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務上限:2023年的情景與2011年截然不同|海外通訊
美國當前深陷債務上限危機,面對許多樂觀的預判,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老師特別撰寫此文點出當前的情景與2011年截然不同,讓台灣讀者透過往昔對照,窺探美國政黨鬥爭越來越激烈的問題。
【犇報編按】
美國當前深陷債務上限危機,早在今年1月時,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就表示財政只夠美國政府撐到6月初,提供約3個多月的時間讓兩黨折衝樽俎。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老師當時曾撰寫〈債務上限將成為美國兩黨鬥爭的下一個議題〉一文,果不其然,5月下旬重演如2011年般的劇情:「民主黨總統在競選連任前夕,與新上任的共和黨眾議院議長對抗」。面對許多樂觀的預判,花俊雄老師特別撰寫此文點出當前的情景與2011年截然不同,讓台灣讀者透過往昔對照,窺探美國政黨鬥爭越來越激烈的問題。
美國債務上限:
2023年的情景與2011年截然不同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華盛頓和華爾街的許多人,都將2011年債務上限危機的情景,作為不要對當前債務上限僵局感到恐慌的理由。那一年,一場類似的危機,因在最後一刻達成協議而結束。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Mark Zandi)說,「投資者都想,我以前曾多次看過這齣戲,我知道它的結局。」
但投資者真的能夠如此樂觀嗎?2011年,邁克·薩默斯(Mike Sommers)擔任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John Boehner)的幕僚長並坐在前排,他認為,或許不該如此樂觀,「今年的攤牌截然不同」,並表示「我真的不知道談判的空間何在。」
這次,缺少2011年存在的幾個因素。當時,協商開始得早得多,政治環境也不同,雙方一開始就達成共識,認為減少赤字是雙方的首要任務。歐巴馬總統和博納議長也在下班時間進行社交,讓談判更容易一些。
「我們有一位心甘情願的舞伴,歐巴馬總統,他明白2010年的政治動態發生重大變化,他需要就此達成協議。」現為美國石油研究所首席執行官的薩默斯回顧表示。
當前的僵局和2011年的僵局有一個共通點:民主黨總統在競選連任前夕,與一位新上任的共和黨眾議院議長對抗,後者意圖遏制他們認為民主黨總統過激的行為。但2011年的談判開始得早,且在談判前一年,歐巴馬成立了鮑爾斯-辛普森委員會(Bowles-Simpson Commission),其任務是找到預算的平衡。
這些談判的過程中,還體現領導人之間完全不同的態度。歐巴馬在促成談判的幾個月裡,數度和博納碰面,從正式會議到打高爾夫球。
相比之下,拜登總統和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2023年的談判裡,只在同個房間裡待過幾次,他們的互動,更多時候以激烈言論和個人的尖酸刻薄為主。
工作人員會議也是最近幾天才開始,因為領導人遲遲未能在非常緊迫的時間內,找到達成兩黨協議的方法。
眼前與2011年存在巨大差異,是兩黨政治格局變化的結果。其中一些變化,甚至是2011年危機造成的結果。
2011年的開放談判,當時拜登作為首席談判代表參加早期協商,後來這被民主黨人視為是個錯誤。這與拜登眼前身為為總統的情況大大不同。
歐巴馬政府的資深官員經常表示,要就他們認為不可侵犯的事物─—美國的完整信仰和信條─—進行談判,感到遺憾。
而拜登身為當時的副總統,明確表示未來要採取不同的做法。「如果我也坐在那裡,我會很沮喪的」,拜登在2011年8月這樣評價他的民主黨同僚,當時他正在為最終通過的協議爭取選票。
這一次,拜登和他的團隊坐下來談判,且仍然要人們相信他們5月9日至12日的談判實際上是就更普遍的削減開支進行談判,而不是就債務上限本身進行談判。
另一方面,共和黨人將2011年視為任何利用債務上限作為槓桿的經典範例,但在共和黨那邊的政治動態也發生了變化。
這一次,共和黨核心會議中強大的保守派迫使共和黨提出更多要求,給麥卡錫的談判空間大大減少。
上個月,共和黨人通過一項龐大的提案,本質上是一份共和黨人的願望清單,不僅關注支出水平和赤字,還涉及稅收政策、學生貸款和拜登政府的氣候變化政策等話題。
2011年的危機,最終在美國財政部預計將耗盡現金的兩天前結束。這是最後一次債務上限協議導致具體的赤字削減。
據「負責任的聯邦預算委員會」稱,2011年的《預算控制法案》在接下來的10年裡,減少了9170億美元的赤字。
但減少赤字帶來高昂成本。2011年夏天,美國股票市場暴跌,違約風險導致美國歷史上首次信用評級遭到下調。
即使對這些代價記憶猶新,人們仍然擔心華盛頓和金融部門都在淡化違約的可能性。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5月12 日表示,違約將意味著經濟和金融領域的災難。
羅斯福研究所(Roosevelt Institute)主任邁克·康恰爾(Mike Konczal)在5月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從最近的歷史來看,「我最擔心解決方案像2011年那樣,在最後一刻出現,而成為(立法者)將記取的教訓。」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 債務上限將成為美國兩黨鬥爭的下一個議題|海外通訊
‧ 美國政府為「債」所困 恐對經濟、金融產生「災難性影響」
‧ 阿拉伯國家聯盟恢復敘利亞資格,美國急了
‧ 韓國迎合美國「印太戰略」把韓半島再次推向「新冷戰」
‧ 張鈞凱|莫讓戰爭成台灣的國際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