最初的6人增加至21人,巡護範圍涵蓋了長江安慶段180公里。」胡師斌說,除安徽外,江西、湖南、湖北等沿江省市也紛紛建立了江豚巡護隊。
2020年10月,南京長江江豚監測站正式揭牌啟用,這是江蘇省首個以長江江豚保護為主的江豚監測站。12月,安徽省公佈長江江豚保護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江西省也公佈實施意見,明確通過加強江豚重要棲息地保護,開展江豚科學研究、救護技能培訓,完善江豚遇險救護應急工作機制和巡護制度等手段,全面加強長江江豚保護。
「長江安慶段2017年科考結果顯示有130-150頭江豚,2019年科考顯示數量達到180-200頭,這說明長江江豚的生存狀況有了明顯好轉。」安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姜奎堂說。
【犇報專題】大河歸來:長江經濟帶的生態保育
‧ 維護長江生物多樣性 輔導23.1萬漁民退捕轉業
‧ 解讀新通過的長江保護法
‧「捨棄」數十億投資項目只為一江清水
【延伸閱讀】
‧ 11年前那位感動中國的「春運母親」,找到了!
‧ 全球疫苗分配不均 低收入國人民今年無望接種
‧ 大陸扶貧劇爆紅!衛星告訴你真實的《山海情》是什麼樣
‧ 確診差點死在武漢 被大陸各單位緊急救回的台灣人
‧ 新冠疫情激增大陸網民 規模高達9.89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