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 > 北緯三十九度半
為肯亞貧民窟兒童「造夢」的中國青年
劉宜孟翰13歲那年就跟隨父母來到肯尼亞生活,並在當地念完中學和大學,所以對肯尼亞有著特殊的情感。「我一直不喜歡用『貧民窟』稱呼馬薩雷,這裡其實就是一個生活條件差一點的社區。」在他看來,做公益已成為一種習慣,「我沒有什麼很大的夢想,就是希望給社區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亞速鋼鐵廠為何成為俄烏衝突的焦點?
亞速鋼鐵廠是烏克蘭最大的冶金企業之一,也是歐洲規模最大和最現代化的鋼鐵生產企業之一。在馬里烏波爾建造這座鋼鐵廠的決定,是蘇聯最高經濟會議主席團會議於1930 年 2 月做出的決定。1991年蘇聯解體後,亞速鋼鐵廠歸烏克蘭所有。正是鑒於亞速鋼鐵廠的重要性,冷戰時期,蘇聯在亞速鋼鐵廠修建了規模宏大的人防設施。
美國100萬新冠死亡病例背後,是「孤兒潮」……
美國累計死亡病例數已逼近100萬例。死亡者中,很多都是兒童的父母或主要看護者,這些兒童因此成為「新冠孤兒」。截至2022年4月初,美國約有19.7萬18歲以下未成年人因新冠疫情失去雙親中的至少一位;接近25萬兒童因新冠疫情失去主要或次要監護人。
瑞典一場聲援烏克蘭的音樂會被取消 只因樂隊使用俄羅斯民族樂器
上個月,在瑞典有場支持烏克蘭的音樂會被迫取消,只因樂隊使用的是俄羅斯民族樂器──巴拉萊卡琴。對此,俄羅斯Terema樂隊5月2日在瑞典駐聖彼得堡總領事館外,用巴拉萊卡琴演奏瑞典老牌樂隊ABBA的作品,以表達抗議。
「不允許修憲」!日本4家報刊出現「反戰」整版廣告,萬人參與反對修改和平憲法
5月3日是日本憲法紀念日,鑒於日本自民黨執意推進修改《日本國憲法》第九條等4項修憲方案,日本「市民意見廣告運動」3日在《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等4家日本報刊上刊登廣告,表達「不允許修憲!我們選擇反對戰爭」立場,廣告上還寫有「不要殘殺」的巨大字樣。
10386、142949、492……這些印度「新冠孤兒」數據令人揪心!
據印度政府的統計,截至今年3月,全國在2020年4月新冠疫情爆發後,共出現了10,386名孤兒,單親兒童多達142,949人,被遺棄的兒童為492人。印度政府正在討論對這些兒童實施直至高中的免費教育,並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
法國馬克宏連任,對法國和歐洲意味著什麼?
法國人再次選擇了馬克宏,放棄了代表民粹主義的勒龐。然而,本次大選出現的高棄票率、民粹主義崛起等問題,預示著馬克宏未來執政之路充滿挑戰。法國人曾對馬克宏給予厚望,但是五年過去,法國人沒能看到「重要的改革」。對政府的失望和對變革的渴望,使很多法國人轉向支持極右翼民粹主義。
引渡阿桑奇,美英打壓新聞自由「不裝了」
英國《衛報》曾在一篇社論中指出,美國不應該要求引渡阿桑奇,英國也不應該同意,如果美國自認是「民主燈塔」,應該首先放棄對阿桑奇的指控。「維基揭秘」在社交媒體說,針對阿桑奇的案件旨在限制言論自由和殺一儆百。澳大利亞媒體、娛樂和藝術聯盟指出,對阿桑奇的指控是「對各地記者的侮辱,也是對新聞自由的威脅」。
全球疫情死亡人數新一波高峰 反映與病毒共存的代價
全球疫情依然處在高峰,奧密克戎毒株的高傳染性和隱蔽性提升了防控難度,一些地區的死亡人數再現高峰。新一波疫情也對多國經濟社會生活造成嚴重衝擊。專家們還警告,人類仍未完全瞭解新冠病毒,無法預測這種病毒將如何進化。
與奧密克戎共存兩月,英國發現與想像不一樣
英國首相強森2月宣布「與新冠共存」計劃,如今英國「躺平」已過近兩個月,在確診病例一周增長30多萬的同時,消極抗疫不僅沒有讓英國的各行各業恢復,反而加劇部分行業的困難,英國的醫療、教育、服務業未能像很多人想像得一樣「順利復甦」。「共存」的壓力卻超乎了他們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