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老師,6名學生:太行山深處的39年堅守與陪伴
領著孩子們讀書的是教師王計林。1位老師、6名學生,這是蟬房鄉花木教學點的全部師生。今年58歲的王計林,1981年起就在蟬房鄉紮根,開啟執教生涯。在沙河市,像王計林這樣守望在大山裡的老師還有許多。目前沙河市共有山區教學點102個,任教老師有400多人。百姓說,他們是太行山深處的「點種人」。
驅車在逶迤的太行群山間,行至大山深處的河北省沙河市蟬房鄉花木村。半山腰裡,高聳的石牆與陡峭的山路錯落有致,從板栗林裡飄來琅琅讀書聲。
領著孩子們讀書的是教師王計林。1位老師、6名學生,這是蟬房鄉花木教學點的全部師生。今年58歲的王計林,1981年起就在蟬房鄉紮根,開啟執教生涯。
「娃娃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這是一種陪伴。」在這個距城區60公里、兩個多小時車程的深山溝裡,王計林一守就是39年。
掀起鍋蓋,升騰的水蒸氣四處彌漫。狹窄的辦公室裡,王計林利用課間給6個孩子準備了營養餐,煮好的雞蛋配上牛奶,每人一份。
這間約15平方公尺的小房子,既是王計林的辦公室,也是廚房。簡易立櫃把房間一分為二,後面還放了張掉漆的木床。山中氣候多變,遇到惡劣天氣他就在這裡過夜。
王計林是蟬房鄉石盆村人。「那時候村裡文化人少,生產隊分地都得靠父親。」王計林回憶,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他的父親就在他心裡種下了教師夢的種子。
19歲那年,王計林來到寨溝小學參加工作。近40年的教學生涯,他先後輾轉4個教學點。由於教學點路途陡峭,多年下來,王計林穿壞了100多雙布鞋。家裡人前些年給他買了新運動鞋。王計林一直收著,捨不得穿。
可面對孩子們時,他十分捨得花錢。為教好數學,他曾走一整天山路,從集市上花5元買回一本《算術辭典》,那時他一月工資才4元。班裡有個學生家裡買不起新鉛筆,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圓珠筆送給學生。
疫情期間,為給孩子們上網課,王計林一咬牙換掉跟隨他多年的「老年機」,掏一千多元買了智能手機,這是他近些年添置的最貴物件。
秋季開學後,王計林很高興能重新給孩子們當面授課。當王計林給一年級的孩子上課時,二年級學生練字寫作業,其他時候則反過來。
這樣的教學方式需要王計林花費很多心思和精力來備課。學生雖然不多,但課程多,王計林一個人負責兩個年級的語文、數學、體育、音樂等全部課程。
「比起條件好的地方,山裡的孩子更需要我。」王計林說,「我要是走了,他們就沒老師了。」
1986年,在三個學區百餘名老師的教學比賽中,王計林的數學課評比得了第一。這時,離城區近、收入高一些的學校拋來了「橄欖枝」。
近40年,王計林有多次走出大山的機會,內心也有過動搖。但想到家長的信任和孩子期待的眼神,王計林還是打消了離開山區的念頭。
在王計林看來,他和孩子們是一種陪伴關係,他教給孩子們知識,陪伴孩子們成長,而孩子們也給他帶來快樂。「每次看到孩子們臉上綻放出爽朗自信的笑容,我就覺得選擇沒有錯,這給了我很多動力。」
近年來,大陸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極大改善了鄉村教學條件。王計林最初教學的地方,教室是由4間石板搭起來的窄房子,如今石板房則變成了兩層樓房。
隨著教育模式不斷創新,老一套的教學方法逐漸淘汰,為了適應網路教學,王計林克服了很多困難。
「現在是多媒體教學,我不能被落下,遇到不懂的我就向年輕人請教,積極參加學區培訓。」王計林說,現代化教學讓孩子們認識了外面多彩的世界,點亮了山區兒童的夢想。
39年的堅守,王計林獲得了諸多讚譽。他先後多次被評為邢臺市「師德標兵」,獲得了沙河市「模範教師」「優秀工作者」等稱號。
沙河市第二中學年級主任朱建祥是王計林的第一屆學生。在朱建祥眼中,王老師是他人生路上的啟蒙者。「山區教學條件艱苦,王老師卻幾十年如一日,很受周圍村民尊敬,那時我就覺得老師這個職業很偉大。」
在沙河市,像王計林這樣守望在大山裡的老師還有許多。沙河市教育局局長朱如森介紹,目前沙河市共有山區教學點102個,任教老師有400多人。百姓說,他們是太行山深處的「點種人」。
還有兩年王計林就要退休了。他說,他還是想返聘回來。「山裡的娃還需要我,哪怕只有一個孩子。我也沒啥心願,就想教到教不動為止。」
◎新華社石家莊訊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6期上線囉!
‧【犇報社評】開放美豬進口,蔡英文反對蔡英文
‧ 本式台胞證即將退出歷史舞台
‧ 理查德·肖爾:被壓迫者教育學——致敬保羅.弗雷勒
‧ 印度:中國憑什麼不把我當大國?
‧ 實踐、制度、理念 對抗新冠肺炎的中國邏輯
‧ 大陸5G用戶超過8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