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俊雄:拜登一走,普京就來,新一輪中東博弈開場|海外通訊
中東作為繼中亞之後俄羅斯有較多抓手和支點可以參與的地區之一,自然就成為俄羅斯尋求「外交突破」的重中之重。俄、土、伊三國領導人的雙邊和多邊會晤再度向外界發出重要信號,中東並非美國的中東,地區國家在解決自身發展問題的過程中不會輕易選邊站隊,中東地區多極化格局進一步顯現。
◎作者: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7月16日,美國總統結束了為期4天的「中東首秀之行」,返回華盛頓。7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就開始了他的中東之行,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會晤了伊朗和土耳其領導人。在俄烏衝突戰火正熾之際,美俄總統前後腳到訪中東,博弈意味不言而喻。
拜登中東之行訪問沙特是他的重頭大戲,普京中東之行則押寶伊朗,中東角逐誰更勝一籌?
美訪中東著重大國競爭
美媒的評價稱,拜登此行既沒能讓沙特承諾增產石油以緩解通脹,也沒能在緩解巴以衝突問題上取得一點進展,他返回華盛頓時「沒有任何可以向國內民眾展示的成果」。
此外,拜登此行的另一個目的意在「拉幫結派」,建立一個所謂的「中東版北約」。然而外媒報導稱,美國希望通過與海灣國家的峰會建立一個包括以色列在內的地區安全聯盟,以應對伊朗的威脅。但這場「安全與發展」峰會的公報含糊其辭,沙特外交大臣還給美國潑了一盆冷水,稱不知道任何關於海灣-以色列聯盟的討論,沙特也沒有參與這樣的談判。
拜登此次中東之行,還有一個重要議題,那就是伊核問題。然而,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以色列及一些阿拉伯國家在伊朗問題上足夠強硬,但這樣的強硬或會加劇緊張的局勢,從而讓眾多海灣國家擔心,一旦與伊朗爆發衝突,他們將成為「暴露在最前線的」。然而,這些國家並不想成為美國的「尖兵」,也不想成為以色列的「長矛」,這一點在峰會中得到了體現。在峰會結束後,與會國家發出聲明稱:「他們決心為該地區提供安全保障,但也注重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伊核計劃問題。」
雖然石油是拜登訪問中東的催化劑,但美國政府仍然著眼於大國競爭,以應對俄羅斯、中國和伊朗在中東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美國顯然對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與俄羅斯的「持續聯繫」感到不安。俄烏衝突爆發後,沙特仍通過歐佩克+與俄羅斯協調石油供應問題,阿聯酋也已成為俄羅斯資金的避風港。就連美國的「親密盟友」以色列也拒絕加入西方國家對俄實施制裁的隊伍。
以上種種情況意味著,儘管美國仍將是中東國家的重要安全夥伴,但他們不會放棄與俄羅斯和中國的合作為代價。普京的中東之行就是以此為契機,找到一個重返國際大舞台的機會,向世界顯示,儘管受到美西方的極限制裁,但他在中東仍然不缺朋友。
俄伊兩國攜手合作
在普京啟程當天,伊朗宣布獲得了俄羅斯的「大單」,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備忘錄。出資400億美元以幫助開發伊朗的天然氣和油田。這是俄羅斯有史以來對伊朗的最大規模投資。這無疑釋放了一個信號,在西方的制裁下,俄伊兩國開始攜手合作。
19日晚些時候,普京與伊朗總統萊希在會晤中表示要繼續發展雙邊戰略關係。面對西方長達40年的經濟制裁,伊朗總結出了一套「抵抗經濟」,這對受制裁的俄羅斯有借鑒意義。當前俄羅斯和伊朗的主要銀行都被禁止使用SWIFT系統,兩國從「背靠背」到「面對面」不斷強化雙邊合作,包括在雙邊貿易中與美元脫鉤,使用俄-伊本幣交易。可想而知,同為能源大國,俄伊「強強聯手」,在加強能源戰略合作的同時,共同加速「去美元化」的進程,無疑將衝擊美國的霸權體系,乃至可推進諸多反霸權國家走向聯合,對世界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在國際政治上,俄羅斯支持伊朗今年正式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並對伊朗申請加入「金磚國家」持歡迎態度。
普京對德黑蘭的訪問反映了俄羅斯外交政策優先事項的變化。德黑蘭作為莫斯科的夥伴,其重要性無論是在經濟層面,還是軍事政治和地區層面都在上升。因此,普京此次德黑蘭之行具有標誌性意義,並發出明確的信號—新的地緣政治現實正在形成,必須以某種方式加以重視。
土俄既合作又互相使絆子
作為沒有參加制裁俄羅斯陣營的北約成員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普京的面對面會晤也意義重大。
土耳其是北約裡唯一橫跨歐亞大陸的穆斯林國家,長期追求「脫亞入歐」的西方化,但在加入歐盟問題上始終受挫,近年來跟美國之間的關係也是磕磕碰碰,齟齬不斷。土耳其在大膽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之後,還受到了美國的制裁和武器禁運。所以,土耳其在用俄羅斯平衡西方,俄羅斯也通過土耳其撬動西方。
近年來,俄羅斯和土耳其在經濟、能源、貿易、旅游領域的合作潛力比較大,也有很多共同利益,如今土耳其超過35%的石油、45%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或許因此,土耳其沒有加入制裁俄羅斯而在俄烏衝突中保持中立立場,發揮著微妙的作用。
俄烏衝突以來就給了土耳其非常大的地緣政治操作空間,埃爾多安禁止俄羅斯和北約的軍艦進出黑海,這看似是在對付俄羅斯,但實際上是幫了俄羅斯的大忙,因為俄羅斯的黑海艦隊都在裡邊,這個時候如果再不讓北約的軍艦進去的話,那不就等於俄羅斯一家獨大了嗎?這不就是幫了俄羅斯的忙嗎?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土耳其糧食與化肥的重要來源,土耳其藉著扮演調停人角色,推動雙方在土耳其境內接觸、會談,從而達成在聯合國的見證下,讓烏克蘭穀物得以出口,同時也解除了對俄羅斯糧食出口的限制,緩解了世界糧食危機,土耳其飆漲的糧價也迅速下降。
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均在敘利亞自2011年開始的內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三國於2017年啟動名為「阿斯塔納進程」的機制,公開目標是推動敘利亞結束戰爭,走向和平。但三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各有所圖。俄羅斯和伊朗支持的巴沙爾·阿薩德政權的什葉派是遜尼派土耳其的對手,俄羅斯和敘利亞控制了很多原來庫爾德人占領的一些地區,土耳其自5月底就威脅要在敘利亞北部展開軍事行動,以便在敘土邊境形成一個30公里的安全區,但德黑蘭與莫斯科均反對土耳其此項軍事行動,這可就拿捏住土耳其的七寸了。
但是在美西方全面制裁之下,俄羅斯也有求於土耳其,他希望土耳其能夠開放港口和海峽,不阻撓俄羅斯的艦船、商品、能源前往全球,作為北約成員國如果說想要給俄羅斯使個絆子,那土耳其也有各種的理由,各種的辦法,這也是土耳其向美西方要價的一個籌碼,他也能卡住俄羅斯的脖子,所以這裡的關係相當的複雜。土耳其在美國和北約及俄羅斯之間游走,俄烏衝突至今,土俄兩家既有默契的合作,也有互相使絆子,互相卡脖子的地方。
中東:俄羅斯不懼美國打壓的「外交突破」
中東作為繼中亞之後俄羅斯有較多抓手和支點可以參與的地區之一,自然就成為俄羅斯尋求「外交突破」的重中之重。敘利亞是本輪俄烏衝突之前俄羅斯通過軍事支持才建立和穩固的堅定夥伴,伊朗儘管與俄羅斯在部分問題上有分歧,但多年來一直是俄羅斯中東外交的另一根支柱;至於土耳其,則因為其特立獨行的實用主義外交風格,給俄羅斯提供了難得的新用力點。再加上敘、土、伊三國對拜登中東布局都有「腹誹」,目前正好處在調整政策以應對相關衝擊的檔口。於是,普京如期而至。
然而,不管是攪亂拜登的中東布局,還是從打造俄羅斯的中東棋局來看,僅僅靠一次首腦外交並不足以實現這一目標。儘管普京的這次中東之行時機敏感,背景特殊,但與諸多「一錘定乾坤」的猜測和臆想相比,普京此次出訪中東更像是在表達俄羅斯不懼怕美國打壓,敢於捍衛自己勢力範圍的姿態,同時盡可能借機實現部分突破,以為後續博弈提供可用抓手。
俄、土、伊三國領導人的雙邊和多邊會晤再度向外界發出重要信號,中東並非美國的中東,地區國家在解決自身發展問題的過程中不會輕易選邊站隊,中東地區多極化格局進一步顯現。
伊朗《消息報》網站刊文稱,即使拜登訪問中東期間依舊渲染「伊朗威脅」,但包括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內的相關國家仍多次表達與伊朗緩和及發展關係的意願。
還有分析人士指出,俄、土、伊領導人系列會晤直擊美國在中東的痛點,對拜登日前的訪問起到「稀釋」作用,系列會晤成果向外界表明,中東地區不再是美國一家獨大,美國主宰的中東時代已經發生重大變化。
【您可能有興趣】
‧ 拜登中東之行空手而返,美國一家獨大局面正趨終結
‧ 中美能否在理性範圍內作為競爭對手
‧ 花俊雄:中東六國訪華的真相,中東人民才是中東的主人
‧ 楊渡:裴洛西走後,風暴才開始
‧「玩火者」裴洛西執意訪台 引起美國國內諸多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