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必須慢慢習慣與中國平起平坐了|海外通訊

By 花俊雄 / 2025-11-25 16:33:01 /
美國
中美關係
中國外交
川普
摘要:

曾任拜登政府國安會中國事務中心主任的杜如松,剛好在前幾日連續發表兩篇文章,指出當川普退縮時,中國已證明能與美國平起平坐。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在本文摘譯兩篇文章的重點,並指出美國必須慢慢習慣與中國平起平坐了。

犇報編按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論引起中日關係緊張後,11月24日晚習近平與川普通了電話,闡明台灣問題的原則立場,隔天25日上午,川普隨即與高市早苗通話。習近平一通電話能否緩解局勢還有待事態發酵,但中方此舉等同擒賊先擒王,翻轉美國戰後扶植日本圍堵中國的局面。曾任拜登政府國安會中國事務中心主任的杜如松,剛好在前幾日連續發表兩篇文章,指出當川普退縮時,中國已證明能與美國平起平坐。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在本文摘譯兩篇文章的重點,並指出美國必須慢慢習慣與中國平起平坐了。

xxx2017年11月8日,川普訪中時,身處雍容華貴的中國皇宮,露出驚艷的表情。圖源:新華社

美國必須慢慢習慣與中國平起平坐了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曾任職聯合國翻譯處30年)

美國總統拜登的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中心主任拉什·多希(Rush Doshi,中文名杜如松),曾著有《長遠佈局:中國取代美國秩序的宏偉戰略》(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一書,最近連續發表兩篇文章,分別為11月19日在《紐約時報》刊登的〈中國證明自己已與美國平起平坐的那一刻〉(The Moment China Proved It Was America's Equal);另一篇是11月22日在《華爾街日報》刊登的〈川普挑戰習近平,卻退縮了〉(Trump Challenged Xi,and Blinked)。兩篇文章的內容大體類似,其重要論點如下:

通往釜山之路始於川普的無謂挑釁


杜如松將習近平與川普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的會晤,視為地緣戰略格局的轉捩點,認為這次會晤的真正意義,並非就川普發起的貿易戰達成階段性停火協定,而在於清楚地表明,中國已具備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實力。中國不僅頂住美國全方位的經濟施壓,更通過運用自己在美國所依賴的全球供應鏈的主導地位──特別是稀土礦物與磁體領域,以更具威懾力的反制裁措施成功反擊。美國經歷數十年產業空心化之後,準備不足,因此既無意願也無法作出回應。

2022年10月12日,白宮發佈了最新《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至2030年將是「決定性的十年」,地緣政治格局將在這10年間確定。如今已經走過了這個決定性十年的前半程,美國兩黨戰略家都認為,這10年將決定美國能否避免在經濟、科技和軍事方面落後於中國。川普團隊正採取緊急行動推動製造業回流、重塑貿易格局並重建國防工業基礎。

杜如松認為,最近這次峰會可能會削弱這些重要努力。

通往釜山之路始於川普的無謂挑釁。今年2月,他重啟第一任期發起的貿易戰,將中國商品關稅提升至140%以上,卻未預先評估美國自身的脆弱性或先夯實自身供應鏈。相比之下,中國自2018年川普首次加徵關稅以來,就一直在為這一刻做準備。

xxx釜山習川會結束後,習近平與川普一同走出會場。圖源:新華社,黃敬文、申宏 攝

被逼到牆角的習近平使出了他的殺手鐧。4月,他暫停向美國出口稀土礦及磁體──這些關鍵材料廣泛應用於汽車至導彈等各個領域──這是他在拜登總統任內從未採取過的對應升級行動。鑒於美國可能進一步報復,這是一步經過審慎算計過的險棋。但習近平押注川普會讓步。他賭贏了。5月,川普大幅降低關稅並尋求衝突降級。

此舉鼓舞了中國,到了10月,北京再度揮舞稀土大棒,且大幅加碼。北京以美國新的出口管制為由,建立全面許可制度,要求全球任何企業不僅採購中國稀土需獲批准,連銷售含微量中國稀土的產品亦需獲得許可。這種升級程度遠遠超出華盛頓曾採取過的任何手段,對美國和全球製造業而言猶如槍頂在腦門上。

川普最終退縮了。他把從晶片管制到金融制裁等可能迫使北京方面重新審視其脅迫策略的手段擱置一旁,轉而退回到他熟悉的關稅措施──但自從川普在北京停止稀土出口後取消關稅以來,這種威脅已然失效。當兩位領導人在釜山會晤時,川普先前的虛張聲勢已不復存在。他選擇了降級衝突,並做出了包括再次降低關稅在內的讓步。

xxx釜山習川會,兩人閉門會談約一小時四十分鐘,蔡奇、王毅、何立峰等參加會見。圖源:新華社,黃敬文、申宏 攝

美國處境將比貿易戰前更為不堪


塵埃落定後,川普不僅向中國這個最大對手暴露了美國戰略決心的局限性,更讓美國處境較開啟貿易戰之前更為不堪。

川普對華政策失誤所產生的漣漪效應,將遠遠超出貿易範疇。當美國連自身立場都無法堅守時,其盟友自然有理由懷疑華盛頓履行承諾的能力。北京在台灣議題上試探美國決心的底氣可能更足。畢竟,中國還掌握著其他的命門,包括對抗生素等數十種關鍵藥物的醫藥原料生產主導權。

杜如松指出,在未消除自身脆弱性之前就對最關鍵進口品的主要供應國發動貿易戰,絕非明智之舉。誤將政治作秀當作戰略謀劃的川普之所以在與中國的較量中屢居下風,不僅源於他對習近平的誤判,還因為他低估了美國對那些不再掌控的供應鏈的依賴,以及對那些他屢屢輕慢的盟友的依賴。

杜如松最後總結說,建設並運用國家力量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光靠虛張聲勢是不夠的,更需要耐心、規劃,以及知道什麼時候出手、什麼時候收手的定力。中國在實力尚弱時就深諳此道──在數十年間韜光養晦、穩步積蓄實力,避免過早地接受實力的考驗。而輕率地將美國的主導位視為理所當然的川普直到此刻才逐漸領悟這個道理。

xxx釜山習川會,習近平與川普時隔6年後再度會面。圖源:新華社,黃敬文、申宏 攝

世界的權力重心正在悄然轉移


法國歷史最悠久、發行量最大的《費加羅報》(Le Figaro)評論道:「中國已經站在全球戰略舞台的中央,美國必須學會與中國平等對話。」《費加羅報》資深國際政治評論員派翠克·聖保羅(Patrick Saint-Paul)在其11月最新一期的通訊文章中明確指出,此次中美釜山峰會真正值得關注的是:世界的權力重心正在悄然轉移,中國已不再是一個疲於應對美國攻勢的守勢玩家,而是穩步邁入了全球戰略博弈的中心舞台。

全球力量平衡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正在迅速崛起,成為美國在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儘管美國仍然是世界領先的超級大國,但中國在關鍵領域取得了戰略性進展,將自己定位為21世紀的主導力量。為什麼中國目前在大國競爭中超越美國有以下諸多原因:

1、中國擁有經濟主導地位和製造業霸主地位:中國是各種產品的製造中心,從電子產品到電動汽車。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在超過140個國家,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從而擴大其在全球的經濟影響力。北京正在推動去美元化,在國際貿易中推廣人民幣,並構建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替代方案,挑戰美元霸權。

美國仍然富裕,但中國以國家為主導的經濟模式,使其能夠進行長期戰略規劃,這往往勝過華盛頓的短期政治週期。

xxx中美工業體量直觀對比。圖源:網路圖片

2、中國實現了技術跨越式發展:華為和其他科技巨頭主導著5G基礎設施,而中國在人工智慧研究和專利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儘管受到美國制裁,中國仍在大力投資國內晶片生產,以擺脫對西方的依賴。中國在綠色科技占主導地位。中國掌控了全球80%的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並且是電動汽車和電池的主要生產國。

美國在創新方面仍然領先,但中國擴大技術規模和商業化的能力使其具有競爭優勢。

3、中國在軍事方面進行擴張並保持戰略耐心: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海軍。中國現在擁有比美國更多的軍艦,並且正在快速使其軍隊現代化。對於台灣問題,北京正逐漸在外交上孤立台灣,並加強軍隊訓練,為最終統一做好準備。中國擁有高超音速武器。中國已測試了能夠突破美國防禦系統的先進導彈,使其在可能發生的衝突中擁有戰略優勢。

雖然美國在軍事力量投射方面仍然佔據優勢,但中國對區域主導地位的重視(尤其是在南海地區),使其成為亞洲的主導力量。

4、中國在外交和軟實力方面的優勢有所提升:中國憑藉無條件的投資贏得了全球南方聯盟如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部分地區的支援,這與美國對民主和人權的要求形成鮮明的對比。金磚國家集團擴充到包括埃及、伊朗、阿聯酋和衣索比亞等國,正在成為像七國集團(G7)這樣的西方主導機構的制衡力量。美國兩極分化有利於中國。當美國因內部分裂而分心時,中國則展現出其作為全球領導地位的穩定替代方案的形象。

美國仍然擁有文化影響力(好萊塢、矽谷),但中國不附加條件的外交更迅速贏得盟友。

5、美國還有不少自作自受的弱點:美國政治功能失調。美國黨派僵局和選舉混亂削弱了其對華戰略應對能力。美國因過度擴張使它陷入烏克蘭、中東和國內問題的困境,而中國僅聚焦於自身的崛起。由於美國歷屆政府的外交政策不斷變化,因此許多國家都認為美國不可靠。

中國的長期規劃、經濟紀律和耐心定力,使其在當前階段的競爭中擁有明顯的優勢。如果美國不做出調整,通過重振製造業,加強聯盟和減少內部紛爭,美國將面臨在未來5至10年內失去世界頭號超級大國地位的風險。

xxx世界上各國最大貿易夥伴是美國還是中國的比較。2000年美國貿易是中國的四倍,但2024年中國已經是許多國家主要貿易夥伴,所以能作為替代出口的國家不少。圖源:econovisual

美國必須慢慢習慣與中國平起平坐


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享有絕對優勢,其外交政策也建立在這一前提之上。對美國而言關鍵在於學會與平等夥伴合作。在傳統的世界觀之中,美國要麽擁有追隨並依賴其支持的盟友;要麽擁有必須與之戰鬥並予以粉碎的敵人。不存在像兄弟般平等的夥伴。美國人的成語字典裡,並沒有「四海之內皆兄弟」這樣的說法。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覺得與中國這樣的國家打交道很不自在的原因之一:中國既不是美國的盟友,也不是敵人,而且中國希望像兄弟一樣被平等對待。在中國的世界觀中,國家無論大小都應該像兄弟一樣相處。

回顧2021年3月18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舉行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John Blinken)說,「美國將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打交道,時任中央外交事務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楊潔篪回懟說:「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講話。」當時對其中的含義還不是太清楚,但是經過數年鬥爭,態勢逐漸明白了。

xxx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安克雷奇會議發言。圖源:觀察者網

從中方的角度看,美國一直企圖營造「以實力壓服中國」的對華氣氛。經過幾年艱苦工作充分準備之後,中方逐漸有了底氣。2025年4月的中國對美反制,全面攤牌對抗,並非一時氣憤衝動,而是經過算計的戰略性決策。之後中國不斷示強,連軍事領域都在國際上造成了極為強勢的衝擊。

從2018年起的中美鬥爭中,前期主要是美國兇猛攻擊,中國周旋觀察。進入2025年,中國對美針鋒相對,反擊動作狠、准、猛,談判起來也寸步不讓,該反擊就反擊,揪住美國弱點狠打。中國本著要打,「奉陪到底」;要談大門「始終敞開」,美國見打不贏,只好坐上談判桌,中美經歷了五輪談判,分別在日內瓦、倫敦、斯德哥爾摩、馬德里和吉隆玻進行,最終消除了分歧,成功促成了釜山的中美元首峰會。

在峰會上,習近平強調:「中美兩國國情不同,難免有些分歧,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有時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習近平說,中國的發展、振興與川普欲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並不相悖,「中美兩國應該當夥伴、做朋友,這是歷史的啟示,也是現實的需要」。

中美平起平坐不僅是兩國實力對比的結果,更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選擇。顯然,中美關係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從經濟總量到軍事科技,從全球影響力到地緣戰略博弈,現階段兩國真正形成了平起平坐的實力格局。「識時務者為俊傑」,我們呼籲川普總統及美國戰略精英們能夠認識到並接受,美中兩國已經是實力相當,應該成為平起平坐的夥伴。暫時情緒上可能還會有所抵觸,但慢慢習慣就好了!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曾任職聯合國翻譯處30年)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蘭德智庫報告倡議支持和平統一!台獨該清醒面對現實了!|海外通訊
川普大張旗鼓發起貿易戰,中國卻悄然贏得了勝利|海外通訊
中國不僅改變了資本主義,也改變了社會主義|海外通訊
統派政團聯合抗議高市早苗涉台妄言:台灣拒當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
釣教協:強烈譴責高市早苗涉台言論!抗議賴清德附和高市主張!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