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盧荻|抗疫退出的治理問題與政治
瘟疫的特性正在於不容許個人化的「自由地選擇」(free to choose),病毒的傳染性是一種強制,個人的選擇必然會影響到別人,導致自身和群體的「自由地喪失」(free to lose)。民主,就抗疫的公共治理而言,就是說國家應當發揮領導作用,代表集體作出超越個體選擇的決定,權衡取捨因此不應該取決於個體化的政治表態。
不要讓美國與民進黨抹滅台灣人追求愛與和平的能力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而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爭。台灣有勇敢的人民,台灣有無窮的生命,我們台灣人永遠都能選擇拒絕戰爭與仇恨,不要讓美國霸權與民進黨台獨勢力抹滅我們追求愛與和平的能力。
《紅色青春》:跨越白色恐怖歷史鴻溝,指出一條通往和解的道路
如果,我們對白色恐怖歷史的理解,仍以怨恨國民黨、恐懼共產黨作為基底,只強調冤假錯案與追捕審訊刑求,那也只是延續仇恨,把過去的對抗繼承到眼前。而進一步超越克服的可能,便是面對發生悲劇的歷史根源。紅色青春,跨越了白色恐怖的歷史鴻溝,為我們指出一條通往和解的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要解決的是西方殖民主義解決不來的問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以進步自居主宰全球,在全球推廣普世價值,卻對發展中國家人民遭遇的困境提不出具體解決方案。顯然,立足於殖民主義的「現代化」方案,並不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令人期待,因為「中國式現代化」力圖解決西方殖民主義解決不來的問題。
盧荻:貿易戰的背後是什麽?
將分析焦點校準在投資問題上,就引申出對世界經濟的形勢和特性的兩種不同解釋:一是凱恩斯經濟學的金融化理論,另一是馬克思經濟學的利潤率下降趨勢理論。有理由相信,是金融化理論較為符合,這正反映出中國經濟的性質畢竟不同於資本主義。
「白紙革命」,最後革了個空虛寂寞
「白紙革命」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所喊出的訴求,根本與大陸實際防疫問題脫節,也根本不是大陸民眾在乎的重點,完全反映不了普遍人民的心聲。這也體現當前大陸防疫政策遭遇的問題,不是「自由、民主、人權」等西方普世價值能夠處理的。
白紙革命?不要玷污了白紙|方遠觀點
不要忘記在裡面生活的每一個人都不容易,外面那些掩飾不住「歷史終結」式的亢奮與期待反而是最不需要的,那終究只是名為悲天憫人的見獵心喜而已。白紙,應該是純潔無瑕的,不要玷污了白紙。
《流麻溝十五號》:發生在平行時空的「白色恐怖」
解嚴三十五年後,我們在《流麻溝十五號》中,再次看到了國民黨戒嚴令的後果,以及民進黨「抗中保台」的接棒,也就是將共產黨與共產主義視為禁忌,將曾投身此集體改造事業的人們淨化為一個個無辜、懵懂無知的個體,進而將這段歷史用於打造「台灣主體性」的政治工程,和《返校》等作品一同建構了一個平行時空的「白色恐怖」元宇宙。
《流麻溝十五號》稱思想無罪,那能不能在台灣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
民進黨的政治人物推出《流麻溝十五號》宣稱思想無罪,說著白色恐怖的歷史,卻在電影中完全掩蓋白色恐怖政治犯的思想,當哪天,台灣社會能真的重視白色恐怖政治犯用生命淬鍊出的思想時,或許我們才能離真正的「思想無罪」更進一步。在這之前,就讓我們見證台灣在民進黨執政下,邊喊「思想無罪」邊喊殺喊打「中共同路人」吧。
台灣歷史真相不在民進黨的電影院裡,而在這位95歲老人的呼聲裡|方遠觀點
時至今日,在台灣的我們必須問一問自己,距離真正走出「共匪」這一座心理牢籠,是不是還太遠太遠?受難人在思想信念的「本來面目」,這個被台灣和西方主流價值湮沒的台灣史的其中一條實相,我們真的願意坦然以對了嗎?