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怒江:地球褶皺裡的「中國脫貧奇跡」

By 犇報編輯部 / 2021-02-08 18:18:18 /
脫貧
摘要:

聳立在中緬邊境的高黎貢山,南北綿延數百公里,與怒江和碧羅雪山共同構成了雄奇的怒江大峽穀。過去怒江多數貧困群眾居住在高山峻嶺、峽穀縫隙,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在大陸脫貧政策中,怒江州開展史上最大規模的搬遷行動,讓10萬貧困群眾搬下大山,進城入鎮集中安置,實現「一步跨千年」。

xxx雲南省福貢縣匹河怒族鄉托坪村一景,(圖/新華社,2016年11月25日攝)

在這片地球褶皺裡,「中國脫貧奇跡」悄然發生。中國西南,幾條巨大的山脈並肩高聳,被稱為「地球褶皺」。這裡是橫斷山區,地球板塊運動最劇烈的地方之一。

當地居民臘新梅的老家,就這在巍峨的高黎貢山上。

據新華社報導,聳立在中緬邊境的高黎貢山,南北綿延數百公里,與怒江和碧羅雪山共同構成了雄奇的怒江大峽穀。峽谷兩岸高山上,散落著許多村莊,福貢縣匹河鄉棉穀村是其中之一。

臘新梅在棉穀村住了近30年,兩年前一得知山下新家可入住,她便第一個搬離棉穀村。

「山上我受夠了,買桶油都背得要(累)死。」她說。在山上,兒子上小學,走路單程要3個小時,每天都得摸黑出門、摸黑回家。一包水泥在山下賣25元(文中皆為人民幣),搬到山上工錢要200元,蓋磚瓦房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過去怒江多數貧困群眾居住在高山峻嶺、峽穀縫隙,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在大陸脫貧政策中,怒江州開展史上最大規模的搬遷行動,讓10萬貧困群眾搬下大山,進城入鎮集中安置,實現「一步跨千年」。

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臘新梅在山下的指揮田安置點分到了新房子。她在安置點開了一家水果店,還籌畫著讓在外打工的丈夫回來開理髮店。「這個1200多人的新社區,還沒一個理髮店呢!」

不少像臘新梅一樣搬下大山的怒江人,有了新職業:護林員、民宿老闆、探險嚮導、帶貨主播……

穿針、引線、拉線……在瀘水市上江鎮同心社區,30多位從山上搬遷來的傈僳族婦女圍坐在桌前,手法嫺熟地縫製著棒球。拉完108針後,一個嶄新的棒球就縫好了。

52歲的何才妹以前別說做棒球,就連棒球這個詞也沒聽過。經過半年訓練,她已經成了縫棒球的好手。「縫一個能掙兩塊五毛,手腳麻利的工友一天能做40多個,一個月能掙3000多塊。」她說,「而且就在家門口,方便照顧家裡。」

易地搬遷後,一個個老村寨「消失」了。通過大規模退耕還林、恢復植被,依託地理氣候和生物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經濟。

兩年前的秋天,普路恒狠下心,把祖祖輩輩種的包穀地鏟了,改種了草果。這是一種藥材,也用作調味香料。

普路恒家在福貢縣鹿馬登鄉亞坪村。從他記事起,房前屋後、懸崖陡坡上,到處種著包穀。「把包穀種好,就不會餓著。」老父親臨終前的話,讓普路恒把包穀地看成了命根子。

但在大峽谷裡,包穀種得再好,畝產不過100多公斤。這點產量只能讓一家人不挨餓,掙錢是指望不上的。陡坡耕種還加劇了水土流失,帶來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

駐村扶貧工作隊召集村民開會,掰著指頭給大家算賬,動員村民種草果,種苗由政府提供。散了會,普路恒悶不吭聲,回家繼續種他的包穀。

扶貧隊員一次次做工作,有的村民將信將疑種下了草果苗。幾年後,變化悄然發生:先種草果的村民,從吃包穀飯變成了吃大米飯,一日兩餐變成了三餐,千腳房改成了磚瓦房……

村裡的包穀地一片片變少。直到2018年,普路恒的10畝地成了村裡最後一塊包穀地。他再也坐不住了,把它們都鏟了,全部種上草果。「鏟晚了,早點鏟才好呢!」今年草果即將掛果,他盼望著有個好收成。

在整個怒江州,以草果為主的香料作物種植達144萬畝。怒江州林草局局長呂超說,2019年,全州農民人均林業收入近3000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

xxx搬遷到怒江邊的托坪村五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村(圖/新華社,胡超攝)

過去,怒江之困,困在交通。怒江大峽穀是「交通末梢」,一條沿江公路等級較低,險象環生,外地司機一聽要去怒江都頭疼。

聚居在貢山縣獨龍江鄉的獨龍族,曾經長期與世隔絕。1964年,政府開闢了一條翻越高黎貢山的人馬驛道。每年大雪封山前,山間鈴響馬幫來,將糧食、鹽巴和藥品等運進獨龍江鄉。

41歲的獨龍江鄉龍元村村民和曉永,年少時跑過馬幫。「從村裡到縣城來回要12天,相當辛苦,滑坡、滾石、雪崩等隨時可能發生,每一趟都是生死考驗。」他說。

如今,怒江交通迎來了歷史性跨越,貫通怒江大峽穀的怒江美麗公路在2019年底建成通車。這條288公里的公路將怒江大峽穀一個個城鎮、安置點和景點串了起來,全程配套建設了綠道。

美麗公路開通,點燃了怒江旅遊騰飛、鄉村振興的引擎;保瀘高速公路試通車,結束了怒江不通高速的歷史;蘭坪通用機場開航,怒江人民圓了「飛天夢」;怒江、瀾滄江上36座溜索改為橋樑,「過江靠溜索」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地處橫斷山區的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98%以上土地為高山峽穀,貧困發生率曾高達56%,是全國最高的州市之一,可謂「極貧之地」。在怒江州消除貧困,這個曾經「不可能」的夢想如今變成現實:2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個深度貧困縣全部摘帽,傈僳族、獨龍族、怒族和普米族整族脫貧。

【延伸閱讀】
見證武漢台人回不了家 台商蕭永瑞:台灣曾充滿人情味
11年前那位感動中國的「春運母親」,找到了!
大陸扶貧劇爆紅!衛星告訴你真實的《山海情》是什麼樣
【犇報專題】易地搬遷式扶貧
中國960萬易地搬遷人口脫貧,為什麼可說是人類兩大世界壯舉?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