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編輯部
100年來,中國做了什麼?|犇報看影音
沒有一個民族的崛起是命中注定的。崛起,必須自己爭取。100多年前,孫中山一筆一筆寫下《建國方略》時,中國還是山河破碎、風雨飄搖。但10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已崛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占比達到全球的約六分之一。中國的公共建設多項位列世界第一,不僅是人類經濟史和建設史上的奇蹟,更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近百年屈辱史上,足以告慰先祖的奇蹟。一百多年來,中國究竟做了什麼?又是如何一步步完成這場前所未有的地表塑造?請看影片從地理視角來回答這些問題。
中國空間站的機械臂有多厲害?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指出,中國空間站的機械臂是第一個具有艙外爬行功能的機械臂。空間站機械臂是中國第一條大型、預備長期在軌運行的機械臂,由7個關節、2根臂杆、2套延長件、2套末端執行器及相機、1套中央控制器及肘部相機組成,按照3+1+3構型形成整臂。空間站機械臂本身就是一個高智慧型機器人,它具有明亮的眼睛——視覺系統,具有觸覺神經——也就是末端執行器上面的好多感測器,具有頭部和尾部——末端執行器,還具有靈活的關節。機械臂擁有精確操作能力和視覺識別能力,既具有自主分析能力,也可以由太空人進行遙控。
國台辦:民進黨勿因「逢中必反」,對大陸防疫經驗和疫苗視而不用
有多位在大陸的台灣人錄製影片呼籲民進黨當局科學防疫,不要以意識形態對待大陸的防疫經驗和疫苗。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也表示,民進黨當局不能因為要操作「逢中必反」,就對這些視而不見、視而不用,這絕不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也絕非台灣同胞之福。
看好了,廣州示範了如何對抗新冠疫情!
全球疫情仍在高位蔓延,中國大陸外防輸入的壓力仍然巨大。病毒變異是影響當前全球疫情防控的關鍵變數。面對不斷突變的病毒,儘快提高全民接種率,加快建構群體免疫屏障至關重要。當免疫屏障構建起來後,即使面對更強的變異病毒,也會有很好的應對基礎。
4.8萬個志願者!廣州「戰疫」不只靠政府也靠平凡的力量
389萬,這是廣州註冊志願者的人數。疫情之下,志願者們源源不斷地自願加入這場防疫行動中,守護群眾的生命健康防線。據統計,截至5月29日,廣州全市志願者在11個區174個疫苗接種和核酸檢測採樣點開展志願服務工作,累計4.8萬人次,服務時長超過27.2萬小時。
超1800萬人!看廣州如何執行全球城市最大規模核酸檢測
在這場與病毒的賽跑中,廣州市醫護人員、社區志願者、公安民警等都被緊急動員起來,市民也積極配合,按照指引完成核酸檢測。如此大規模的核酸檢測,給廣州這座城市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讓村民成為主角」 廈門海滄區蘆塘社的兩岸社區營造交流
2019年成立的廈門市海滄區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李佩珍帶領一批來自台灣的社區營造青年,活躍在大陸鄉村振興的第一線。李佩珍表示:「我們社區營造的理念就是『先造人、後造物』,讓村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角。」
絕美!端午水下洛神飛天舞|犇報看影音
河南衛視端午奇妙遊的開場舞《祈》裡,舞蹈演員化身洛神上演水下飛天舞!剛勁有力,娉婷嫋娜,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讓人如癡如醉!女演員為了完成這段舞蹈,硬是50秒換一次氣,在水下泡26個小時拍出的水下飛天,之後還進行過二次補拍。這樣的實力、能力和敬業態度,才讓這個節目如此震撼!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起始於中國南方慶祝神龍升天而設,歷史不可考,應超過3000年。後來在同一天,士大夫屈原投河殉國(已經有2500年歷史),頌揚愛國主義精神。兩個文化因素結合成為後世的端午節的主要元素。《祈》融合敦煌仙女和洛水女神元素,而洛水女神和屈原有浪漫緣分。
大陸打疫苗台人達6.2萬 國台辦:搭民航赴陸台胞 可在大陸接種疫苗
大陸國台辦11日稱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31日,在大陸接種疫苗的台胞已達6.2萬人。對搭乘民航客運航班來大陸的台胞,只要符合接種條件,可在嚴格執行入境防疫規定、自願和知情同意前提下,按有關政策在大陸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