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台灣:詩歌該如何反對戰爭、保衛和平?
【犇報編按】烏克蘭的戰爭悲劇發生至今,有許多反戰、保衛和平的呼聲。作者馬臻讀了在美國出版的《今天》雜誌的「保衛和平」詩歌專輯,深有感觸,提出若無視戰爭根源,用某種偏狹的意識形態發出沒有是非的呼喊,是孱頭,更是昏蛋。願我們能用思考、想像與同情的空間,去真正的「反戰」,而不是「虛偽」的「保衛和平」。
◎作者|馬臻
◎原文出處|馬振衣的書房
一
俄烏戰爭爆發後,重慶詩人蔣浩寫了一首詩《把向日葵種子放入口袋》,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在美利堅合眾國出版的《今天》雜誌上。
這首詩我讀不出什麼感覺,並不想置評。倒是這首詩的標題及其注解,一直讓我記憶在心。那則注解是這樣的——
網路視頻:2月24日,烏克蘭南部港口城市赫尼切斯克街上,一名烏克蘭大媽質問俄羅斯士兵為什麼踏入她們的土地。她敦促士兵把向日葵種子放入口袋。「你會殺死我嗎?」「不,不會,除非我不得不那麼做。」「那你收好這些種子,不管你還是我在我的國家,在這片土地死去,都將開出花朵警醒人們曾經發生在這裡的事情。」
這位烏克蘭大媽的形象,以及她饒有寓意的行為,一直縈繞在我心頭,彷彿有一片陽光下閃閃發光的向日葵,在印象裡揮之不去。我說不清是悲傷、亦或同情。後來,隨著俄烏戰爭的推進,海內外各種錯雜的媒體資訊不斷交鋒,這位烏克蘭大媽,便和另一位烏克蘭老奶奶的形象纏繞在一起,變得難分難解。
這位烏克蘭老奶奶的故事,通過一則「烏東老奶奶舉蘇聯紅旗迎俄軍反遭烏克蘭新納粹羞辱」的視頻,在網上也流傳甚廣。視頻中,烏克蘭武裝分子「惡毒」地用計騙走老人珍視的蘇聯紅旗,並當著她的面狠狠踩踏、盡情羞辱,逼得後者悲痛道出一句「我的父母為守護這面紅旗犧牲,而你卻將它踩在腳下!」這位白髮蒼蒼、顫顫巍巍的的老奶奶,在烏克蘭武裝分子面前並沒有畏懼,她寧願餓肚子把食物退回去,也要拿回紅旗。這份卓絕的勇氣,令人肅然起敬。
這兩位烏克蘭女性背後,凝聚著數十年來複雜難解的歷史,這其中,有很多高貴偉岸的理想,也有很多頹落猥瑣的背叛,矛盾交織,是一段悲傷的歷史交響曲。但這不是我現在想要評述的。我只是想說,如何對待衰殘的老人,可以看出一個人、乃至一個團體基本的理念與素質。至少,在視頻中,俄羅斯士兵,相對平靜溫和,沒有那份惡意的羞辱與踐踏。
二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國的海峽兩岸的詩人,包括流播到海外的詩人,頗有一些寫了關於這場戰爭的詩歌。蔣浩的那首詩,發表在《今天》。因為那一期的《今天》,刊載了整整一個「保衛和平」的詩歌專輯。我當時特別留意了一下,並改變了自己多年不再認真閱讀當代詩歌的習慣,認真拜讀了其中的詩歌和文章。
作為一個在大學混過幾年中文系的曾經的「文藝青年」,《今天》的大名,曾經是如雷貫耳的。
雖然九十年代以來,純文學的影響力早已急劇下降,在社會層面的影響力早已衰微,而且,《今天》也轉移到海外的美利堅合眾國出版去了。但是,這樣一份堅持多年的小眾的海外文學雜誌,因為堅持不易,自然還是讓人尊敬的。
那一期的「保衛和平」的詩歌專輯,既收錄了十七位中國詩人的詩歌,也收錄了十二位烏克蘭詩人在當下所創作的詩歌。中國詩人寫的烏克蘭詩歌,大多隔了一層,其中部分詩歌,不過是常見的那套故弄玄虛、自我煽情的敘事手段,我讀了沒什麼感覺。但值得讚賞的是其中彙集的烏克蘭人的詩歌。其中可以感覺到部分烏克蘭詩人的體溫和心跳,他們在戰爭期間寫下的詩歌,畢竟與隔岸觀火的我們不同。
是的,烏克蘭人民憎惡戰爭,他們在用血肉呼喊「反對戰爭」、「保衛和平」,這是我們要寄以深刻的同情和理解的。他們實實在在遭受了苦難。這些烏克蘭的詩人,基本上站在烏克蘭人民的立場,寫出了烏克蘭人民的悲慟、憤怒與哀傷。
然而,是什麼造成了烏克蘭的戰爭悲劇?什麼是這場戰爭的根源?如果我們真的是在反對戰爭、保衛和平,就必須搞清楚這場戰爭的根源,而不是在某種偏狹的意識形態引領下,做一些自以為高尚、自以為真理在握的呼喊。沒有是非的呼喊,是孱頭,更是昏蛋!
經歷過「二戰」的希臘詩人喬治·塞菲里斯曾經忠告年青一代:「唯一不能說謊的工作是詩歌。你不能在詩歌中撒謊。如果你是一個騙子,你終究會被揭穿」(見《巴黎評論》第五十期,1970年秋季號)。《今天》的詩歌專輯中,那些以中文寫作的詩人,真的想清楚了這句話了嗎?
三
他們有一部分人想不清楚。
顯然易見,在該專輯的收錄的部分詩歌及文章中,有些詩人和作者,只能看到那位烏克蘭大媽的向日葵種子,卻看不到或者不願提及烏克蘭老奶奶的紅旗;只願意批評俄羅斯的「邪惡」,從不願提及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長期的軍事攛掇與拱火;只願意提及俄烏戰爭中烏克蘭人民受到的傷害,但從不願提及此前頓巴斯地區衝突中,那些普遍的被烏克蘭極端民粹武裝所殘殺致死的親俄羅斯的平民…..
他們只願意提及烏克蘭武裝分子的「英勇抵抗」,從不願提及烏克蘭極端的親納粹的「亞速營」的存在及其所作所為;他們只願意提及所謂的以歐美日本為主的「正義力量」、「正義人士」對烏克蘭的「正義支持」,卻從不願正視和思考,為什麼廣泛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對美國和北約所謂的「正義」堅決反對乃至唾棄;他們只願意相信美國控制的歐美主流輿論的資訊,卻從不敢直面更多的與歐美輿論相反的資訊……
他們在俄烏戰爭爆發後開始痛心疾首、悲天憫人,但是,在這幾十年來美國發動的無數場戰爭、對平民的無差別轟炸,在北約對南聯盟無差別的恣意的狂轟濫炸的時候,這些人的「良心」是不會痛的,是的,他的「悲天憫人」的同情,很可能給了美國和北約…….
他們只願意跟隨在美國和北約的屁股後面,高舉著所謂「正義」、「和平」的大旗,沒有勇氣直面更複雜的歷史和矛盾。他們只不過是躲在美國意識形態的褲襠裡的一群跳蚤罷了。
——那麼,這些人,真的是在反對戰爭、保衛和平嗎?
四
他們不是。
所以,我們會看到在《今天》的詩歌專輯中,一個叫做廖偉棠的香港詩人,刊載了一篇《如果我也沉入烏克蘭的茫茫大雪——猶太詩人們的烏克蘭回憶》的文章,用徵引而來的詩歌做幌子,只願意批判俄羅斯的「邪惡」,然後,用抒情的筆法發揮出高蹈的同情,優雅地鑽進了美國的褲襠。
所以,我們會看到詩人編輯宋琳,在編輯手記裡,一開篇就激情洋溢、正義滿懷,說:「各國對俄制裁,自願者組成的『國際縱隊』,以及源源不斷進入烏克蘭的防禦性軍事應急物資,再次驗證了中國諺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也許不願追問,是哪些國家早就迫不及待地展開了氣勢洶洶的制裁?是美國北約,還是第三世界國家?是哪些國家對這些不願意加入制裁遊戲的發展中國家,進行氣勢洶洶的攻擊和威脅?他更不願思考,這些多年前就深入烏克蘭軍隊內部的包括美國軍官在內的所謂「國際縱隊」,得的是什麼樣的「道」?
是的,我們要堅決反對戰爭,保衛和平。但是,我們是要站在東西烏克蘭人民的立場反對戰爭、保衛和平。而不是站在烏克蘭的買辦傀儡政府的立場,將愛國與賣國混成一鍋粥,鸚鵡學舌。更不是站在美國和北約的霸權立場,用嚴重的虛偽的「雙標」,來保衛所謂的「和平」(其實是戰爭)!
宋琳有一句話倒是說得好:「對有目共睹的基本事實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不是認知出了錯,而是居心的故意。」
五
這兩天,網上流傳出一則有趣的消息。盤踞在亞速鋼鐵廠的「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當天提議用在廠內的平民交換食品和藥品,交易條件是15名人質換一噸食品和一些藥品。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維亞切斯拉夫•沃洛金說,那些武裝分子一開始將人引誘到亞速鋼鐵廠區域,然後躲在那裡,把平民當肉盾掩護自己。「現在他們想換食物,一個人換66.6公斤」。在這個魔幻的場景之中,到底是誰在保護誰?
另一個更有趣的消息,則是5月4日,烏克蘭內政部長顧問安東·格拉申科(anton gerashchenko)在推特發文稱,亞速鋼鐵廠的一名工作人員背叛了烏克蘭,並告知俄羅斯人一條通往工廠的地下隧道。格拉申科稱這就是俄羅斯5月3日突然發動攻擊的原因。那麼,我要問一下,在這個更加魔幻的場景中,到底誰是人民的「叛徒」?
寫到這裡,我想起俄烏戰爭爆發的當天,台灣老詩人向明貼出了他的一首舊作:
一隻小螞蟻說:
世界再大
也要留點空間
給別人
這首小詩言簡意賅。在台灣主流的政治語境和意識形態語境中,在台灣許多的作家和詩人那裡,這四句詩意指的是什麼,會被闡釋成什麼,我們不用多說。
有些語言,說了可能是多餘。惟願那些自覺或不自覺的,躲在美國褲襠裡的跳蚤——給別人、也給自己,留下一些思考、想像與同情的空間,去真正的「反戰」,而不是「虛偽」的「保衛和平」。
是的——要留下烏克蘭老奶奶的高貴而悲愴的紅旗,也留下烏克蘭大媽那片想像中的溫暖燦爛的向日葵。
◎作者|馬臻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刊於微信公眾號「馬振衣的書房」
【您可能有興趣】
‧ 魯迅:空喊「和平、反戰」,不過是霸權的「幫閒」與「幫兇」
‧ 亞速鋼鐵廠為何成為俄烏衝突的焦點?
‧ 從地緣戰略看俄烏衝突:給和平一個機會
‧ 被文學所強暴,這才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不為人知的真正悲劇
‧「耕耘春天」詩會: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