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中國最大沙漠被圍起來了!

By 犇報綜合 / 2024-12-03 17:48:10 /
新疆
基礎建設
中國經驗
摘要: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國人治沙,我們再次見證中華文明的歷史奇蹟!在一代代治沙人努力下,3046公里長的「綠色圍巾」終於織完,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歷史性地被包圍起來!這種戰績,放眼全球,也就中國人能拿的下來。

xxx塔克拉瑪干沙漠被「包圍」的示意圖。圖源:一懷融媒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國人治沙,我們再次見證中華文明的歷史奇蹟!

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國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面積33.76萬平方公里,邊緣總長度約3046公里,差不多等於十個台灣。在一代代治沙人努力下,11月28日上午,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于田縣,隨著最後10公尺沙地栽上寬100公尺的胡楊、梭梭、紅柳、玫瑰花苗,3046公里長的「綠色圍巾」終於織完,塔克拉瑪干沙漠歷史性地被包圍起來!

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從地圖上看,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昆侖山脈、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從南、西、北三面環繞成一個巨大的口袋,東部季風送來的暖濕氣流在數百公里外的地方就被「消耗」殆盡,高聳的天山山脈又阻擋了來自大西洋的水氣。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塔里木盆地中心誕生了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xxx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塔裡木盆地中心誕生了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圖源:央視新聞

千百年來,沙漠隨風向變化不斷侵蝕綠洲,不斷吞噬著沿途的綠色生命和祖先創造的文明印記,留下了尼雅、丹丹烏里克、阿克色皮力等古城遺址,它們曾經見證了古絲綢之路的繁榮興盛,更提醒著世人要代代接力確保沙源不擴散。如何固沙治沙、鎖住沙漠是新疆最大的生態課題。

塔克拉瑪干沙漠不僅面積大,沙漠風速可達8級以上,流動沙丘面積約25.84萬平方公里,沙丘最高處可達300公尺左右,相當於一棟約100層樓高的摩天大樓,多年來年均降水量不足80毫米,更是極度乾旱。更讓人頭疼的是漫漫黃沙形成的沙塵暴。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沙子粒徑小,白天太陽曝曬以後地表溫度非常高,從西邊進來的冷空氣和東北方向進來的空氣極易形成空氣對流,就會形成風,非常容易形成沙塵暴,治理難度大。

xxx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又稱「死亡之海」,是中國最大,也是全球第二大流動沙。圖源:微信公眾號「地理圖文」

xxx風沙侵蝕,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一大難題,沙漠擴張,對周邊綠洲造成大威脅。圖源:微信公眾號「地理圖文」

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


多年來,為治理風沙,人們想了一個辦法:圍繞塔克拉瑪干沙漠建一條綠色阻沙防護帶,給沙漠「鎖邊」。3046公里,是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一圈的長度。要在這麼大的面積,完成那麼長的林木鎖邊,堪稱不可能的任務。1978年,中國大陸作出在西北、華北、東北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點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的戰略決策。

截至2023年底,新疆在「三北」防護林工程下,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一點點增添綠色,在沙漠周邊形成了長度約2761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新疆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1.03%提高到目前的5.06%;過去30年,新疆人工綠洲面積由6.5萬平方公里增至目前的10萬平方公里,增長約54%;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調查結果顯示,新疆荒漠化土地減少1956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減少242.82平方公里,實現「雙縮減」。

然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和東南緣綠洲之間,還有285公里的「缺口」,是挑戰最大的地區,土地沙化程度更重、立地條件更差。隨著最後一棵玫瑰花苗種下,長達285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空白區順利實現「鎖邊合龍」,塔克拉瑪干沙漠歷史性地被包圍起來。

xxx鐵路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圖源:中國鐵建

工程治沙、太陽能治沙以及生物治沙


「鎖住」塔克拉瑪干沙漠主要採取三種方式:工程治沙、太陽能治沙以及生物治沙,三者適應的情況不同。水資源條件相對比較好的區域,優先採用生物治沙的方式;在水資源條件相對比較匱乏,遠離綠洲的區域,主要採用太陽能治沙;在不具備水資源條件,太陽能鋪設條件也達不到要求的地方,主要以工程治沙為主。

xxx通過高立式沙障、草方格、寬林帶三道防線構建起「固沙+阻沙」綜合防治體系。圖源:52赫茲實驗室

工程治沙是指在沙地上插進蘆葦稈,打上草方格,或者布設高立式沙障,阻擋流沙擴散。草方格,被稱為中國人的治沙「魔方」,指的是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在流動沙丘上扎設成方格狀的擋風牆,增加沙地表面的粗糙度,削減風力,使之無力攜走疏松的沙粒,這樣不僅可以防風固沙,還能夠截留降水。蘆葦等材料往沙子裡插多少是有講究的,一般在沙子上面要留20釐米高,在沙子下面要埋15—20釐米,阻沙效果比較好。

xxx今年11月,在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南緣的民豐縣,當地村民們正忙著鋪設草方格,用來阻擋流沙的擴散。圖源:央視新聞

xxx將方格中心的沙子撥向四周麥草根部,使麥草牢牢地堅立在沙地上。圖源:52赫茲實驗室

太陽能治沙,是在沙漠裡「種太陽」,巨大的太陽能板不僅可以發電,還可以降低地表風速、減少風蝕作用,起到穩定沙土的作用。太陽能板下的土地還可以通過種植耐旱植物或作物,用根系將沙土固定在地表,實現了發電、農業增收、治沙三合一。在「鎖邊」工程中被廣泛應用的是恢復植被、涵養水源的生物治沙法。

xxx新疆洛浦縣萬畝「太陽能+農業」綜合治沙項目基地,可以看到成片的太陽能光伏板。圖源:央視新聞

但為什麼要鎖住邊呢?因為鎖住邊,就可以讓沙漠邊緣到山脈之間的廣闊地方不用擔心流動沙漠,可以安心居住和發展農業。也為未來把沙漠改造成草原、森林、良田、湖泊等,創造前置具備條件。

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大雪山融化的雪水,流到沙漠被高溫暴曬蒸發了大部分,小部分滲透到地下。如果有了森林、草原,水就可以積聚起來,形成湖泊和良田,沙漠變成宜居的綠洲,就不是不可能的任務。未來可能就沒有塔克拉瑪干沙漠,只有塔克拉瑪濕地了。

xxx鎖邊固沙施工中。圖源:中國鐵建

治一片沙漠,富一方百姓


十年來,新疆治理沙化土地面積5736萬畝,各族群眾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鋪設了50.52萬畝草方格,累計開展人工造林1725.48萬畝,植樹20億株,這些樹如果按1公尺的株距排開,可以繞地球近50圈。

在與風沙天氣作鬥爭的過程中,堅守在這裡的老百姓研究出了「于田治沙模式」,用梯田的方式種植出了梭梭、紅柳等植物。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當地治理沙化土地72.95萬畝,全年風沙天數減少到了203天。老百姓說的「一天三斤土,白天不夠晚上補」的現狀在逐漸好轉。

xxx巴州且末縣各族群眾,在沙漠中鋪設了9.37萬畝草方格,相當於鋪滿8700多個標准足球場,給沙漠穿上一件巨大的「格子衫」。圖源:央視新聞

xxx和田地區于田縣,2014年時全年風沙天數為225天,從圖上可以看出,這裡滿目被風沙侵襲過的荒涼;2024年,已是處處綠意鋪陳在大漠黃沙之中。圖源:央視新聞

xxx近年來,和田民豐縣4萬多名群眾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植樹造林5.6萬畝,建成農田防護林2.4萬畝,種植治沙植物1065.6萬株。圖源:央視新聞

近年來,新疆於田縣將沙漠生態治理和發展沙產業相結合,發展肉蓯蓉相關產業,為群眾增收致富開辟了新路徑。肉蓯蓉俗稱「大芸」,作為寄生植物,主要寄生在梭梭或紅柳根部,每年春秋兩季可採挖,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被譽為「沙漠人參」。種植肉蓯蓉讓村民可以季節性務工,增加收入。同時,梭梭、紅柳有利於防止風沙侵襲,保護生態環境。

目前,于田縣肉蓯蓉種植產業發展較快,肉蓯蓉種植面積高達21萬畝,2024年總產量預計達5萬噸左右。

xxx鎖邊固沙植被示意圖。圖源:中國鐵建

為全球治沙提供中國方案、世界樣本


在大漠邊緣,人與沙的較量從未停歇。治沙是一項全球性挑戰,聯合國大會將2025年至2034年定為「聯合國防治沙塵暴十年」,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新疆是中國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最大的省區,其中荒漠化土地106.86萬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面積的約64%、占全國荒漠化土地的約41%,防沙治沙任重道遠。

沙漠也是一種資源,治一片沙漠,富一方百姓。據悉,為了治理塔克拉瑪干沙漠,一代一代人整整幹了40多年。這種戰績,放眼全球,也就中國人能拿的下來。「鎖邊」固沙並不是終點,如何鞏固成果,從根本上遏制住黃沙的蔓延,是推進治沙工作的長遠目標。而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空白區「鎖邊合龍」,將為全球提供中國方案、世界樣本。

xxx據悉,為了治理塔克拉瑪干沙漠,一代一代人整整幹了40多年。這種戰績,放眼全球,也就中國人能拿的下來。圖源:52赫茲實驗室

◎兩岸犇報綜合央視新聞、52赫茲實驗室、中國鐵建、地理圖文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中國為啥要在沙漠建世界最長的高速公路?
在沙漠建鐵路!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完成鋪軌,正式「閉環」!
畫面好震撼!中國塔克拉瑪干沙漠被「圈」起來了
世界首個沙漠鐵路環線開通!就在新疆塔里木盆地
中國大陸西北沙漠「穿綠衣」 給全球乾旱區生態治理提供經驗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