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來,美國在拉美罪行累累
歷史上,美國的發家史也是拉美國家人民的抗爭史和血淚史。搶佔墨西哥大片領土、強佔古巴、奴役古巴民眾……強取豪奪、武裝干涉與美國「黑手」如影隨形,歷史原罪不容否認。「門羅宣言」中的「美洲體系」實際是企圖將包括拉美在內的西半球置於美國勢力範圍之內,將拉美變成美國「後院」。
200年來,從搶佔拉美國家的土地發家,到通過跨國公司掌控加勒比國家的經濟命脈,再到通過武裝干涉等途徑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變成附庸國,美國在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罪行累累。以「門羅宣言」為標誌,美國試圖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納入其勢力範圍,為稱霸世界構建戰略後方。
強取豪奪殖民拉美
美國的發家「原罪」
歷史上,美國的發家史也是拉美國家人民的抗爭史和血淚史。搶佔墨西哥大片領土、強佔古巴、奴役古巴民眾……強取豪奪、武裝干涉與美國「黑手」如影隨形,歷史原罪不容否認。
美國德克薩斯州原本是墨西哥領土。為了掠取德克薩斯,美國採取了逐步滲透和蠶食的策略。19世紀20年代,美國開始向這一地區移民,移民數量很快超過了當地墨西哥人數量。後來,美國政府打算向墨西哥「購買」德克薩斯,但遭墨方拒絕。
在「購買」德克薩斯的企圖落空後,美國轉變策略:先設法使得克薩斯脫離墨西哥統治,再接納其成為美國一州。美國移民數量的激增及其蓄養黑奴的做法使已廢除奴隸制的墨西哥感到擔憂,墨方隨後出台法律對移民加以限制。此舉觸犯了美國移民利益,導致他們與墨西哥人之間矛盾不斷加深,並最終爆發武裝衝突。這一過程中,美國政府暗中支持德克薩斯叛軍,幫助其成立所謂「德克薩斯共和國」,並隨後通過外交和法律等手段,實現了吞併德克薩斯的企圖。
這場圍繞德克薩斯的領土爭端是1846年至1848年間美墨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戰爭結束後,根據雙方簽訂的《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墨西哥承認德克薩斯州屬於美國,確立布拉沃河(即格蘭德河)為美墨邊界,並把構成現如今的加利福尼亞州、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科羅拉多州等地全部或部分領土割讓給美國。
美國通過戰爭等手段使墨西哥損失過半領土,自己則恣意拓展,為其日後在美洲乃至全球確立霸主地位奠定基礎。墨西哥卻因此失去豐富的礦產資源,經濟發展受到影響。
19世紀末,美國進入了帝國主義的發展階段,對外擴張的野心膨脹。在「天定命運」論的推波助瀾下,美國自詡是「上帝的選民」,加緊擴軍備戰,向外擴張。與此同時,在老牌殖民國家中,西班牙實力下降,古巴等西班牙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
自1868年起,古巴人民為爭取獨立開展了長達30年的鬥爭。截至1898年,古巴起義軍已解放了全國大約三分之二的土地,西班牙在古巴的殖民統治面臨崩潰。在此背景下,美國利用停泊在哈瓦那港的軍艦「緬因號」被炸事件為藉口,打著幫助古巴解放的幌子,介入西班牙和古巴的戰爭,竊取古巴人民革命鬥爭的勝利果實,對古巴實行軍事佔領,給古巴套上了新的殖民枷鎖。
經濟剝削掌控命脈
壟斷資本的瘋狂掠奪
作為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在歷史上不斷對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實施經濟剝削和掠奪,使之淪為美國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其中,以美國聯合果品公司為代表的美國壟斷資本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通過在當地的子公司控制拉美一些國家的經濟命脈,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
1904年,美國作家歐·亨利在小說《白菜與國王》中以自身在洪都拉斯的經歷為原型和創作源泉,虛構了一個「香蕉共和國」,揭露了美國壟斷資本在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瘋狂掠奪。此後,「香蕉共和國」便用來特指被美國資本控制、經濟依賴單一資源的中美洲和加勒比國家。
從霸佔肥沃的耕地,到壟斷香蕉生產和貿易,再到控制鐵路、港口等運輸管道,擁有關稅、電訊等特權,以美國聯合果品公司為代表的美國壟斷資本實際控制了從洪都拉斯到瓜地馬拉等多個中美洲國家的經濟命脈,對後者進行瘋狂剝削和掠奪,使其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造成中美洲國家的經濟結構單一,以至於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至今較為滯後。
這些被美國資本控制的中美洲國家,主要生產香蕉、咖啡等單一農作物,經濟結構不合理,工業製造和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被削弱。民眾只能以高昂的價格購買進口日用品,生活艱難。
1952年,時任瓜地馬拉總統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推行的土地改革威脅到了美國聯合果品公司的利益。1954年,在美國政府支持下,瓜地馬拉發生政變,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下台。
巧立名目獨霸拉美
「漂亮外衣」下的霸權本質
在歷史上,美國政府推出各種「原則」,言辭華麗甚至披著「漂亮外衣」,企圖使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處於依附或從屬地位,獨霸拉美和西半球。
1823年,時任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發表「門羅宣言」,提出「不準殖民」「互不干涉」和「美洲體系」三項原則,重申美國的孤立主義政策,不參與歐洲事務,但「如果歐洲列強把其政治制度擴展到美洲將危及美國的安全和幸福,美國對歐洲列強干涉拉丁美洲不會無動於衷」,闡明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不允許歐洲染指。
以遏制歐洲列強干涉美洲事務之名,「門羅宣言」中的「美洲體系」實際是企圖將包括拉美在內的西半球置於美國勢力範圍之內,將拉美變成美國「後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徐世澄表示,由「門羅宣言」衍生的「門羅主義」包含美國對美洲事務擁有合法干涉權的思想,為美國爭奪西半球霸權提供了對外擴張和侵略的理論依據。在「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幌子下,美國以所謂「保護」拉美為藉口,為擴張製造輿論,力圖將拉美各國納入勢力範圍。
20世紀,美國大力推行「門羅主義」,大肆干涉拉美內政,通過赤裸裸的武裝干涉以及帶有苛刻條件的貸款等途徑,使不少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成為美國的「保護對象」。
在多明尼加,美國在1916年到1924年期間武裝佔領該國。1965年4月,多明尼加共和國愛國軍人發動起義,推翻了美國扶持的卡夫拉爾政府。為此,美國出動了約4萬名武裝人員,對這個加勒比島國進行干涉;在海地,1915年美國趁海地動亂之機,藉口「保護僑民」出兵佔領海地,直到1934年才撤走佔領軍;在古巴,美國於1903年強行租借關塔那摩這個加勒比天然良港,使之成為美國在海外的第一個軍事基地,至今仍未歸還給古巴;在巴西,美國1964年支持軍人政變,顛覆古拉特政府……
2013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克裏在美洲國家組織會議上宣佈「門羅主義已經終結」。但事實上,美國開始推行「新門羅主義」,通過濫用制裁和施壓等方式,不斷加大對拉美地區干涉鉗制力度,破壞地區合作與發展,其強權與霸淩行徑受到該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普遍指責。
◎來源|新華社,記者:閆亮、朱雨博、朱婉君;編輯:孫萍、王科文
【您可能有興趣】
‧《今天》與台灣:詩歌該如何反對戰爭、保衛和平?
‧ 與台灣建交的海地,你知道那是個多慘的國家嗎?
‧「國強必霸」並非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規律|對話空間
‧ 俄烏戰爭點燃了世界秩序重構——從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理論說起
‧ 美國為什麼一直拱蔡政府去戳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